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64305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它设置在形成所述进风罩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热流道、模腔、位于模腔下方的带有斜顶块的斜顶机构,所述进风罩包括多根横条,所述模具进胶结构包括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述斜顶块内的进胶流道,其与所述热流道连通,并在所述模腔的形成横条的位置与模腔连通。所述进胶流道设有多个与所述模腔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的数量与所述横条的数量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与形成进风罩横条的模腔连通的隧道式进胶流道,使料流方向沿横条方向填充,从而使熔接线不会在横条上产生,而均产生在进风罩的竖筋上,由于竖筋区域相对横条较为隐蔽,因此,对其外观要求低,容易满足质量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注塑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较高,且结构是横条形网格的塑胶产品的模具进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汽车保险杠中间进风罩包括横条1’和竖筋2’,以往的汽车保险杠中间进风罩的进胶方式一般都采用在进风罩的一侧边或两侧边进胶,即熔融的塑胶从进浇口 3’进入模具型腔后,料流沿竖筋2’的方向填充,并在相邻两根竖筋2’之间的横条1’上汇合,每经过一个网格都将形成熔接线4’,而熔接线的位置基本都在中间进风罩的横条1’ 上,从而影响产品表面质量外观。由于熔接线位置均在产品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横条上,因此,现有的进胶方式容易导致产品不合格,而引起客户抱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以实现很好地避免在产品外观要求高的表面上产生熔接线,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它设置在形成所述进风罩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热流道、模腔、位于模腔下方的带有斜顶块的斜顶机构,所述进风罩包括多根横条,所述模具进胶结构包括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述斜顶块内的进胶流道, 其与所述热流道连通,并在所述模腔的形成横条的位置与模腔连通。在上述的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中,所述进胶流道设有多个与所述模腔连通的进胶口。在上述的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中,所述进胶口的数量与所述横条的数量相同。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采用与形成进风罩横条的模腔连通的隧道式进胶流道,使料流方向沿横条方向填充,从而使熔接线不会在横条上产生,而均产生在进风罩的竖筋上,由于竖筋区域相对横条较为隐蔽,因此,对其外观要求低,容易满足质量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现有侧边进胶方式制成的汽车中间进风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技术的进浇结构制成的汽车中间进风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3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2-图4,本技术,即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其设置在形成进风罩的模具中,该进风罩包括多根横条1’和竖筋2’。模具包括定模板1、动模板2、设置在定模板1中的定模仁3、设置在动模板2中的动模仁4、伸入定模仁3的热流道5、由定模仁3和动模仁4形成的模腔6、伸入动模仁4的斜顶机构,其中,斜顶机构包括位于模腔6下方斜顶块71以及通过顶杆72与斜顶块71连接的顶杆基座。本技术的模具进胶结构包括至少一条设置在斜顶块71内的进胶流道8,其与热流道5连通,并在模腔6的形成横条1’的位置,通过多个进胶口 80与模腔6连通,进胶口 80的数量与横条1,的数量相同。本技术中的进胶流道8设置在将要成型的进风罩产品下方,像隧道一样横穿产品方向,即与横条1’基本垂直,进胶流道8根据进风罩结构中横条1’的数量分出相应数量的进胶口 80,(例如本实施例中,进风罩有4根横条1 ’,则进胶流道8设置4个进胶口 80)。一般使进胶流道8位于对应横条1,的模腔6的中间位置,从而使料流通过进胶口 80沿横条1’的中间向两侧填充,如果横条1’较长(例如尺寸大于450mm以上),仅靠一条进胶流道8上的单组进胶口 80填充困难或填充不满,则需要沿横条1’方向增设相同的进胶结构(包括增加热流道5、斜顶块71、进胶流道8、进胶口 80、顶杆72等),从而使对应横条1’上的进胶口 80的组数增加,并采用顺序阀方式填充(避免位于中间的进胶口 80与位于两侧的进胶口 80填充的料不产生汇合熔接痕)。由于进风罩的每一根横条1’单独对应至少一个进胶口 80,这样产品熔接线4’就不会留在外观质量较高的横条1’上,而是控制在连接横条1’的竖筋2’上或横条1’的两端部(该端部区域较隐蔽,外观要求低)。当开模取件时,进胶流道8中的料柄由斜顶块71 与产品一起顶出。本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及类似横条式网格结构产品的外观熔接线不良的问题,赢得了客户及公司内一致认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
技术实现思路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它设置在形成所述进风罩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热流道、模腔、位于模腔下方的带有斜顶块的斜顶机构,所述进风罩包括多根横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进胶结构包括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述斜顶块内的进胶流道,其与所述热流道连通,并在所述模腔的形成横条的位置与模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流道设有多个与所述模腔连通的进胶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的数量与所述横条的数量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中间进风罩零件的模具进胶结构,它设置在形成所述进风罩的模具中,该模具包括热流道、模腔、位于模腔下方的带有斜顶块的斜顶机构,所述进风罩包括多根横条,所述模具进胶结构包括至少一条设置在所述斜顶块内的进胶流道,其与所述热流道连通,并在所述模腔的形成横条的位置与模腔连通。所述进胶流道设有多个与所述模腔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的数量与所述横条的数量相同。本技术采用与形成进风罩横条的模腔连通的隧道式进胶流道,使料流方向沿横条方向填充,从而使熔接线不会在横条上产生,而均产生在进风罩的竖筋上,由于竖筋区域相对横条较为隐蔽,因此,对其外观要求低,容易满足质量要求。文档编号B29C45/27GK202318790SQ20112048260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贾世林 申请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