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868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5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其中,釜体内设置有2-4个导流板,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釜盖上;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穿出所述釜盖并通过螺母与釜盖固定连接;导流板呈长条板状,导流板上还设置有2-6个对称的条形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开启搅拌时,在搅拌器和导流板的配合下,液体的流动方向形成三维立体式,避免出现打旋现象,增大了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了液体的分散性,从而提高了萃取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农药、医药等行业,它是将反应釜中的各种液体通过浆式搅拌器搅拌,使物料分散均勻已达到充分反应,有些反应需要萃取分层,在釜内注满萃取液后,启动搅拌,液体形成打旋现象,萃取时间长,萃取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打旋效果和提高萃取率的反应釜。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体内设置有2-4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釜盖上。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穿出所述釜盖并通过螺母与所述釜盖固定连接。所述导流板呈长条板状,所述导流板上还设置有2-6个对称的条形通孔。所述釜体内设置有2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6个对称条形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反应釜釜体内设置有导流板并固定在釜盖上,导流板上还设置有对称的条形通孔,当开启搅拌时,在搅拌器和导流板的配合下,液体的流动方向形成三维立体式,避免出现打旋现象,增大了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了液体的分散性,从而提高了萃取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釜体;2、导流板;3、釜盖;4、搅拌器;5、条形通孔;6、固定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是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釜盖3,釜体1内设置有 2个导流板2,导流板2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釜盖3上;导流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6,固定螺杆6穿出釜盖3并通过螺母与釜盖3固定连接;导流板2呈长条板状,导流板2上还设置有6个对称的条形通孔5。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置有2-4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釜盖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穿出所述釜盖并通过螺母与所述釜盖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呈长条板状,所述导流板上还设置有2-6个对称的条形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置有2个导流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上设置有6个对称条形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其中,釜体内设置有2-4个导流板,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釜盖上;导流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杆,固定螺杆穿出所述釜盖并通过螺母与釜盖固定连接;导流板呈长条板状,导流板上还设置有2-6个对称的条形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开启搅拌时,在搅拌器和导流板的配合下,液体的流动方向形成三维立体式,避免出现打旋现象,增大了分子间的碰撞机会,增加了液体的分散性,从而提高了萃取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文档编号B01D11/04GK202315407SQ201120469429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华强, 李兰花, 沈林华, 王建荣, 蔺珍, 裘月南 申请人:滨州泓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月南李兰花王建荣吴华强沈林华蔺珍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泓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