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聪海专利>正文

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734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于离心分离机内的中央处容置一顶端与马达相连且全程绕设螺旋片的导渣杆,而导渣杆的上端固定于一旋臂的一端下方并向下延伸于脱水槽内并接近底部,而马达则设于旋臂端部上方,旋臂另一端则固定于离心分离机顶缘旁的适当位置上,于旋臂的中段侧边组接有一受电路控制的气压缸,而于导渣杆靠近脱水槽内缘处设有一吸渣机导管,设于一侧的还有控制台和控制台内的控制电路。(*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为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其利用导渣杆所设螺旋片的旋转所产生的导引作用,使附着于滤渣内毯上的待干物能轻易取出,而无需额外花费人力及时间的设计。传统的离心分离机,请参阅图6所示,于离心分离机6之内设有一由马达64带动旋转的脱水槽61,因脱水槽61上所设的脱水孔62并不能阻止残渣随水份飞出,故需于脱水槽61内壁铺设一滤渣内毯63,将残渣阻留于脱水槽61内,在开始脱水时,由于脱水槽61的体积相当大,且有时亦因待干物的数量庞大或重量重的缘故,故马达64启动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脱水槽61到达合适的转速,同样地脱水完毕亦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脱水槽61才会停止,经脱水后的残渣受到高速旋转所造成的离心力影响,会附着于滤渣内毯63之上,使清除残渣的工作变得相当困难,首先必须等脱水槽61停止转动,再由数名操作人员先以铲子将可刮出的部分残渣先行铲出,减轻附着在滤渣内毯63上的残渣重量后,然后再由数人拉出滤渣内毯63,再以适当的工具完全消除残渣后,再将滤渣内毯63铺回脱水槽内,这样的作法,将浪费不少等待的时间及无谓的人力,大幅提高生产成本,且经常拉出滤渣内毯63及铲除过程稍在疏失,还可能将滤渣内毯63扯破,不当的刮除徒增相当的困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其克服了上述的缺点,可自动脱渣、导渣并集中使用,同时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本技术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其中包括离心分离机、脱水槽、脱水马达、滤渣内毯、导渣杆、马达、旋臂、气压缸、吸渣机及弹簧等构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于离心分离机的脱水槽中央处设置一全程绕设螺旋片的导渣杆,而导渣杆的上端是与一固定于一旋臂一端上方的马达相连接,而导渣杆的底端是向下延伸于近脱水槽底面,该旋臂的另一端则固定于离心分离机顶缘旁的适当位置上,于旋臂的中段侧边组接有一受电路控制的气压缸,以控制旋臂带动马达及导渣杆移动,而于导渣杆靠近脱水槽内缘处设有一吸渣机导管;藉以上的结构组合后,利用电路适时控制气压缸驱动旋臂并启动马达带动导渣杆呈与脱水槽转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藉导渣杆上所设的螺旋片旋转时产生的导引作用,使附着于滤渣内毯上的待干物渣能被向上导出,并由吸渣机导管迅速吸入送至特定位置,无需额外花费人力及时间;其中附设有螺旋片的导渣杆亦可以使用具螺旋沟槽的导杆代替;其中气压缸可以一设于旋臂固定端旁的伺服马达以齿轮带动来取代,而亦能适当的带动旋臂协助完成脱渣动作。为使能更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特殊功用,兹配合附图并详细说明于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详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详图。图4是本技术自动脱渣实施例的剖视详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伺服马达带动旋臂第二实施例的侧视详图。图6是习知离心分离机的剖示详图。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于离心分离机1内的中央处容置一顶端与马达3相连且全程绕设螺旋片21的导渣杆2,而导渣杆2的上端是固定于一旋臂32的一端下方并向下延伸于脱水槽11内并接近底部,而马达3则设于该旋臂32端部上方,该旋臂32的另一端则固定于离心分离机1顶缘旁的适当位置上,于旋臂32的中段侧边组接有一受电路控制的气压缸31,而于导渣杆2靠近脱水槽11内缘处设有一吸渣机导管4,并于离心分离机1的底部设有复数个弹簧1 ,当离心分离机1的脱水槽11高速转动一预定时间并脱去待干物的水份后,此时脱水槽11继续保持旋转,设于一侧控制台14内的控制电路则启动气压缸31带动旋臂32由中央缓缓向脱水槽11内缘所设的滤渣内毯13靠近,并同时启动马达3带动导渣杆2依脱水槽11旋转的反方向旋转,使受到脱水槽11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而均匀散布于脱水槽11内壁滤渣内毯13上的待干物渣,被反向转动的导渣杆2螺旋片21由内向外一层层的沿导渣杆2的轴由下向上快速导起,而由吸渣机的吸渣机导管4将被抛起的待干物渣吸取,并导至一适当位置堆放,以利运送或运用,而导渣杆2逐层导起滤渣的动作,在持续到导渣杆2相当接近滤渣内毯13处,而由气压缸31将导渣杆2推回中央原位,在此过程中可藉弹簧15的弹力减缓导渣杆2取渣时所承受的冲击力。再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其可于旋臂32固定端旁设一伺服马达5,并藉该伺服马达5下端所设的齿轮51而可带动旋臂32进行配合脱渣过程的移动。综合上述,本技术是提供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装置,可在省力省时的情形下提供方便的导渣功能,为一有效且值得推广的设计,同时具有省时省力可自动脱渣、导渣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包括离心分离机、脱水槽、脱水马达、滤渣内毯、导渣杆、马达、旋臂、气压缸、吸渣机及弹簧等构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于离心分离机的脱水槽中央处设置一全程绕设螺旋片的导渣杆,而导渣杆的上端是与一固定于一旋臂一端上方的马达相连接,而导渣杆的底端是向下延伸于近脱水槽底面,该旋臂的另一端则固定于离心分离机顶缘旁的适当位置上,于旋臂的中段侧边组接有一受电路控制的气压缸,以控制旋臂带动马达及导渣杆移动,而于导渣杆靠近脱水槽内缘处设有一吸渣机导管;藉以上的结构组合后,利用电路适时控制气压缸驱动旋臂并启动马达带动导渣杆呈与脱水槽转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藉导渣杆上所设的螺旋片旋转时产生的导引作用,使附着于滤渣内毯上的待干物渣能被向上导出,并由吸渣机导管迅速吸入送至特定位置,无需额外花费人力及时间。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附设有螺旋片的导渣杆亦可以使用具螺旋沟槽的导杆代替。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气压缸可以一设于旋臂固定端旁的伺服马达以齿轮带动来取代,而亦能适当的带动旋臂协助完成脱渣动作。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为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于离心分离机内的中央处容置一顶端与马达相连且全程绕设螺旋片的导渣杆,而导渣杆的上端固定于一旋臂的一端下方并向下延伸于脱水槽内并接近底部,而马达则设于旋臂端部上方,旋臂另一端则固定于离心分离机顶缘旁的适当位置上,于旋臂的中段侧边组接有一受电路控制的气压缸,而于导渣杆靠近脱水槽内缘处设有一吸渣机导管,设于一侧的还有控制台和控制台内的控制电路。文档编号B04B11/00GK2307634SQ9722156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聪海, 陈光辉, 陈光明, 陈光荣 申请人:陈聪海, 陈光辉, 陈光明, 陈光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分离机自动脱渣的装置,包括离心分离机、脱水槽、脱水马达、滤渣内毯、导渣杆、马达、旋臂、气压缸、吸渣机及弹簧等构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于离心分离机的脱水槽中央处设置一全程绕设螺旋片的导渣杆,而导渣杆的上端是与一固定于一旋臂一端上方的马达相连接,而导渣杆的底端是向下延伸于近脱水槽底面,该旋臂的另一端则固定于离心分离机顶缘旁的适当位置上,于旋臂的中段侧边组接有一受电路控制的气压缸,以控制旋臂带动马达及导渣杆移动,而于导渣杆靠近脱水槽内缘处设有一吸渣机导管;藉以上的结构组 合后,利用电路适时控制气压缸驱动旋臂并启动马达带动导渣杆呈与脱水槽转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藉导渣杆上所设的螺旋片旋转时产生的导引作用,使附着于滤渣内毯上的待干物渣能被向上导出,并由吸渣机导管迅速吸入送至特定位置,无需额外花费人力及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海陈光辉陈光明陈光荣
申请(专利权)人:陈聪海陈光辉陈光明陈光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