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前基板介质层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602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前基板介质层的制作工艺。其中,等离子显示屏包括:前基板(5);前基板介质层(8)设置在前基板(5)的一侧,前基板介质层(8)包括:第一介质层(81)、第二介质层(85)和气泡层(83),气泡层(83)设置在第一介质层(81)与第二介质层(85)之间,第一介质层(81)位于前基板(5)的一侧,第二介质层(85)位于第一介质层(81)的远离前基板(5)的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等离子显示屏的放电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前基板介质层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前基板介质层的制作工艺。技术背景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屏,该装置的结构是前基板和后基板之间所设置的障壁形成一个单位的单元,并且当各个单元内的氦-氙(He-Xe)等惰性气体在高频电压的作用下放电时,产生真空紫外线,从而使设置在障壁之间的荧光体发光进而显示出图像。现有技术等离子显示屏的结构是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的前基板和形成后面的后基板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结合在一起。前基板的下方设置有在一个像素下相互放电来维持单元发光的维持电极,即设置有包括用透明的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的物质制成的透明电极和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电极的成对维持电极。上述维持电极形成壁电荷,在放电维持电压的作用下维持放电,在等离子放电时保护电极免受离子冲击,并被起防扩散膜作用的前基板介质层所覆盖,而且在前基板介质层的上设置了氧化镁介质保护层,以创造有利的放电条件。其中,前基板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对现实屏整体的功耗和光效有显著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等离子显示屏及其前基板介质层的制作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等离子显示屏的放电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包括前基板和前基板介质层;前基板介质层设置在前基板的一侧,前基板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气泡层,气泡层设置在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之间,第一介质层位于前基板的一侧,第二介质层位于第一介质层的远离前基板的一侧。进一步地,气泡层内具有多个均勻分布的气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前基板介质层的制造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在前基板上形成第一介质层;在第一介质层背向前基板的表面上喷涂造孔剂以形成气泡层;在气泡层的远离第一介质层的一侧形成第二介质层。进一步地,前基板上通过烧结形成第一介质层。进一步地,通过烧结形成第二介质层。进一步地,造孔剂为金属颗粒。进一步地,造孔剂为铜颗粒。进一步地,造孔剂为有机纤维。进一步地,造孔剂为羧甲基纤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等离子显示屏包括前基板和前基板介质层;前基板介质层设置在前基板的一侧;前基板介质层包括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和气泡层;气泡层设置在第一介质层与第二介质层之间,第一介质层位于前基板的一侧。等离子显示屏采用在具有气泡层的前基板介质层结构,降低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和维持电压,减少驱动所导致的电力消耗,从而提高了等离子显示屏的放电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示出了图1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前基板介质层的结构示意图3示出了图1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前基板介质层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屏的前基板介质层制造工艺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等离子显示屏的结构是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的前基板5和形成后面的后基板6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结合在一起。前基板5的下方设置有在一个像素下相互放电来维持单元发光的维持电极,即设置有包括用透明的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的物质制成的透明电极1和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电极的成对维持电极7、10。 上述维持电极7、10形成壁电荷,在放电维持电压的作用下维持放电,在等离子放电时保护电极免受离子冲击,并被起防扩散膜作用的前基板介质层8所覆盖,而且在前基板介质层8 的上设置了前基板介质保护层11,以创造有利的放电条件。后基板6由用于形成多个放电空间即单元的条纹式或井式障壁4维持平行排列, 在与上述维持电极7、10交叉的部位进行寻址放电以产生真空紫外线,多个寻址电极2与障壁4平行设置。另外,上述寻址电极2上面设置有下部电介质层3,上述后板电介质层上面涂有寻址放电时射出用于显示图像的可视光线的R、G、B荧光粉。从具有以上结构的现有等离子显示屏的操作原理看,相向成对设置的维持电极7、 10之一的电极提供放电开始电压,同时向寻址电极2提供地址信号,将在单元内部形成写放电,即在单元内部产生电场,放电气体中的微量电子加速,上述加速的电子和气体中的中性粒子发生碰撞,电离成电子和离子,电离的电子和中性粒子又一次碰撞,中性粒子逐渐以飞快的速度电离成电子和离子,在放电气体变成离子状态的同时,在前基板介质层8和前基板介质保护层11的表面放电区域产生沿面放电,并产生真空紫外线;等离子显示屏的黑条9设置在前基板5上,且位置设置在两个维持电极之间。专利技术人经过一系列的试验验证,发现等离子显示屏的前基板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影响等离子显示屏的发光效率,现有技术中的介质保护层常规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大, 放电开始电压和维持电压高,使驱动所导致的电力消耗大,导致显示屏的放电效率低。如图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包括前基板5和前基板介质层8 ;前基板介质层8设置在前基板5的一侧;前基板介质层8包括第一介质层81、第二介质层85 和气泡层83 ;气泡层83设置在第一介质层81与第二介质层85之间,第一介质层81位于4前基板5的一侧,第二介质层85位于第一介质层81的远离前基板5的一侧。本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屏采用在具有气泡层83的前基板介质层结构,降低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降低放电开始电压和维持电压,减少驱动所导致的电力消耗,从而提高了等离子显示屏的放电效率。优选地,气泡层83内具有多个均勻分布的气泡。这样设置能使前基板介质层的等效介电常数更低,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等离子显示屏的发光效率。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屏的前基板介质层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lO 在前基板5上形成第一介质层81。S20 在第一介质层81背向前基板5的表面上喷涂造孔剂以形成气泡层83。S30 在气泡层83的远离第一介质层81的一侧形成第二介质层85。优选地,通过烧结形成第一介质层81和第二介质层85。优选地,造孔剂为铜颗粒。铜颗粒的造孔效果更明显。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造孔剂为羧甲基纤维。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技术方案设计的用于试验的等离子显示屏,具体如下试验例1 参见表1,将携带一定粒度Cu颗粒的乙醇悬浊液均勻的喷涂到已经烧结形成的第一介质层81上,干燥去除乙醇,形成覆盖率一定的Cu粒子覆盖层;然后将第一介质层81涂布,干燥,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烧结,形成气泡层83和第二介质层85。其中原等效介电常数指未形成气泡层83的第一介质层81与第二介质层85的等效介电常数,其值均为在IMHz 条件下测试。表 权利要求1.一种等离子显示屏,包括 前基板(5);前基板介质层(8),设置在所述前基板(5)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基板介质层(8)包括第一介质层(81)、第二介质层(8 和气泡层(83),所述气泡层(8 设置在所述第一介质层(81)与所述第二介质层(8 之间,所述第一介质层(81)位于所述前基板(5)的一侧,所述第二介质层(8 位于所述第一介质层(81)的远离所述前基板(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