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现浇施工的现浇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由活动底座、液压千斤顶、钢管混凝土立柱、纵横平三个平面的稳定系杆、球形铰支座、支架主梁、支架次梁、加强斜杆、分配肋、梁底大块钢模、支架与墩顶固结系、墩顶横梁、墩顶部分模板、墩顶大吨位液压千斤顶、梁内落架卷扬机或手拉葫芦、落架钢索等组成,各构件之间均为可拆互换式拼装,各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螺栓实现,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组装好该现浇支架后在其上安装梁体模板之后即可进行桥梁的现浇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实用性好、标准化程度高、支架系统本身承载能力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具有沉降监测及自动补偿功能;适用于简支梁、连续梁还有拱桥的现浇施工;并且具有组装、解体部件少,解体后无体积庞大构件便于运输,是迄今为止标准化程度最高,通用性最好的一种桥梁现浇施工的一种支撑设备,使用发明专利技术新型现浇支架能够显著的缩短工期、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土建施工中的桥梁原味现浇施工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在桥梁的施工建设中,桥梁的施工方式可以分为预制架设施工和原位现浇施工两大类施工方法,实际生产中通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现场条件或者项目的规模等具体情况的限制较适合采用原位现浇的施工方法进行桥梁的施工。目前原位现浇施工主要有以下几种1)移动模架现浇施工,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桥梁现浇施工方法;2)满堂支架支架现浇施工法;3)钢管桩支架+贝雷架+碗扣件现浇施工。其中移动模架现浇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考虑地面情况但只适用于特定桥型现浇施工,对工程项目的规模有一定的要求,且组装于解体困难,存在大型构件转场运输不便;对于满堂支架而言,虽然使用于所有的桥型,但支架的搭设耗工耗时,虽然上部荷载已经通过支架立杆分担但立杆下得局部区域应力仍然等不到有效分散,因此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还是有点高,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有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而钢管桩支架+贝雷架+碗扣件现浇施工则存在多次的体系转换,转换过度之间的连接不牢固,在目前情况下该方法并不通用,每一个不同的项目的结构都要单独设计,毫无标准可言,所用材料的通用性不强,对使用的型钢和钢管又焊又割破坏材料的整体性与完整性,材料浪费相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装配于解体简单、转场运输方便的现浇混凝土通用支架。本专利技术专利由按刚性角扩大要求而形成的混凝土活动底座1,具有沉降监测和自动补偿能力的液压千斤顶系统包括2,34和中心液压控制站(图中未示出)、钢管混凝土立柱底节3,钢管混凝土立柱4 (包含5m、3m、2m、lm、0. 5m),稳定系杆5,7,8,9,12、耳板13、稳定系杆连接板6,10,13、球形铰支座14、支架主梁15、支架次梁16、加强斜杆17、墩顶大吨位液压千斤顶18、分配肋19、墩顶横梁20、梁底模板21、主梁预埋螺栓24、横梁预埋螺栓25、支撑杆26、支撑垫块27、夹梁28、顶梁区钢板29、墩顶底模30、箱梁梁体31、沉降监测传感器34、梁内落架卷扬机或手拉葫芦、落架钢索、沉降监控补偿系统、沉降补偿液压泵站系统等组成。以上所述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组成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其中的某些构件。浇筑施工时所浇筑的梁体混凝土荷载及施工机具荷载还有人员、施工冲击产生的荷载等上部荷载通过模板、分配梁等传递给主梁,再由主梁传递给立柱,最后通活动底座传给地基。由于底座对地基应力的分散作用使得该支架系统对基础的承载力要求大为降低,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活动底座底面尺寸的大小来适应不同的地基承载力情况,但为保证通用性建议混凝土活动底座的底面积控制在9m2左右,这样即使每根立柱承受100T的荷载,其基底应力仍不到120KPa,这样能够保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直接使用。由于钢管混凝土立柱为分段拼装式,因此能够适应不同地面状况的情况,对地基处理的方式带来了方便。当遇到松软地基时并不要求必须将松软土层换填,只需要将活动底座下面局部范围的不合格土层清除再将活动底座置于清除不合格土层后的合格土层上即可,也就是说相邻的两立柱之间可以存在错层。针对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重力引起的沉降,以往都是采用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式来处理,这样势必造成投入的大幅增加且不可回收,属于一次性投入,针对这一难题本法专利技术的另一核心技术便是增加了沉降监控补偿系统,通过沉降监控补偿系统的调节即可保证梁底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又能极大的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获得于地基处理相同的效果。从而节省支架式支撑平台的地基处理费用。支架的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采用螺栓连接易于安装拆卸,以及改变不同组合形式,从而能够适应不同跨径,不同桥型,也可适用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增加了支架系统的灵活性、扩大了支架系统的使用范围。针支架系统的落架方式,本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两种落架方案,分别为1)采用墩顶大吨位千斤顶将梁顶升进行支架拆除;2)通过立柱下面的液压千斤顶回油进行支架的拆除。两种支架拆除方式均采用由下往上得拆除方式,即先底座后立柱、系杆,最后是支架上端的主梁、次梁等结构部件。与以往的现浇梁施工设备相比较而言,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本支架结构简单、拼装灵活、构件数量少、拼装时清晰明了、支架的通透性好便于检查和发现隐患。2.结构的材料利用率高,经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不断优化调整结构内部尺寸结构参数,使得支架系统内的受力均匀,各构件的应力水平大致相当消除了由于荷载布置或构件位置不当造成材料整体应力水平不高而某一局部盈利水平很高的不均衡现象,这样就充分的利用了材料的性能、节约了成本。3.增加了使应力扩散的活动底座,这样就避免了每孔现浇梁支架基础都要进行大面积地基处理的麻烦,从而显著地减少了工程投入。4.该支架不但适用于现浇简支箱梁的现浇施工,同时也适用于连续梁、拱桥的现浇施工。5.抗风能力强,由于采取支架主梁在墩顶固结的方式,因此支架系统以及上部现浇梁的模板在受到水平风载时便会将水平荷载传递给墩身,依靠墩身的刚度抵抗风荷载的作用。6.智能化程度高,由于该支架设计了沉降监控及补偿系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均可由其自动记录并进行处理甚至形成报告。7.整个支架系统的质量轻,其包括顶部大型底模全部重量仅70T (以20m墩高作为依据),不到移动模架重量的1/5,与相同高度的满堂支架相比较而言用钢量也要少的多且安装便捷。8.材料重复利用性高,转场运输方便,由于支架均为螺栓连接。因此易于解体,且支架结构中没有大型构件,转运不需要专用机械、专用车辆。9.可以明显的缩短工程的施工工期,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一套移动模架的成本可以制造或购买4 5套本专利技术专利现浇支架,这相对于移动模架的循序施工造成某些工序窝工而言则可以多道工序并行施工,加快施工进度总之,本专利技术专利支架在总结了现行桥梁现浇施工设备的优缺点基础上,设计出了适应范围广,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集成度好、成本低、装配解体运输方便、且能够进 行工厂化生产的桥梁现浇施工的支撑平台,能够缩短工期、节省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应用于铁路双线简直箱梁时的工作状态图图2是图1的半A-A截面、半b_b截面图图3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应用于铁路双线连续箱梁时的工作状态侧视图图4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混凝土活动底座图图5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立柱底节示意图图6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立柱示意图图7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稳定系杆图图8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水平面稳定系杆图图9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系杆连接板图图10是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球形活动铰支座图图11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支架主梁与球形活动铰支座连接方式图图12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支架主梁连接图图13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支架主梁于次梁连接图图14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支架主梁于墩顶固结示意图图15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墩顶横梁连接图图16是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的墩顶横梁于墩身的连接图图中1-混凝土活动底座 2-沉降补偿液压千斤顶 3-钢管混凝土立柱底 节4-钢管混凝土立柱5,7,8,9,12_稳定系杆6,10,13-稳定系杆连接板13-耳板14-球形铰支座15-支架主梁16-支架次梁 17-加强斜杆 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通用型桥梁现浇支架:其特征在于由活动底座1、沉降监测及补偿液压千斤顶2、钢管混凝土立柱3和4、纵横平三个平面的稳定系杆4,7,8,9,12、球形铰支座14、支架主梁15、支架次梁16、加强斜杆17、分配肋18、墩顶横梁19、?梁底模板20、支架与墩顶固结系、墩顶横梁20、墩顶部分模板、墩顶大吨位液压千斤顶18、梁内落架卷扬机或手拉葫芦、落架钢索等组成,各构件之间均为可拆互换式拼装,各部分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螺栓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恒,
申请(专利权)人:曹新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