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马乳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144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溴马乳油是一个广谱性杀虫混剂,含有溴氰菊酯,马拉硫磷,乳化剂和溶剂,其特征在于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的重量比例为1∶25-1∶50。本发明专利技术溴马乳油含有作用机理不同的溴氰菊酯和马拉硫磷,合理混用后明显地提高了防治效果,开大为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它对鳞翅目幼虫、蚜虫和螨类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并可缓解溴氰菊酯的进口压力和恢复马拉硫磷的活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溴马乳油的急性毒性很低,适合于经济作物,特别是食用经济作物。(*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romine hors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esticid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bromine puma broad-spectrum insecticide mixture, containing deltamethrin, malathion, emulsifier and solvent, characterized by deltamethrin and malathion weight ratio of 1: 25: 1: 50. The invention of bromine containing puma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deltamethrin and malathion, reasonable applic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pen for delaying insect resistance, the larvae of Lepidoptera, aphids and mites have a good effect, and can relieve the deltamethrin inlet pressure and recovery of malathion vitality. The acute toxicity of the invention is low bromine puma, suitable for crops, especially food cro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近几年来国内外均发现常用农药例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由于长年使用,使害虫对它们的抗药性迅速发展,致使一些老品种杀虫剂的继续应用发生危机,许多品种被淘汰;同时,由于抗药性提高,必须增加施药量,从而增加经济损失,并且污染环境。目前对付抗性害虫的措施一个是研制新药,另一个是使用混合药剂,前者周期长并且费用大;后者是公认的对付抗性害虫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见效快,效果好和花钱少。马拉硫磷低毒速效,既可用于蔬菜、果树等作物上防治蚜、螨等虫害;也可用以消灭卫生害虫,但引进到我国不到几年就产生了害虫和抗性,有些生产厂家甚至连投资尚末收回就不得不停工转产了,可见连续单一使用一个农药品种,很快能使害虫产生抗性,时间不长就能迅速结束一个优良农药品种的生命,马拉硫磷就是其中之一。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是国际上正在异军突起的一类新仿生农药,但也存在内吸性差、蒸气压低、杀螨活性低、对鱼毒性大,成本较高等不足之处,同时又是一类高抗类型的农药,很易产生抗性,抗性发展特别迅速,例如我国台湾省自1976年引进氰戌菊酯之后,才使用氯菊酯等,四年后大多数田间品系小菜蛾表现了高水平的抗性,约80-700倍,1986年山东棉蚜对拟除虫菊酯农药产生16万倍的抗性,这是其它农药很难达到的抗性高度。因此如何延缓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抗性发展,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是很重要的。在拟除虫菊酯类剂中溴氰菊酯是其中毒力最高的一种,施用量小于1克/亩,而其它拟除虫菊酯农药则需要用5克/亩以上,这是本专利技术所以在拟除虫菊酯中选用溴氰菊酯的重要原因。溴氰菊酯也有易于产生抗性的问题,而且目前我国尚不能生产,全靠进口,因此如何延缓溴氰菊酯的抗性,减少用量或降低成本,提高药效是很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农药混合制剂发展很快,并且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拟除虫菊酯与其它类型农药及增效剂复配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延缓使用寿命,提高药效和提高经济效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与有机磷类农药的复配也可使杀虫效力相乘性地增加,并扩大杀虫谱。已知目前在世界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的复配迅速兴起并投入生产,这无疑将大大延长原药的寿命周期。(见“从马拉硫磷的命运看复合农药的价值”,郑彬,石家庄市农药厂办公室,《农药》,1985年6期,5-6,11页);日本住友公司将马拉硫磷与氰戌菊酯复配,防治甘蓝、白菜、茄、萝卜害虫(见拟除虫菊酯的复配制剂和增效剂,邵志武,苏州化工厂研究所,《农药》,1985年4期,35-37,34页)。“在国内外拟除虫菊酯混合制剂研究进展”一文中也提到氰戌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酯菊常用的混配或混用农药中就有马拉硫磷(吴秀华,安徽省化工研究所,《农药》,1985年3期,20-22页)。郭联杰等人在32组复配农药的急性联合毒性研究(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摘要集,133页,1987年10月)中测试过溴氢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的联合作用效应是相加作用。作者在试验中测得拟除虫菊酯农药和有机磷复配的增效比例最高,达84.38%;增效幅度最大,达63.57%。而在有机磷中的马拉硫磷杀虫谱广;但药效低,单独使用时不受农民欢迎,长期滞销,同时,马拉硫磷毒性低,很安全,又易于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延缓溴氢菊酯的抗性发展过程,减少进口数量,降低农药成本,扩大杀虫谱适用范围,以及挽救作为老品种的马拉硫磷,提供一种溴氢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制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将溴氢菊酯和马拉硫磷作成乳油制剂,使溴氢菊酯硫磷的重量比例为1∶25-1∶50,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本专利技术以溴马乳油命名,溴代表溴氰菊酯、马代表马拉硫磷、乳油代表乳油制剂。溴氢菊酯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杀虫效果高,广谱,与马拉硫磷复配不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可补充杀螨虫效果差的缺点,因此本专利技术选择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复配制剂。在筛选最佳配比中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在室内毒力测定中先选用两种蚜虫即麦二叉蚜和菜萝卜蚜;两种鳞翅幼虫即粘虫和二化暝;两种红蜘蛛即棉花红蜘蛛和黄瓜红蜘蛛。在对鳞翅目幼虫和蚜虫采用FAO规定的统一标准法-点滴法;对红蜘蛛采用FAO规定的粘胶法。以上每种农药采用5个浓度,每个浓度3个重复。计算方法如下毒力测定是以每头供试虫所受剂量的对数为自变量X,死亡率换成机率值为因变量Y,用DIMENSION计算机,计算机其LD50值,LD95值及95%置信限,按照孙云沛(Sun.Y.P and E.R.Johnson,Synergistic and antago-nistic action of insecticide-syne-rgist combinations snd their mode of action.J.Argic.Food chem.8261-6,1961年)发表的共毒系数法,即根据A.B.A+B药剂的LD50值及实测的毒力指数,求出复配剂的共毒系数,公式如下共毒系数(CTC)=实测(A+B)的毒力指数/理论(A+B)的毒力指数×100实测复配(A+B)的毒力指数=A单用的LD50/(A+B)混用时LD50×100理论复配(A+B)的毒力指数=A毒力指数×A在复配中占的百分率+B毒力指数×B在混剂中占的百分数。该法认为共毒系数大于100时,表示增效作用,接近100或略小于100表示相似作用;共毒系数显著小于100时为拮抗作用。红蜘蛛试验所测得的LD50值互相比较,数值越小其毒力越大。在田间药效试验中,选择田间供试虫发生均匀的田块划出小区,量出小区面积,插上标杆供试。喷药前检查各小区虫口基数,按小区排列的农药种类和浓度,按每亩50公斤药水喷施,喷药后1、3、5、天检查虫口减退率求出其防治效果。在室内毒力试验中,先选择了三种配比,即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的比例为1∶25;1∶33.3;1∶50,在许多情况下以1∶25比例的防治效果最佳例如对麦二叉蚜和二化暝,见表1和表2。表3是对萝卜蚜、粘虫、棉 红蜘蛛、黄瓜红蜘蛛的毒力测定,其中,除特别说明溴马乳油比例外,溴马乳油均指1∶25溴马乳油。再扩大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的比例,对桃蚜和苜蓿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其结果列于表4和表5。从麦二叉蚜、菜萝卜蚜、二化暝、粘虫、黄瓜红蜘蛛和棉红蜘蛛六种供试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了配方中溴氰菊酯的含量最佳是0.4%(1∶25),表4和表5表明在配方中加大溴氰菊酯的含量,其毒力并未提高,也就是说,在溴马乳油中,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的配比1∶25;1∶20和1∶16.7三种配比测定的室内毒力均在同一水平,其LD50值基本相似,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溴马乳油中,溴氰菊酯和马硫磷的比例为1∶50-1∶25,而最佳配比为1∶25。 从表3可见,本专利技术1∶25溴马乳油对萝卜蚜和共毒系数很高,对粘虫也显著增效,对于红蜘蛛螨类也有较高毒力,同三氯杀蝎醇毒力相当或略低,但比灭杀毙毒力显著地高。以下介绍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表6是1∶25溴马乳油不同配比对萝卜蚜的田间防效对比 注11987年6月在农科院植保所农场注21988年6月在农科院植保所农场1988年7月在马连洼田间进行对菜桃蚜药效试验,结果见表7 通过对两种蚜虫,两种鳞翅目幼虫和两种红蜘蛛的室内毒力测定表明,本专利技术溴马乳油中溴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澳马乳油,含有溴氢菊酯、马拉硫磷、乳化剂和溶剂,其特征在于: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的重量比例为1∶25-1∶50。

【技术特征摘要】
1.澳马乳油,含有溴氢菊酯、马拉硫磷、乳化剂和溶剂,其特征在于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的重量比例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林刘文台
申请(专利权)人:顺义县农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