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胶筒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9118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胶筒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外胶筒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所述模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均套设于所述模芯上,且沿所述模芯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共同围成用于外胶筒成型的环形腔体。改善了现有的外胶筒成型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胶筒成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胶筒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现有的胶筒主要通过上下模具形成目标胶筒形状大小一致的腔体,再通过注塑成型,因此,存在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胶筒模具。以改善现有的外胶筒成型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胶筒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所述模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均套设于所述模芯上,且沿所述模芯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共同围成用于外胶筒成型的环形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包括水平部、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竖直部为管形结构,所述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部内环边缘连接,所述水平部与所述竖直部共同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与所述第二上模的顶部配合。通过上述第一上模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一上模可以很好地与第二上模配合,管型结构的竖直部的内壁也能与模芯的外壁很好的贴合,使得第一上模与第二下模之间连接紧密且方便。进一步地,所述中模的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上模的底部配合。通过第一安装槽的槽体结构可以使得第二上模与中模能够很好地、方便地贴合在一起,并且对第二上模具有限位的作用,第二上模的下部安装于第一上模的外壁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围成的腔体内,第一上模的外壁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卡紧了第二上模的下部,使得第二上模与上下的模具部件之间的贴合更稳固,不易移动,从而组合成外胶筒模具后,形成的外胶筒的效果越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模的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槽与所述中模的底部配合。通过第二环形安装槽与中模的底部安装,使得第一下模对中模的底部起到了限位作用,从而中模不能向外壁方向移动,与第一下模卡紧,有利于形成的环形腔体制取的外胶筒更标准。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模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一下模的内壁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三环形安装槽配合。第二下模设置的环形凸起与第一下模设置的第三环形安装槽的卡紧配合,使得第一下模的底面与第二下模的顶面充分的贴合,同时,相互之间起到限位的作用,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在水平方向不易相互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模芯设置有沿轴向方向贯通的腔体。空腔的设置使得模芯的质量大大减轻,便于模具的组装,同时,也便于用模具制取外胶筒后模具的拆卸,腔体的结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模芯的提拿。进一步地,所述模芯的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第四环形安装槽,所述第四环形安装槽与第二下模的内侧配合。第四环形安装槽与第二下模的内侧配合卡紧,使得二者之间不易相互移动,避免影响环形腔体的形状,并且通过这种配合,能牢牢固定住模芯,使得模芯不会在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的用于外胶筒成型的环形腔体的形状能达到设定的形状且模具部件之间的相互贴合比较稳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第一下模的外壁的底部均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体底部与下部的模具的顶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使得在外胶筒成型后,对模具拆卸时,可以使用工具卡进所述间隙内,使得模具之间容易分离,从而可以从上往下快捷地完成对模具的拆卸,并且操作比较简单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模的底面与所述中模顶面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一环形溢流槽,所述中模的底面与所述第一下模的顶面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环形溢流槽,所述模芯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下模的顶面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环形溢流槽。用于加工成型的胶体的量不容易刚好合适,因此通常会加入胶体量会略多于实际需要的胶体量,因此,通过上述第一环形溢流槽、第二环形溢流槽、第三环形溢流槽的设置,使得成型过程中多余的胶体量可以通过模具部件连接处的缝隙进入第一环形溢流槽、第二环形溢流槽、第三环形溢流槽中,避免了因环形腔体内的胶体量过多而挤压模具松动变形情况的发生,从而使得形成的外胶筒形状更加标准。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的材质均由45号钢制成。45号钢为优质碳素结构用钢,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成型,经过调质处理后零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因此,模具的材料采用45号钢,有利于模具的加工成型,并且经过热处理后能够获得较高的硬度以及耐磨度,使得成型的模具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多块模具部件组合形成用于外胶筒成型的环形腔体,且模具部件之间相互限位卡紧,模具的组装简单方便。通过硫化机将胶体放入环形腔体加热后,自然成型而不用注塑,简化了操作,使得整个外胶筒的成型操作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所要制备的外胶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的第一上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的中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的第一下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的第二下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胶筒模具的模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汇总:外胶筒100;第一上模200;水平部210;竖直部220;第二上模300;中模400;第一环形安装槽410;模芯500;第四环形安装槽510;第一下模600;第二环形安装槽610;第三环形安装槽620;第二下模700;环形凸起710;环形腔体800;第一环形溢流槽910;第二环形溢流槽920;第三环形溢流槽930;环形槽10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胶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所述模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均套设于所述模芯上,且沿所述模芯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上模、第二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共同围成用于外胶筒成型的环形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胶筒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上模、第二上模、
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所述模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
上模、第二上模、中模、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均套设于所述模芯上,
且沿所述模芯的轴线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上模、第二
上模、中模、模芯、第一下模、第二下模共同围成用于外胶筒成型
的环形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胶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上模包括水平部、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竖直部为
管形结构,所述竖直部的上端与所述水平部内环边缘连接,所述水
平部与所述竖直部共同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阶梯状结构与所述第
二上模的顶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胶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
的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一环形安装槽与第二
上模的底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胶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下模的内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安装槽,所述第二环形安装槽与
所述中模的底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胶筒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代军袁祖辉颜新东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长江液压密封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