掺硼改性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7491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8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掺硼改性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硼源化合物、包覆材料导电聚合物聚并吡啶或者导电聚合物热裂解前躯体聚丙烯腈等物质相混合,在250~400℃下加热5~20小时,冷却、球磨后得反应前驱体;将反应前驱体在500~800℃下煅烧10~40小时,冷却后即得掺硼改性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复合掺杂改性正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以及材料的粒径,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率和锂离子的扩散速率,改善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也简化了材料的合成工艺,便于进行工业化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继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2O4)和磷酸铁锂(LiFePO4)都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其中,LiCoO2的成本较高、价格昂贵、资源贫乏、毒性大; LiMO2制备困难。热稳定性差、安全性也差;LiMn2O4虽然安全性能好,但其容量衰减明显, 循环可逆性能差;橄榄石型晶态结构的LiFePO4具有放电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价廉、无毒无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LiFePO4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缺点,就是其锂离子的迁移速率和电子传导率都较低,充放电过程受Li+在LiFePO4-FePO4两相之间的扩散速度所控制,导致它只能在极小的电流下工作,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因此,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提高其电子传导率和离子传导速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控制材料过程中材料晶粒的生长速度来获得细小而粒度均一的材料,从而达到减少锂离子在其中迁移的路径,提高锂离子迁移速率的目的;二是在合成中通过非晶相掺杂的方法,在晶粒之间引入导电剂(如导电炭黑或者晶相掺杂的方法在晶体内部引入其他金属杂原子,来提高材料的电子导电率。如Yang 等采用水热合成法、Park 等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Croce 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粒度细小均一的磷酸铁锂材料,提高了材料的电性能;如^iin等以乙炔黑为碳源制备的Lii^P04/C材料的电荷传递阻抗从无碳包覆材料的493. 3欧姆下降到9. 253欧姆,并且循环30周后其阻抗也基本保持不变; Park 等首先将纯的 LiFePO4 粉末均勻分散在AgNO3水溶液中制成悬浮液,然后用抗坏血酸将Ag+还原成金属Ag来制备表面包覆有Ag的LiFePO4MW,提高LiFePO4MW的电化学性能;mi等采用Ti4+进行铁位掺杂获得LiFe1^xTixPO4 (χ介乎于0. 01 0. 09之间)材料,表现出了优良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以上各方法和途径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对 Lii^eP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各自存在直接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缺陷1、采用液相合成方法虽然能合成粒度均一、粒径细小的材料粉体,减小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但对材料的电子传导率的改善不明显,而且上述方法还存在对设备要求高或者工艺复杂等去点,难以进行工业化大生产;2、采用单纯包覆碳或者金属粉末的方法,只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子传导率,但是热解碳的结构、碳层厚度、表面碳分布和金属粉末的浓度梯度等会影响包覆效果,而且过多的碳的加入会明显降低材料的真密度和材料的体积比能量,过多的金属粉末会降低材料的质量比容量;3、掺杂金属(M)元素如Ti或Co等形成Li (MyFe1J P04,会使材料的晶体结构稳定性降低,从而影响材料的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原料便宜易得,适合于进行规模化大生产,离子传导率和电子传导率都高的掺硼改性聚并吡啶包覆磷酸铁锂的复合材料(Lii^(PO4)H(BO3)jZPPyPy)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以产业化程度较高的聚丙烯腈(俗称腈纶,PAN)热裂解制备所得导电聚合物聚并吡啶(PPyPy)作为包覆导电材料,使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 LiFeP04/PPyPy复合正极材料,能有效地控制复合掺杂改性正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以及材料的粒径,提高材料的导电率,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同时也简化了材料的合成工艺, 更大程度上保障了材料制备的一致性,便于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掺硼改性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将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铁源化合物、硼源化合物按照Li Fe P B 的摩尔比为1 1 (0.98 0.90) (0.02 0. 10)的比例混合,再加入聚并吡啶导电聚合物或聚丙烯腈,在乙醇或者丙酮介质中湿法球磨2-12小时;聚并吡啶导电聚合物用量每摩尔Li+加入1. 5g 60g ;聚丙烯腈用量为每摩尔Li+加入2. Og 80g ;所述锂源化合物为硝酸锂、碳酸锂、醋酸锂和氟化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磷源化合物为磷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和磷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铁源化合物为草酸亚铁、醋酸亚铁、磷酸铁、三氧化二铁和柠檬酸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硼源化合物为硼酸、三氧化二硼和硼酸三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步将混合后的原料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保护下升温至250 40(TC,恒温加热5 20小时,冷却、研磨后得到反应前驱体;第三步将反应前驱体在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的保护下升温至500 80(TC,恒温煅烧10 40小时,冷却后即得掺硼改性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为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述聚并吡啶导电聚合物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聚丙烯腈在氮气或者氩气气氛保护下,在200-1100°C范围内进行热裂解,升温速率为1-40°C / min,将所得材料进行洗涤烘干粉碎,得到聚并吡啶导电聚合物。所述聚丙烯腈是置于自动控温的高温炉内。第一步的湿法球磨是在行星式球磨机中进行。第二步升温至250 400°C和第三步升温至500 800°C是以1°C ~20°C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的。一种掺硼改性锂离子电池用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由上述方法制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聚丙烯腈(PAN)热裂解制备的导电聚合物聚并吡啶(PPyPy),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高温热裂解制得的PPyPy包覆效果好,分布相当均勻,且在硼掺杂的过程中,强吸电子性的硼原子会吸引碳原子的电子,导致碳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断裂,产生碳骨架结构重排,硼原子优先占据碳原子的位置加速石墨层状结构的形成,有效提升了 PPyPy的石墨化程度, 共同提高Lii^e (PO4)H(BO3)jZPPyPy复合正极材料的电子传导率;2、PAN热裂解产生的还原性物质有效抑制了 LiFePO4晶体的生长,减小了 LiFePO4 的粒径,且硼在磷位掺杂改性后,BO3原子群具有比PO4原子群更强的诱导效应,造成晶胞体积的收缩,也会细化晶粒,提高Lii^e (PO4) H(BO3)jZPPyPy复合正极材料的锂离子传导率;3、本专利技术包覆所用的PPyPy具有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及较强的电荷存储能力,掺杂改性出现的LiFeBO3也是氧化还原电位介乎于2. 9 3. IV,理论比容量为 220mAh/g,不会降低复合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4、本专利技术复合正极材料的高温固相合成工艺简单,有利于进行工业化大生产。5、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正极材料主要应用领域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按实施例1所制备的Li (FePO4) ^x (BO3) x/PPyPy复合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图2按实施例1所制备的Li (FePO4) H(BO3)jZPPyPy复合正极材料组装成实验电池后的倍率放电曲线,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 5 4. 2V,电解液为ImoVLLiPF6/碳酸乙烯酯 (EC) +碳酸二甲酯(DMC)(体积比1 1),充放电倍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震涛陈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