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爱军专利>正文

一种圆筒状加热冷却分离式活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694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成型模具,主要应用于钢(铝、铜等金属)塑复合管及管件端部对于加强骨架裸露部分的密封(适用于平封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钢塑复合管端头注塑成型模具加热、冷却不能分离的传统弊病,并克服了传统注塑模具“封内不封外”、效率低、能耗高的不足,结构简单,容易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一个或多个独立的圆筒状活动模具来代替原来固定的注塑模具。具体操作步骤为先放一个模具于特殊加热装置上面,将复合管推入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圆筒状模具中,经过一定时间完成相当于注塑保温保压的过程后,从加热装置上取下带有复合管的模具进行冷却脱模。取下的同时放置另一个模具于加热装置中进行相同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成型模具,主要应用于钢(铝、铜等金属)塑复合管及管件端部对于加强骨架裸露部分的密封(适用于平封口)。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一部分钢塑复合管企业用注塑成型的方式来处理端头,以保证钢骨架的密封。它采用传统的注塑模具成型法,即将模具固定于模架上,依次的程序为模具预热, 注塑,保压,保温,冷却,取件,耗时达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下一个重复上述过程。不难发现,对模具反复进行加热和冷却是一个热量对冲的过程,既浪费电能又浪费时间。一方面模具通过管路进行加热,加热效率比较低;另一方面注塑压力达几十兆帕,为了保证强度,模具必须和厚重的钢铁模架接触,加剧热量损耗的同时延长了下一道工序冷却的时间。所以该种成型方式能耗高,效率低,成为生产的瓶颈。传统注塑成型法的另一个缺陷为用来密封的注塑端头和本体塑料熔合不良,虽然用注塑的形式,但没有注塑的品质,造成了行业内所熟知的“封内不封外”。这主要由于该种模具结构先天不足导致了这个缺陷。原因在于管材本身成为固定模具密闭型腔的一部分, 如果模具温度升的过高则会使管材基体塑料和钢质型腔紧密接触部分软化,在注塑高压作用下溢出熔体,密封失效,无法成型。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爱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