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荣昌专利>正文

没有交通拥堵、车噪、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97280 阅读:4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21:58
没有交通拥堵、车噪、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及其制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没有地面交通拥堵、汽车噪音污染和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同时提供制造这一可普遍复制的城市空间产品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城市地下空间制作成为与地面街、巷、建筑物、公共活动空间布局一致并上下匹配,专用于机动车行驻停的空间,以电梯、梯步、电动护梯实现地面非机动交通与地下机动交通之间方便连接,地面、地下城市功能得以全时段分置。同时,地面、地下分层的空间结构也是可以集中收集和处理汽车尾气和车噪的空间形式,可以使城市地面空间成为没有汽车噪音和尾气大气污染,可以兼容多种城市功能的绿色城市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没有交通拥堵、车噪、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城市空间产品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没有交通拥堵、地面汽车噪音和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技术方法一般限于优化交通管理、扩展道路、架设高架桥、建造地铁、在交通拥堵区域建设下穿快速车道以及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等等方面; 对城市地面汽车噪音除改良路面减低胎噪、在特殊路段设置隔音屏障外,几乎没有进行有效治理的别的技术措施;而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则主要限定于在汽车上面安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汽车尾气的装置以及在行车路途栽种苔藓来吸附尾气等技术措施。上述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技术方法只能缓解拥堵,或在导致拥堵的各种因素和这些技术方法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在交通拥堵特别严重的城市甚至还不得不以牺牲交通的方便性和市民的交通福利来勉强维持这种平衡(如单双号限行、限制外地户口人士买车、增加小汽车车主的进城成本等);对城市地面汽车噪音的治理,几乎处于无为而治的阶段;而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则基本上集中于排前治理,对于已经进入大气的汽车尾气,尚没有任何一种可行的治理方法。波士顿的大挖掘(THE BIG DIG)计划把原来通过城市高架桥穿越城市的过境高速公路改为地下高速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空间形态,北京通过地下交通走廊把8000个互不沟通的地下车位连为一体,上海外滩邻世博园区建设的下穿快速通道有效缓解了路面拥堵,都是利用地下空间来改善城市交通现状的典型案例。但是,这些技术方案都只是着力于解决新增路面(地上、地下、空中)与新增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完全忽视了各个不能兼容或兼容性极差的城市功能之间的冲突才是城市空间拥堵的根本原因这一致堵的关键症结,只能缓解或局部解决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城市病,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交通拥堵以及交通拥堵带来的更加严重的尾气污染、地面车噪等城市痼疾,也不可能制造出没有交通拥堵、 地面车噪和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理想的城市生活空间。无论是利用地下空间、空中路桥或拓宽现有路面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还是改良路面来降低胎噪、在关键结点设置噪音隔离屏障、利用车载装置来净化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上述技术思路的基本前提都是城市的市政、商务、休闲、文化娱乐、餐饮、购物、绿化、各种交通方式等城市自身在时间上不可分置的功能在空间上也不可能彻底分离,在诸种城市功能混杂于城市街道或路面空间,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只能以交通优先的原则来设计城市道路(地面、地下和空中)的形态和功能,尽管那些被压制的城市功能要求的时时涌现和混杂了不同交通方式的交通流量的增加,会从内外两方面不间断地为交通拥堵制造压力,使城市始终面临寻找新的反拥堵措施来平衡拥堵的任务;同样,汽车噪音污染的随机性、汽车尾气的分散排放也使得汽车噪音对城市生活空间的污染以及汽车尾气的大气污染不可避免;在上述情况下,某种可以忍受的汽车尾气大气污染、汽车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就是现代城市生活空间这一人类社会最大公共产品与身俱来的某种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没有地面交通拥堵、汽车噪音污染和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城市空间,同时提供制造这一可普遍复制的城市空间产品的方法。为了解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把城市地下空间制作成为与地上街道、建筑物相互匹配的机动车道路(有轨或无轨)、车库、停车场、乘车及驻车空间, 在上述地下车库、停车场、乘车及驻车空间与地面空间之间设置方便人流、物流上下交通的人行梯步、电动护梯和电梯,并在地下空间的关键结点设置兼具换气及机动车尾气处理功能的构筑物,让此类构筑物组合成为对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的废气分别进行集中处理的公共给、排气系统;同时,把原来主要作为机动车道路的城市地面道路和地面机动车停车场地改造为承载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公共安全应急车道、绿地、市民休闲购物餐饮广场、文化娱乐设施、城市公共广场等的多功能城市空间,把街道还给城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地下机动车道、车库、停车场、乘车及驻车空间与地面已有的街、巷、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布局一致并上下匹配;以地面、地下充分匹配的空间来实现不可兼容的城市功能、交通方式之间的全时段分置,把相互可以兼容的市政、商务、休闲、文化娱乐、餐饮、购物、非机动交通方式等安置于地面空间,把地铁和各类普通机动车的通行、上下客、驻停等全部安置于地下空间。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制作方法是按照待建城市已规划或已建城市现有的街巷、社区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地面布局,制作与之对应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的主要道路与地面原有的主要街巷形成上下一一对应的空间关系,地下空间的车行道路也可根据需要向街巷两边的建筑物地下拓展;在地面人流的公共聚散点地下建造单层或多层的大规模停车场,并建设方便人流、物流上下通达的人行梯步、电动护梯、电梯;打通所有沿主要街巷建筑物地下车库与地下车行道的连接通道,没有地下车库的建筑物或地下车库不能满足需要的建筑物增设或新设与地下行车道路相通的地下车库,以确保所有建筑物的地下车库可以满足主客两方面的停车需要;在地面适当的步行行程半径内的各公共聚散点,合理设置地面、地下垂直对应,以梯步、电动护梯、电梯上下联通的地下公交车站、地铁站和地下出租车上下客站、地下公共停车场;以上述空间布置方式彻底实现地上非机动人流与地下机动车流在空间上的分置,地面空间在日常使用状态下只允许非机动人流、物流活动(保留处理公共安全事务的消防车和警车通道),而各类机动车的行、驻、停以及在市区内必需的机动车配套服务业全部转入地下,使各自具有不同交通目标的非机动人流与机动车流之间原来在相互纠结的空间关系中因交通目标、交通手段的不同选择带来的冲突,以及城市地面因交通、市政、商务、休闲等不同城市功能对街巷空间的不同要求所导致的冲突迎刃而解,从而使由交通本身和交通环境因素带来的拥堵一并得到彻底解决;在地下空间的各个节点按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的体量规模,设置高度、体量或配套机械装置足以形成足够负压抽排风能力的废气收集和集中处理装置,以确保所有上下交通出入口成为新鲜空气进气口,确保在预定时段内能够抽空地下空间的废气并在集中处理达标后向大气排放;同时,机动车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的分层结构彻底隔绝了汽车噪音污染地面空间的可能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城市空间,由于在空间上实现了非机动人流与机动车流的全时段分置,并可利用多层地下空间实现交通道口全立交,大大提升了机动车流和非机动人流两方面各自追求的通行效率。选择以非机动方式移动或以机动力式移动的城市人流之间,其所选择的交通方式是与其交通目标、交通生活方式内在相关的。在所有时段,城市人流的完整景观,都是由交通方式不能相互替代因而必然具有共时性的机动车流和非机动人流构成。 以非机动方式出行人流的慢行特征,和机动车出行的快行特征在现有城市空间中的冲突不可避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城市空间以地上、地下空间分置非机动人流与机动车流的方法彻底消灭了传统城市空间中非机动人流“慢行”与机动车流“快行”之间的固有冲突,同时也解决了在相对封闭的城市空间中机动车尾气分散排放与集中处理之间的矛盾、车噪与诸多城市功能对安静空间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制造没有交通拥堵、地面汽车噪音污染和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的新城市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荣昌
申请(专利权)人:蒋荣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