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用现浇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8736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桥梁施工用现浇模架,包括底模和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模左、右两侧的侧模,所述侧模包括侧模面板以及分别焊接在其上、下端面上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所述底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有多个垂直向上的底模耳板,所述下翼缘板的外端部焊接有多个垂直向上的侧模耳板,所述下翼缘板置于所述底模上并通过多个水平抗剪螺栓与所述底模固定,每一个所述底模耳板分别通过竖向抗剪螺栓与相应的所述侧模耳板固定,左、右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模上的上翼缘板分别通过多个模板拉杆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侧模不但承受混凝土侧压力等水平荷载,还与底模共同承受混凝土自重等竖向荷载,不需在底模下另设承重支架,从而达到节省底模下空间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施工用现浇模架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模架,具体涉及桥梁施工用现浇模架。
技术介绍
现浇模架在桥梁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箱梁、盖梁、系梁的现浇施工通常采用满堂支架、落地钢管支架或移动模架等进行,这些施工方法的共同点是待浇梁体的侧模在浇筑时仅受水平侧压力,因此,相应模架的最终主要受力构件为设置在底模下的承重主梁和钢管立柱。但是,对于跨越既有线的框架墩横梁和混凝土箱梁,由于对净空有特别严格的限制,特别是有些工程中梁底至线路建筑界限的距离非常小,无法在底模下设置承重主梁和钢管立柱,因此,这种情形下的现浇施工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因梁下空间受限而无法设置承重支架的框架墩横梁和混凝土箱梁进行现浇施工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桥梁施工用现浇模架,包括底模和相对设置在所述底模左、右两侧的侧模,所述侧模包括侧模面板以及分别焊接在其上、下端面上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所述底模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设有多个垂直向上的底模耳板,所述下翼缘板的外端部焊接有多个垂直向上的侧模耳板,所述下翼缘板置于所述底模上并通过多个水平抗剪螺栓与所述底模固定,每一个所述底模耳板分别通过竖向抗剪螺栓与相应的所述侧模耳板固定,左、右相对设置的所述侧模上的上翼缘板分别通过多个模板拉杆相互连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模包括底模面板和焊接在所述底模面板底面上的多根底模横向加劲肋,所述底模横向加劲肋分别沿底板的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底模面板的左、右侧面,所述底模面板的底面上还焊接有多条底模纵向加劲肋,所述底模纵向加劲肋分别与所述底模横向加劲肋焊接固定,形成网格状的加强结构,所述底模耳板的下部开有与所述底模横向加劲肋外形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底模耳板插装在所述底模横向加劲肋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底模横向加劲肋和所述底模面板焊接固定,所述底模耳板的外侧焊接有加强板。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模横向加劲肋为槽钢,其左、右两端的开口内分别焊接有垂直设置的加劲板,所述加劲板的侧面分别与相应的底模耳板的下部侧面相抵并焊接固定。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侧模面板的外侧面上焊接有由多个侧模竖向加劲肋和多条侧模水平加劲肋形成的网状加强结构。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侧模竖向加劲肋的上端与所述上翼缘板焊接,所述侧模竖向加劲肋的下端与所述下翼缘板焊接。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侧模水平加劲肋为角钢。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侧模耳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侧模竖向加劲肋的外端面焊接固定。本技术中,现浇模架的侧模底面及侧面分别与底模通过水平抗剪螺栓和竖向抗剪螺栓固定为一体,因此,侧模不但承受混凝土侧压力等水平荷载,还与底模共同承受混凝土自重等竖向荷载,即由底模和侧模组成的开口类“U”型钢箱梁,作为沿现浇梁长度方向的承重结构,不需在底模下另设承重支架,从而达到节省底模下空间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底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右侧的侧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为右视图。图中底模1,侧模2,模板拉杆3,上操作平台4,下操作平台5,底模面板10,底模横向加劲肋11,底模纵向加劲肋12,底模耳板13,加强板14,底模竖向抗剪螺栓孔15,底模水平抗剪螺栓孔16,侧模面板20,上翼缘板21,下翼缘板22,侧模竖向加劲肋23,侧模水平加劲肋24,侧模耳板25,短竖向加劲肋26,侧模竖向抗剪螺栓孔27,侧模水平抗剪螺栓孔 2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桥梁施工用现浇模架,包括底模I和相对设置在底模I左、右两侧的侧模2。底模I的结构如图2、图3所示(仅示出了底模的一半),底模I 包括底模面板10和焊接在底模面板10底面上的多根底模横向加劲肋11,底模横向加劲肋 11为槽钢,沿底模面板10的左右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且两端分别伸出底模面板10的左、右侧面,底模面板10的底面还焊接有多条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模纵向加劲肋12,底模纵向加劲肋12的两端分别与底模横向加劲肋11焊接固定,形成网格状的加强结构。底模横向加劲肋1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垂直向上伸出的底模耳板13,底模耳板13的下部开有与底模横向加劲肋11相适配的凹槽,底模耳板13插装在底模横向加劲肋11上且分别与底模横向加劲肋11和底模面板10焊接固定,底模耳板13的外侧焊接有加强板14,用于提高底模耳板 13的刚性,加强板14左右两侧的底模耳板13上分别设有底模竖向抗剪螺栓孔15,底模面板10的左右两端还分别设有多组底模水平抗剪螺栓孔16。两个侧模2的上部分别设有上操作平台4,上操作平台4分别设置在侧模2的外侧,底模I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下操作平台5。再结合图4、图5,该图为右侧侧模的结构示意图,左侧侧模的结构与右侧侧模相同,使用时二者如图I所示相背设置。下面以右侧侧模为例对其结构进行说明,侧模2包括侧模面板20以及分别焊接在其上、下端的上翼缘板21、下翼缘板22,上翼缘板21的宽度大于下翼缘板22,以提高侧模的整体刚度。上翼缘板21的左端向左伸出侧模面板20,下翼缘板22的左端面与侧模面板20的外侧面焊接。下翼缘板22的端部焊接有多个垂直向上的侧模耳板25,侧模耳板25与底模I上的底模耳板13 对应。侧模面板20的外侧面上自上而下平行地设有多条侧模水平加劲肋24,横向加劲肋24为角钢,并通过多个侧模竖向加劲肋23焊接组成网格状加强结构。侧模竖向加劲肋23的上端与上翼缘板21焊接,下端与所述下翼缘板22焊接。侧模耳板25分别与对应的侧模竖向加劲肋23的外端面焊接固定。 当侧模竖向加劲肋23的数量少于底模横向加劲肋11时,可以间隔地使用短竖向加劲肋26 固定侧模耳板25 (如图5所)。侧模耳板25上分别设有与底模竖向抗剪螺栓孔15 对应的侧模竖向抗剪螺栓孔27,下翼缘板22上设有与底模水平抗剪螺栓孔16 —一对应的侧模横向抗剪螺栓孔28。再参见图1,左、右两个侧模2上的上翼缘板21通过多个模板拉杆3相互连接,下翼缘板22分别置于底模I上并通过水平抗剪螺栓固定,侧模耳板25通过多个竖向抗剪螺栓与底模耳板13固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口向上的“U”形现浇模架。其中水平抗剪螺栓将底模面板10和下翼缘板22连成整体,以抵抗沿现浇梁长度方向的水平剪力,保证了模架的侧模2与底模I共同受力;竖向抗剪螺栓将底模横向加劲肋11与侧模2的侧模竖向加劲肋23连接起来,以传递混凝土自重等竖向荷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侧模2承受混凝土侧压力等水平荷载,底模I为沿现浇梁宽度方向的承重结构,并将混凝土自重等竖向荷载传给侧模2,由底模I和侧模2组成开口类 “U”型钢箱梁作为沿现浇梁长度方向的承重结构,将荷载传给现浇梁两端的支撑。侧模2和底模I共同受力时,侧模2和底模I之间有弯曲所产生的剪力作用(水平方向);底模I由于吊挂在侧模2之下,侧模2和底模I之间有重力所产生的剪力作用(竖直方向)。水平抗剪螺栓与竖向抗剪螺栓的数量根据以下计算方法选择。(I)水平方向侧模与底模之间沿现浇梁长度方向单位长度上的水平剪力^ VS] ^ VS]Th = Y~TXtw ~r~^ X^WIX在上式中V_所计算截面处梁的剪力;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江峰涂满明秦顺全李军堂宋小三王肖田继开张爱花王东辉傅战工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