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强专利>正文

射流浮选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65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射流浮选柱,涉及一种细粒分选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矿浆与气体混合不充分、吸气量受限制、矿化效果不好而影响分选效果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有下导管,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一分离柱体连通,顶端与一射流泵相连,所述分离柱体上端为一溢流槽,所述射流泵包括一吸气室,所述吸气室的顶端设有一喷嘴,侧面设有一气流入口,底端与一喉管相连,所述喉管通过扩散管与下导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矿浆与气体混合充分、混合效率高,浮选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用于含油污水除油、矿物分选或提纯。(*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细粒分选设备,特别是一种射流浮选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下导管,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一分离柱体连通,且底端的出口位于分离柱体内液面以下,顶端与一射流泵相连,所述分离柱体上端为一溢流槽,所述射流泵包括一吸气室,所述吸气室的顶端设有一喷嘴,侧面设有一气流入口,底端与一喉管相连,所述喉管通过扩散管与下导管相连。所述与射流泵相连的下导管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从分离柱体的上部插入分离柱体内; 所述下导管的底端出口正下方、分离柱体出流口的上部之间设有返流板;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分离柱体的侧面相连;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分离柱体的侧面切向相连;所述下导管的上部还设有一液面提升管与所述吸气室相连。所述喉管与喷嘴的面积比为5-12。所述射流泵的吸气室为两个,分别为首尾相连的一级吸气室和二级吸气室,所述一级吸气室的顶端设有喷嘴,二级吸气室的底端与喉管相连,两个吸气室的侧面均设有气流入口。本技术在原分体式浮选柱混合头的位置设置有射流泵,射流泵是利用射流紊动扩散作用,来传递能量和质量的混合装置,即喷嘴喷出带压高速矿浆,从吸气室侧面气体入口处将流速小的空气卷入,空气与矿浆射流进入喉管并被射流高速带走,从而在吸气室形成空洞,并造成负压,又把更多的空气卷吸进射流作用区,空气与矿浆射流在喉管出口处渐趋一致,通过扩散管将混合流体的动能换成压能,并将空气劈分成小气泡,从而在下导管形成泡沫流。由于负压的发生是在吸气室内而不是如现有技术在混合头下部的下导管部分,吸气室具有比下导管更大的吸气空间,因此吸气充分,吸气量大为增加,且经过喉管和扩散管的高速混合,矿浆与气体以充分混合的高速流体到达下导管,矿浆内的固体颗粒或油粒与劈分成的小气泡在紊流状态下在下导管进行充分的矿化作用。因此本技术矿浆与气体混合充分、混合效率高,矿化作用强,因而浮选效率高。本技术采用多个下导管及其射流泵,能更好地避免矿浆流发生短路,使分离柱内流态更稳定。本技术返流板的设置使下导管出来的液流更好地向上返,防止液体在压力高时流入分离柱体出口出现短路现象;本技术下导管的上部还设有一液面提升管与所述吸气室相连,吸气室内的负压将下导管内的矿浆提升,使下导管完全充满,可充分利用下导管的有效高度,且可使下导管内液面平稳,吸气量稳定。本技术射流泵采用首尾相连的一级吸气室和二级吸气室能较大地提高吸气效率,因为流体(矿浆等)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从而能降低液体压力。采用多个喷嘴同样能增加矿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流体的吸气效率。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示意图。实施例2见图2,本实施例中射流泵的吸气室为两个,分别为首尾相连的一级吸气室2'和二级吸气室2",一级吸气室2'的顶端设有喷嘴1,底端通过连接管12与二级吸气室2"相连,连接管12兼具扩散管和二级吸气室2"的喷嘴的作用。二级吸气室2"的底端与喉管4相连,两个吸气室的侧面均设有气流入口3'和3"。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本实施例相当于设置了两个射流泵,采用二级射流泵对流体压力的利用率高,在低压时其含气率就较高,相当于一级射流泵较高压力时的含气率,因而采用二级射流泵能较大地提高吸气效率。实施例3见图3,本实施例的下导管5为两个,均设置在分离柱体7的上部,故本实施例中有两个下导管5及其射流泵结构。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4见图4,本实施例下导管5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分离柱体7的侧面,分离柱体7内对应于下导管5进入柱体的入口处分别设置有返流板11。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实施例5见图5,本实施例中有四个下导管5位于分离柱体7的侧面,且下导管进入柱体的入口为切向,见图6,该入口同样在分离柱体7的液面以下,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一种射流浮选柱,它包括有下导管,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一分离柱体连通,且底端的出口位于分离柱体内液面以下,所述分离柱体上端为一溢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管的顶端与一射流泵相连,所述射流泵包括一吸气室,所述吸气室的顶端设有一喷嘴,侧面设有一气流入口,底端与一喉管相连,所述喉管通过扩散管与下导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射流泵相连的下导管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从分离柱体的上部插入分离柱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管的底端出口正下方与分离柱体出流口的上部之间设有返流板;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分离柱体的侧面相连;6.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分离柱体的侧面切向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管的上部还设有一液面提升管与所述吸气室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与喷嘴的面积比为5-1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射流浮选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泵的吸气室为两个,分别为首尾相连的一级吸气室和二级吸气室,所述一级吸气室的顶端设有喷嘴,二级吸气室的底端与喉管相连,两个吸气室的侧面均设有气流入口,所述下导管的上部还设有一液面提升管与所述一级吸气室和/或二级吸气室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射流浮选柱,涉及一种细粒分选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矿浆与气体混合不充分、吸气量受限制、矿化效果不好而影响分选效果的缺陷。本技术包括有下导管,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一分离柱体连通,顶端与一射流泵相连,所述分离柱体上端为一溢流槽,所述射流泵包括一吸气室,所述吸气室的顶端设有一喷嘴,侧面设有一气流入口,底端与一喉管相连,所述喉管通过扩散管与下导管相连。本技术矿浆与气体混合充分、混合效率高,浮选效率高。本技术可广泛用于含油污水除油、矿物分选或提纯。文档编号B03D1/14GK2528533SQ0220357公开日2003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强, 朱友益, 王化军 申请人:张强, 朱友益, 王化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流浮选柱,它包括有下导管,所述下导管的底端与一分离柱体连通,且底端的出口位于分离柱体内液面以下,所述分离柱体上端为一溢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管的顶端与一射流泵相连,所述射流泵包括一吸气室,所述吸气室的顶端设有一喷嘴,侧面设有一气流入口,底端与一喉管相连,所述喉管通过扩散管与下导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朱友益王化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强朱友益王化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