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吉硕专利>正文

防滑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992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滑轮胎,它包括胎体、带束层,所述胎体和带束层之间设有由位于中间的主气囊、位于主气囊左侧的左气囊和位于主气囊右侧的右气囊构成的气囊层,所述主气囊、左气囊和右气囊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左气囊或右气囊的一侧设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设置在侧胎一侧的气门相连通;所述主气囊和左气囊之间、主气囊和右气囊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在带束层上的抓地钢针,所述胎体的胎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针孔,所述针孔与穿过胎体表面、用于导引抓地钢针的针孔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可根据路况需求自由控制防滑系统,无需更换轮胎或者套上防滑链,即可起到防滑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防滑轮胎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是如何解决轮胎的防滑性,保证车辆在光滑的路面安全行驶一直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特别是在气候寒冷、冰雪多的国家和地区,通常通过使用防滑链,或者在轮胎上设置金属防滑钉等方式提高车辆在冰雪路面上的抓地力,但是都存在换季需要换轮胎,使用不方便,耗时耗力,不能按路况所需,自由控制防滑系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路况需求自由控制防滑系统,无需更换轮胎或者套上防滑链,即可起到防滑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滑轮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防滑轮胎包括胎体、带束层,所述胎体和带束层之间设有由位于中间的主气囊、位于主气囊左侧的左气囊和位于主气囊右侧的右气囊构成的气囊层,所述主气囊、左气囊和右气囊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左气囊或右气囊的一侧设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设置在侧胎一侧的气门相连通;所述主气囊和左气囊之间、主气囊和右气囊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在带束层上的抓地钢针,所述胎体的胎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针孔,所述针孔与穿过胎体表面、用于导引抓地钢针的针孔套相连接。所述左气囊和右气囊的尺寸小于主气囊。由于本技术设有气囊层,通过对气囊层的充气、放气调节抓地钢针的伸缩,因此本技术具有可根据路况需求自由控制防滑系统,无需更换轮胎或者套上防滑链,即可起到防滑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滑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滑轮胎防滑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防滑轮胎非防滑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防滑轮胎包括胎体1、带束层11,所述胎体1和带束层11 之间设有由位于中间的主气囊10、位于主气囊10左侧的左气囊9和位于主气囊10右侧的右气囊8构成的气囊层,所述主气囊10、左气囊9和右气囊8通过连接管7相互连通,所述左气囊9和右气囊8的尺寸小于主气囊10,所述左气囊9或右气囊8的一侧设有送气管6, 所述送气管6与设置在侧胎3 —侧的气门5相连通;所述主气囊10和左气囊9之间、主气囊10和右气囊8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在带束层11上的抓地钢针12,所述胎体1的胎面2上设有至少两个针孔4,所述针孔4与穿过胎体表面、用于导引抓地钢针12的针孔套 13相连接。在不滑的路面使用时,如图2所示,通过气门5和送气管6向左气囊管8充气,并通过连接管7依次向主气囊10和右气囊9充气,在得到充气的气囊的作用下,带束层11向下突出,带动位于真空套13内的抓地钢针12下移,即缩进针孔套13内,处于普通使用状态。在冰雪道路或湿地使用本技术防滑轮胎时,通过气门5和送气管6放出左气囊管8主气囊10和右气囊9内的气体。在放气的气囊的作用下,带束层11向上移,带动位于真空套I3内的抓地钢针12上移,突出于胎面2之上,处于防滑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轮胎,包括胎体(1)、带束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1)和带束层 (11)之间设有由位于中间的主气囊(10)、位于主气囊(10)左侧的左气囊(9)和位于主气囊 (10)右侧的右气囊(8)构成的气囊层,所述主气囊(10)、左气囊(9)和右气囊(8)通过连接管(7)相互连通,所述左气囊(9)或右气囊(8)的一侧设有送气管(6),所述送气管(6)与设置在侧胎(3)—侧的气门(5)相连通;所述主气囊(10)和左气囊(9)之间、主气囊(10)和右气囊(8)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在带束层(11)上的抓地钢针(12),所述胎体(1)的胎面(2)上设有至少两个针孔(4),所述针孔(4)与穿过胎体表面、用于导引抓地钢针(12) 的针孔套(1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气囊(9)和右气囊(8)的尺寸小于主气囊(1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滑轮胎,它包括胎体、带束层,所述胎体和带束层之间设有由位于中间的主气囊、位于主气囊左侧的左气囊和位于主气囊右侧的右气囊构成的气囊层,所述主气囊、左气囊和右气囊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所述左气囊或右气囊的一侧设有送气管,所述送气管与设置在侧胎一侧的气门相连通;所述主气囊和左气囊之间、主气囊和右气囊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在带束层上的抓地钢针,所述胎体的胎面上设有至少两个针孔,所述针孔与穿过胎体表面、用于导引抓地钢针的针孔套相连接。本技术具有可根据路况需求自由控制防滑系统,无需更换轮胎或者套上防滑链,即可起到防滑作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文档编号B60C5/22GK202319757SQ201120465648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专利技术者许吉硕 申请人:许吉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吉硕
申请(专利权)人:许吉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