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榊原孝一专利>正文

轮胎防滑装置和轮胎防滑装置用主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9544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11:59
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地降低成本的轮胎防滑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胎防滑装置(S)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具有:面对轮胎的胎面部且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一接地面状部(112b);面对轮胎的内侧胎侧部且设置在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后侧的内后连结部(1112);以及,面对轮胎的外侧胎侧部且设置在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前侧的外前连结部(1131),所述第二主体(12)配置在第一主体的后方,并且具有:面对胎面部且在周向上延伸的第二接地面状部(122b);面对内侧胎侧部且设置在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前侧的内前连结部(1211);以及,面对外侧胎侧部且设置在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后侧的外后连结部(1232),所述轮胎防滑装置(S)是在该第一主体的内后连结部和该第二主体的内前连结部处进行连结而成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机动车等的轮胎且能够防止轮胎在雪路或结冰路等上的打滑等的轮胎防滑装置(适当地仅称为“防滑装置”。)、和用于该轮胎防滑装置的部件。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等在雪路或结冰路上行驶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打滑等,当前的对策是更换雪地轮胎或安装金属链。但是,雪地轮胎的成本较高,并且与夏用轮胎相比,油耗较高。另外,以往的金属链不容易安装,特别在大型车辆的情况下,其安装是很重的体力劳动。本专利技术者已经提出了可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以往问题的划时代的轮胎防滑装置,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中有相关的记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2536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50177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轮胎防滑装置由单位单元构成,其中,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图2、图3等可知,主体具有:跨越轮胎的胎面部且仅在轮胎的横跨方向上延伸的钢棒制的U形状部;沿着轮胎的内侧胎侧部向前方或后方延伸的钢棒制的内侧延伸部;以及沿着轮胎的外侧胎侧部向后方或前方延伸的钢棒制的外侧延伸部,1组(对)所述主体在它们的内侧延伸部处通过钢制的链条等被连结在一起而成为所述单位单元。利用钢制的连结件对该单个或多个单位单元的相邻的外侧延伸部进行紧固或解除紧固,由此,能够将轮胎防滑装置相对于轮胎装卸。该轮胎防滑装置非常容易装卸,并且能够在雪道或结冰路等上发挥非常高的防滑效果。可是,由于该轮胎防滑装置的大部分由将钢棒弯曲成复杂的形状而成的主体构成,因此非常坚固(高强度、高刚性),但制造成本非常高。另外,将其主体设计成上述那样的复杂的曲线状的理由是:利用相对于U形状部相互向相反的周向延伸的内侧延伸部和外侧延伸部,将主体(进而将U形状部)相对于轮胎保持成稳定的姿势,其中,所述U形状部跨越轮胎的胎面部。由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轮胎防滑装置来说,与前进和后退无关,即使在行驶中有各种力作用于主体(特别是U形状部),也能够始终维持恰当的姿势,从而能够稳定地发挥较高的防滑效果。另外,由于专利文献1的轮胎防滑装置如上述那样由将钢棒弯曲成复杂的形状而成的主体构成,因此,不但每当轮胎宽度(胎面宽度)不同时需要变更尺寸,而且每当扁平比或轮辋直径不同时也需要变更尺寸。即,对于该轮胎防滑装置来说,能够以一种规格来应对的轮胎尺寸非常有限,需要设定多个规格(尺寸)。因此,专利文献1的轮胎防滑装置不仅制造成本较高,而且管理成本也较高。并且,通过设置专利文献1中那样的连结长度调整件,虽然轮胎防滑装置的每一种规格的应对轮胎尺寸的应对自由度稍微增加,但并未实现管理成本的大幅削减。(2)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中,对于4个由一体成型的不锈钢钢板或冷轧钢板等构成的防滑单元,在轮胎的内侧通过连结板进行连结,并且,在轮胎的外侧通过门扣(掛け金)式钩进行连结,由此将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安装于轮胎。可是,虽然轮胎在行驶中大幅地变得扁平或发生变形,但专利文献2的轮胎防滑装置全都由钢板等刚性件构成,变形容许性非常小。因此,这样的轮胎防滑装置实际上很难安装于轮胎上进行行驶,不具有现实性。另外,即使制造出这样的轮胎防滑装置,但由于整体上由刚性件构成,因此,如上所述,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当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优异的装卸性和防滑性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的全新的轮胎防滑装置和轮胎防滑装置用部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者为了解决该课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结果是,通过对各构成部件的形状等再次进行研究,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轮胎防滑装置,其不但能够确保比以往的轮胎防滑装置更简单迅速的装卸性和在雪道或结冰路等上的防滑性等,而且能够实现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大幅降低。通过发展该成果,完成了以下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轮胎防滑装置》(1)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防滑装置(仅称为“防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主体和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接地面状部,其面对嵌装在车辆用的车轮上的轮胎的胎面部,并且在该轮胎的周向上延伸;内后连结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内侧配设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后侧;以及以及外前连结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外侧配设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前侧,所述第二主体配置在该第一主体的后方,并且具有:第二接地面状部,其面对该胎面部,并且在该轮胎的周向上延伸;内前连结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内侧配设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前侧;以及外后连结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外侧配设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后侧,该第一主体的内后连结部和该第二主体的内前连结部被连结在一起。(2)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构成单位单元,该单位单元是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内后连结部和内前连结部连结在一起而成的,通过对至少一个以上的单位单元在相邻的外前连结部和外后连结部处进行连结或解除连结,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轮胎安装或装卸。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中,第一主体的内后连结部和外前连结部、或者第二主体的内前连结部和外后连结部分别跨越轮胎的胎面部以对角线状(与车轮轴斜交状)配置在内侧胎侧部和外侧胎侧部,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特别是第一接地面状部或第二接地面状部)被这些连结部支承。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即使在行驶过程中(不仅包括前进过程中,还包括后退过程中)受到各种外力,也能够使该外力分散,始终将各主体维持为恰当的姿势,从而能够发挥稳定的防滑效果。在以往的防滑装置中,跨越轮胎的胎面部的U形状部是棒状,并且以直线的方式横跨胎面部,因此,为了在轮胎的内侧胎侧部和外侧胎侧部以斜交状支承该U形状部,需要从该U形状部向相反方向延伸的内侧延伸部和外侧延伸部。换言之,在轮胎的胎侧部,通过相互向相反的周向延伸的内侧延伸部和外侧延伸部,U形状部的支承点被配置成斜交状。与此相对,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中,代替棒状的U形状部,具有面对轮胎的胎面部且在周向上延伸的接地面状部,该接地面状部(还包括后述的内侧面状部和外侧面状部)兼作以往的U形状部和各延伸部。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无需像以
往那样弯曲钢棒来形成复杂的U形状部和延伸部,通过在接地面状部的前侧和后侧设置连结体,能够得到与以往的防滑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其结果是,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中,主体非常简单,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大幅降低。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中,借助面对轮胎的胎面部且在周向上延伸的接地面状部,不需要以往那样的跨越轮胎的棒状的U形状部或其沿着两个胎侧部延伸的棒状的延伸部。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中,只要根据轮胎宽度(胎面宽度)适当地设定接地面状部的尺寸,即使对于扁平比或轮辋直径不同的轮胎也能够安装同一规格的防滑装置。这样,在本专利技术的防滑装置中,无需针对每种轮胎尺寸细细地设定适合的尺寸(规格),与以往的防滑装置相比,尺寸的适合自由度大幅提高,因此能够减少设定的尺寸数量,不仅能够大幅降低制造成本,还能够大幅降低管理成本。(3)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适当地仅称为“主体”。)不是由以往那样的刚性材料(钢材等)、而是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即使行驶中的轮胎在接地侧变得扁平而使宽度扩大或者由于方向盘操作而扭曲等、由于各种原因而大幅地变形或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CN105899380.html" title="轮胎防滑装置和轮胎防滑装置用主体原文来自X技术">轮胎防滑装置和轮胎防滑装置用主体</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主体和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接地面状部,其面对嵌装在车辆用的车轮上的轮胎的胎面部,且在该轮胎的周向上延伸;内后连结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内侧配设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后侧;以及外前连结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外侧配设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前侧,所述第二主体配置在该第一主体的后方,并且具有:第二接地面状部,其面对该胎面部,并且在该轮胎的周向上延伸;内前连结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内侧配设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前侧;以及外后连结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外侧配设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后侧,该第一主体的内后连结部和该第二主体的内前连结部被连结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1.09 JP 2014-002162;2014.05.15 JP 2014-101731.一种轮胎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防滑装置具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主体和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接地面状部,其面对嵌装在车辆用的车轮上的轮胎的胎面部,且在该轮胎的周向上延伸;内后连结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内侧配设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后侧;以及外前连结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外侧配设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前侧,所述第二主体配置在该第一主体的后方,并且具有:第二接地面状部,其面对该胎面部,并且在该轮胎的周向上延伸;内前连结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内侧配设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前侧;以及外后连结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连续,且在该轮胎的外侧配设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后侧,该第一主体的内后连结部和该第二主体的内前连结部被连结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第一内侧面状部,其与所述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内侧肩部连续,面对所述轮胎的内侧胎侧部,且在周向上延伸;和第一外侧面状部,其与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外侧肩部连续,面对该轮胎的外侧胎侧部,且在周向上延伸,所述第一主体是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的第一U型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具有:第二内侧面状部,其与所述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内侧肩部连续,面对该内侧胎侧部,且在周向上延伸;和第二外侧面状部,其与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外侧肩部连续,面对该外侧胎侧部,且在周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主体是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的第二U型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中,所述内后连结部设置在该第一内侧面状部的后部,所述外前连结部设置在该第一外侧面状部的前部,所述内前连结部设置在该第二内侧面状部的前部,所述外后连结部设置在该第二外侧面状部的后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防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具有:在所述轮胎的内侧向所述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后方延伸的内后延伸部;和在该轮胎的外侧向该第一接地面状部的前方延伸的外前延伸部,所述第二主体具有:在该轮胎的内侧向所述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前方延伸的内前延伸部;和在该轮胎的外侧向该第二接地面状部的后方延伸的外后延伸部,所述内后连结部设置在该内后延伸部上,所述外前连结部设置在该外前延伸部上,所述内前连结部设置在该内前延伸部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原孝一
申请(专利权)人:榊原孝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