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立式电子元件插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包括剪脚座及剪脚刀组,该剪脚刀组包括固定切刀和铰接弯刀,所述剪脚座开设有用于容置剪脚刀组的刀盒,所述固定切刀装设于刀盒的一侧,铰接弯刀的刀刃与固定切刀的上部抵靠;所述剪脚座的下部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开合滑块,该开合滑块装设有开合销,所述铰接弯刀的下部开设有倾斜设置的长孔,所述开合销穿过该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还可以对引脚间距较小的立式元件进行剪短加工的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该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不依附于插件机本体,转动所述剪脚座即可以实现转向,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式电子元件插件设备
,尤其是指一种立式元件弓I脚剪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PCB电路板是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立式插件机是将各种立式元件插装到PCB电路板指定位置的加工设备。在立式插件机的加工过程中,一般是先将带有立式元件的元件编带输送至站位装置进行分料处理,然后将其嵌入到链夹上,再由其它装置将其运送到PCB板的上方进行定位,然后夹料装置下移,将立式元件准确地插入PCB电路板预设的线脚插孔内,然后夹料装置复位,以便于夹取新的电子元件,进行下一次的插件加工,已经插装好的电子元件留在PCB电路板上,并随PCB电路板一起运行至下一位置,以进行焊接加固等操作。但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将立式元件插入到PCB电路板上之后,需要将立式元件的引脚进行剪短处理,以便于电子元件的焊接加固,而现有的剪脚器只能用于对卧式元件的引脚进行剪短处理,无法用于引脚间距较小的立式元件,且该类剪脚器依附于插件机本体,不能将其转向,因此只能对立式元件统ー的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PCB电路板进行插件加工,对立式元件非统ー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PCB电路板则难以加工,难以满足插件加工的需求,缺陷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对引脚间距较小的立式元件进行剪短加工的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该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不依附于插件机本体,可以实现转向,对立式元件非统ー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PCB电路板也可以进行引脚剪短加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 包括剪脚座及剪脚刀组,该剪脚刀组包括固定切刀和铰接弯刀,所述剪脚座开设有用于容置剪脚刀组的刀盒,所述固定切刀装设于刀盒的ー侧,该刀盒装设有铰接销,所述铰接弯刀的中部开设有铰接孔,铰接销穿过该铰接孔,铰接弯刀的刀刃与固定切刀的上部抵靠;所述剪脚座的下部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开合滑块,该开合滑块装设有开合销,所述铰接弯刀的下部开设有倾斜设置的长孔,所述开合销穿过该长孔。优选的,所述剪脚刀组的数量为三組,该三组剪脚刀组并列于所述刀盒内。其中,所述刀盒的上部装设有刀盖,该刀盖与所述剪脚座连接。其中,所述刀盒内装设有线脚漏槽,所述固定切刀和铰接弯刀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线脚漏槽穿过的缺ロ。其中,所述线脚漏槽呈半圆槽状,该半圆槽状的线脚漏槽从剪脚座的ー侧穿入,先进入刀盒,再穿过所述固定切刀和铰接弯刀的缺ロ,最后从剪脚座的另ー侧穿出。其中,所述线脚漏槽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接ロ,该线脚漏槽的另一端设置有废料排出管接ロ。其中,所述剪脚座的下端装设有连接底座,该连接底座内套装有开合连杆,该开合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开合滑块螺纹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底座的上端装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底座的上端和所述开合滑块的底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包括剪脚座及剪脚刀组,该剪脚刀组包括固定切刀和铰接弯刀,所述剪脚座开设有用于容置剪脚刀组的刀盒,所述固定切刀装设于刀盒的ー侧,该刀盒装设有铰接销,所述铰接弯刀的中部开设有铰接孔,铰接销穿过该铰接孔,铰接弯刀的刀刃与固定切刀的上部抵靠;所述剪脚座的下部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开合滑块,该开合滑块装设有开合销,所述铰接弯刀的下部开设有倾斜设置的长孔,所述开合销穿过该长孔。本专利技术所述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还可以对引脚间距较小的立式元件进行剪短加工的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该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不依附于插件机本体,转动所述剪脚座即可以实现转向,对立式元件非统ー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PCB电路板也可以进行引脚剪短加工,实用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三組剪脚刀组ー种布局方式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三組剪脚刀组另ー种布局方式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ニ的一組剪脚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两组剪脚刀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附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的实施例一,包括剪脚座1及剪脚刀组,该剪脚刀组包括固定切刀2和铰接弯刀3,所述剪脚座1开设有用于容置剪脚刀组的刀盒4,所述固定切刀2装设于刀盒4的ー侧,该刀盒4装设有铰接销5,所述铰接弯刀3的中部开设有铰接孔6,铰接销5穿过该铰接孔6,铰接弯刀3的刀刃与固定切刀 2的上部抵靠;所述剪脚座1的下部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开合滑块7,该开合滑块7装设有开合销8,所述铰接弯刀3的下部开设有倾斜设置的长孔9,所述开合销8穿过该长孔9,该长孔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优选的实施方式是该长孔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当立式元件被插入到PCB电路板的插装孔中后,立式元件的引脚的末端伸入到固定切刀2和铰接弯刀3之间的间隙内,随后所述开合滑块7向上移动,并带动开合销8 一起向上移动,该开合销8在长孔9内向上移动,并推动所述铰接弯刀3绕所述铰接销5逆时针转动,使铰接弯刀3的刀刃与固定切刀2的上部抵靠,从而将伸入到该间隙位置的引脚剪棹,实现立式元件的引脚剪短功能;引脚被剪断之后,所述开合滑块7向下移动,并带动开CN 合销8 —起向下移动,该开合销8在长孔9内向下移动,并推动所述铰接弯刀3绕所述铰接销5顺时针转动,使铰接弯刀3的刀刃与固定切刀2的上部远离,以便于对其它的引脚进行剪短加工。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剪脚刀组的数量为三組,该三组剪脚刀组并列于所述刀盒4内。本实施例的三組剪脚刀组按图3中的布局布置,其中位于前方的两组剪脚刀组动作过程按上述过程动作,第三组剪脚刀组中铰接弯刀3的转动方向与位于前方的两组剪脚刀组的转动方向相反。当对引脚间距较小的立式元件进行剪短加工吋,可以选用任意相邻的两组剪脚刀组分别对立式元件的两个引脚进行剪短加工;当对引脚间距稍微大一点的立式元件进行剪短加工吋,可以选用相距较远的两组剪脚刀组分别对立式元件的两个引脚进行剪短加工。当然,所述三组剪脚刀组还可以按照如图4所示的方式排列,同样也能达到引脚剪断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不仅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还可以对引脚间距较小的立式元件进行剪短加工的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该立式元件引脚剪短装置不依附于插件机本体,转动所述剪脚座1即可以实现转向,对立式元件非统ー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的PCB电路板也可以进行引脚剪短加工,实用性较强。本实施例的所述刀盒4内装设有线脚漏槽11,所述固定切刀2和铰接弯刀3的中部开设有用于线脚漏槽11穿过的缺ロ 12,当过长的引脚被剪断之后,引脚废料落入到该线脚漏槽11内,便于对引脚废料进行收集,防止引脚废料到处散落而影响插件机设备的周围环la。本实施例的所述线脚漏槽11呈半圆槽状,该半圆槽状的线脚漏槽11从剪脚座1 的ー侧穿入,先进入刀盒4,再穿过所述固定切刀2和铰接弯刀3的缺ロ 12,最后从剪脚座 1的另ー侧穿出。具体的,所述线脚漏槽11的一端设置有进气接ロ 13,该线脚漏槽11的另一端设置有废料排出管接ロ 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媛秀,李杨寿,曾翔清,钟承文,邹重林,陈卓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新泽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