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旋流脱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55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旋流脱水槽,它含有给矿管(1)、给矿筒(2)、槽体(3)、磁系(4)、给水装置(6)、底流排矿装置(7)、溢流排出装置(5),给矿筒(2)位于槽体(3)的中上部位,溢流排出装置(5)位于槽体(3)的侧上部,底流排矿装置(7)位于槽体(3)的下部。磁系(4)采用多层环形结构,给矿筒(2)内部装有磁体;给水装置(6)的给水管的方向与矿浆流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旋流给水和旋流给料方式,有利于提高分选效果;磁性给矿筒的内表面形成了一层磁性衬垫,避免了给矿管的早期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作业率。(*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永磁磁力脱水槽,尤其是涉及含有旋流给矿 筒、磁系、槽体、给水装置、底流排矿装置构成的永磁旋流脱水槽, 该设备可用于磁铁矿选矿厂的精矿提质、矿物脱水、脱泥以及浓縮等 作业。
技术介绍
永磁磁力脱水槽是处理强磁性物料的一种传统设备。目前,国内 外有多种形式的磁力脱水槽,但均可分为内部磁系和外部磁系两种, 其中,内部磁系又可分为上部磁系、下部磁系和周边磁系。当矿浆进 入槽体后,在磁力作用下,矿浆内的磁性颗粒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磁 团聚颗粒。与非磁性颗粒相比,磁团聚颗粒在矿浆中的沉降速度明显 加快,从而由槽底的排料管排出。非磁性颗粒和矿泥在上升水流作用 下,随溢流从槽体上部排出。传统磁力脱水槽无论是何种磁系,均存在磁场分布不均匀、物料 分散不彻底的弊病,分选仅仅靠磁力、重力的联合作用,难以抛除包 裹、夹杂的非磁性脉石矿物,因而分选效果与理想的干涉沉降差距较 大,并且给矿筒磨损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作业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 磁场分布均匀合理,分选过程中有磁力、流体力、重力和离心力共同 作用,且给矿筒使用寿命长,有利于大型化设计的永磁旋流脱水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含有给矿管、给矿筒、槽体、磁系、 给水装置、底流排矿装置、溢流排出装置,给矿筒位于槽体的中上部 位,溢流排出装置位于槽体的侧上部,底流排矿装置位于槽体的下部。 其特点是磁系采用多层环形结构支撑在槽体内并环绕在给矿筒的中 下部,所述给矿筒内部装有磁体,为整体磁系的一部分,给矿筒外表 面与环形结构磁系形成均匀弱磁场。所述的给矿管沿给矿筒切线方向布置。所述给矿筒的下半部直径小于上半部直径,矿浆通过给矿管沿切 线方向从给矿筒上部给入,在给矿筒内形成旋流。由于给矿筒的縮径 加快了矿浆的回转速度,强化了物料的偏析作用。所述的给水装置布置在槽体的底部,给水管的方向与矿浆流方向 一致。当旋转的矿浆流从给矿筒中流出时,受到给水管水流的冲击, 使矿物进一步分散,并在离心力作用下发生偏析,有利于下面的选别 过程。磁性给矿筒内由于磁力吸附作用,内表面形成了 一层磁性衬垫。 本来在高速矿浆流的冲刷作用下,给矿筒极易磨损,但有了磁性衬垫 后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避免了给矿筒的早期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作业率。因此,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 以下优点(1 )采用整体多层环形磁系,可以在槽体内形成无磁漏洞的均匀 弱磁场,有利于磁性物料的磁团聚,可以更充分地回收磁性物料。(2) 采用旋流给水和旋流给料方式,可以使矿浆内的物料在给入 槽体之初,非磁性物料就得以充分分散,有利于在流体力的作用下将 其从溢流中排出。(3) 给矿筒内的磁性衬垫使给矿筒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4) 分选过程中有磁力、流体力、重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分选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主剖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左视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永磁旋 流脱水槽做更详细的说明。由图.1并结合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是由给 矿管l、给矿筒2、槽体3、磁系4、溢流排出装置5、给水装置6、 底流排矿装置7等构成。给矿筒2支撑在槽体3的中间靠上部位,给 矿管1沿给矿筒2切线方向布置;溢流排出装置5位于槽体3的侧上部,出矿口位于槽体3的下部,在出矿口上设有底流排矿装置7;磁系4采用多层环状结构,均匀分布并支撑在槽体3内部,且环绕在给矿筒2的中下部;所述给矿筒2内部装有磁体,为整体磁系的一部分, 磁系4与磁性给矿筒2共同构成均匀弱磁场。给水装置6位于槽体3 的底部,给水管的方向与矿浆流方向一致。本技术永磁旋流脱水槽在应用时,矿浆通过给矿管1沿切线 方向进入磁性给矿筒2,在磁性给矿筒2的上部形成高速旋转流,随 后,矿浆向下运动,经过变径后的磁性给矿筒2在槽体3下部排出。 排出后的矿浆立刻受到给水装置6产生的高速旋转水流冲击,矿桨内 的物料进一步分散,磁性团聚颗粒迅速移向槽体3的边壁,并向下移 动,其余物料则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旋转流逐渐变为平稳的干 涉沉降,矿浆中的颗粒开始出现清晰的分层,比重较小、颗粒较细的 物料随溢流水从溢流排出装置5中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永磁旋流脱水槽,含有给矿管(1)、给矿筒(2)、槽体(3)、磁系(4)、给水装置(6)、底流排矿装置(7)、溢流排出装置(5),给矿筒(2)位于槽体(3)的中上部位,溢流排出装置(5)位于槽体(3)的侧上部,底流排矿装置(7)位于槽体(3)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系(4)采用环形结构支撑在槽体(3)内并环绕在给矿筒(2)的中下部,所述的给矿筒(2)内部装有磁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旋流脱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 矿管(1)沿给矿筒(2)切线方向布置。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旋流脱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给水装置(6)的给水管的方向与矿浆流方向一致。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永磁旋流脱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给 矿筒(2)的下半部直径小于上半部直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永磁旋流脱水槽,它含有给矿管(1)、给矿筒(2)、槽体(3)、磁系(4)、给水装置(6)、底流排矿装置(7)、溢流排出装置(5),给矿筒(2)位于槽体(3)的中上部位,溢流排出装置(5)位于槽体(3)的侧上部,底流排矿装置(7)位于槽体(3)的下部。磁系(4)采用多层环形结构,给矿筒(2)内部装有磁体;给水装置(6)的给水管的方向与矿浆流方向一致。本技术采用旋流给水和旋流给料方式,有利于提高分选效果;磁性给矿筒的内表面形成了一层磁性衬垫,避免了给矿管的早期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作业率。文档编号B03B7/00GK201073617SQ20072004115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彪 李, 李群辉, 汤复华, 王晓峰, 放 盛, 邹忠良 申请人:马鞍山市天工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旋流脱水槽,含有给矿管(1)、给矿筒(2)、槽体(3)、磁系(4)、给水装置(6)、底流排矿装置(7)、溢流排出装置(5),给矿筒(2)位于槽体(3)的中上部位,溢流排出装置(5)位于槽体(3)的侧上部,底流排矿装置(7)位于槽体(3)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系(4)采用环形结构支撑在槽体(3)内并环绕在给矿筒(2)的中下部,所述的给矿筒(2)内部装有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辉李彪王晓峰汤复华邹忠良盛放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天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