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堂专利>正文

立体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9674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0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台、升降臂和立柱,立柱内安装有液压千斤顶一、液压油泵和驱动电机,停车台位于立柱的一侧,升降臂的一端与停车台的一端转动连接,升降臂的另一端与立柱下端转动连接,升降臂的一侧设置连杆一和连杆二,升降臂与立柱之间设置连杆三,停车台的下方设置连杆四,连杆一的一端与升降臂转动连接,连杆一的另一端与液压千斤顶一的上端转动连接,连杆三的一端与连杆一的中部转动连接,连杆三的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连杆四的一端相连接,连杆四的另一端与停车台转动连接。该立体停车装置能够缓解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停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人轿车、面包车,特别是城市居民私人轿车拥有量快速增加,伴之而来的是,停车位日益紧张,有车无处停和乱停乱放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如何利用空间位置来停放车辆,是近年来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应对停车难问题的一个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该立体停车装置能够缓解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台、升降臂和安装在地面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内安装有液压千斤顶一、与液压千斤顶一连接的液压油泵和与液压油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停车台位于立柱的一侧,所述升降臂的一端与停车台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的另一端与立柱下端转动连接,所述升降臂的一侧设置有连杆一和连杆二,且所述连杆一靠近立柱的下端,所述升降臂与立柱之间设置有连杆三,所述停车台的下方设置有连杆四,所述连杆一的一端与升降臂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与液压千斤顶一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三的一端与连杆一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三的另一端与连杆二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与连杆四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杆四的另一端与停车台转动连接。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台包括承重框架、安装在承重框架上的轴距调节机构和安装在轴距调节机构上的轮距调节机构,所述轴距调节机构包括能够沿承重框架长度方向移动的承重板一和承重板二,所述承重板一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一, 所述承重板二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二,所述连接块一和连接块二之间设置有液压千斤顶二,所述液压千斤顶二包括液压油缸二以及安装在液压油缸二内的活塞杆一和活塞杆二, 所述液压油缸二与液压油泵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一从液压油缸二伸出的一端与连接块一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二从液压油缸二伸出的一端与连接块二相连接;所述轮距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承重板一上的承重板三和承重板四以及安装在承重板二上的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 所述承重板三和承重板四在承重板一上均能沿承重框架宽度方向移动,所述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在承重板二上均均能沿承重框架宽度方向移动,所述承重板三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三,所述承重板四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四,所述连接块三和连接块四之间设置有液压千斤顶三,所述液压千斤顶三包括液压油缸三以及安装在液压油缸三内的活塞杆三和活塞杆四,所述液压油缸三与液压油泵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三从液压油缸三伸出的一端与连接块三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四从液压油缸三伸出的一端与连接块四相连接;所述承重板五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五,所述承重板六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块六,所述连接块五和连接块六之间设置有液压千斤顶四,所述液压千斤顶四包括液压油缸四以及安装在液压油缸四内的活塞杆五和活塞杆六,所述液压油缸四与液压油泵相连接,所述活塞杆五从液压油缸四伸出的一端与连接块五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六从液压油缸四伸出的一端与连接块六相连接。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架两个侧板上均设置有导槽一,所述承重板一和承重板二的底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槽一相适配的导向支脚一;所述承重板一和承重板二的顶面上均设置有两个导槽二,所述承重板三、承重板四、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底面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导槽二相适配的导向支脚二。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一和导槽二的横截面均为“L”型,所述导向支脚一的横截面为与导槽一相适配的“L”型,所述导向支脚二的横截面为与导槽二相适配的“L”型。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框架的顶面上设置有沿导槽一长度方向延伸的突棱一;所述承重板一和承重板二的顶面上均设置有沿导槽二长度方向延伸的突棱二。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三、承重板四、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上均活动连接有过渡板。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三、承重板四、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上均设置有轮胎卡位机构。上述的立体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三、承重板四、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轮胎卡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通孔孔壁上两个合页,两个合页为对开式,两个合页的底部均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能沿承重框架长度方向移动的行走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2、本技术通过设置液压千斤顶一、升降臂、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 形成传动机构,当停车时,先启动液压油泵使液压千斤顶一下行放下升降臂,使停车台水平放在路面上,把车辆驶上停车台,启动液压油泵,通过液压千斤顶一上行的动作,带动连杆一转动,连杆一带动升降臂转动并使升降臂逐渐靠近立柱,连杆一同时通过连杆三带动连杆二转动,连杆二的转动带动连杆四转动,连杆四的转动带动停车台向上移动,最终使升降臂与地面垂直,同时停车台水平上升到与升降臂垂直,完成停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3、本技术所述停车台包括轴距调节机构和轮距调节机构,当停放轮距不同或轴距不同的车时,通过轴距调节机构或调整轮距调节机构来适应不同类型的车辆,其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车来调整,调整起来极其方便,便于推广应用。4、本技术所述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和连杆四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是为了停车台在随升降臂抬升和下放时保持停车台始终水平上行和下行,保障车辆平稳。5、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该立体停车装置能够缓解停车位紧张的问题,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停车台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停车台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轮胎卡位机构与承重板三、承I■板四、承重板五和承重板六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立柱;2-液压千斤顶一;3-连杆一;4-升降臂;5-连杆三;6-连杆二 ;7-连杆四;8-停车台;8-1-承重框架;8-2-承重板一;8-3-承重板二 ;8-4-导槽二 ;8-5-突棱二 ;8-6-承重板五;8-7-承重板六;8-8-承重板四;8-9-合页;8-10-通孔;8-11-过渡板;8-12-突棱一;8-13-导槽一;8-14-导向支脚一;8-15-导向支脚二;8-16-承重板三;8-17-连接块一;8-18-连接块二 ;8-19-连接块三8-20-连接块四;8-21-液压油缸三;8-22-活塞杆四8-23-活塞杆三;8-24-连接块五;8-25-活塞杆五8-26-液压油缸四;8-27-活塞杆六;8-28-连接块六8-29-液压油缸二 ;8-30-活塞杆一;8-31-活塞杆二8-32-支撑杆;8-33-行走轮;9-轮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停车台8、升降臂4和安装在地面上的立柱1,所述立柱1内安装有液压千斤顶一 2、与液压千斤顶一 2连接的液压油泵和与液压油泵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停车台8位于立柱1的一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堂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