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具备磁轭壳体、齿轮壳体、及将两个壳体的相互面对的两个开口部闭塞的刷握。刷握具有嵌合在磁轭壳体的开口部内的磁轭侧嵌合壁和嵌合在齿轮壳体的开口部内的齿轮侧嵌合壁。在刷握上配置有用于从设置在齿轮壳体上的连接器部向电刷供给电流的端子。端子具有配置在连接器部上的接触端子部、将刷握贯穿而与电刷电气连接的引出线部、及在接触端子部和引出线部之间延伸的板状的中间布线部。中间布线部具有一对宽幅度面,中间布线部在一个宽幅度面与齿轮侧和磁轭侧嵌合壁之中的至少齿轮侧嵌合壁的内侧面抵接的状态下沿该内侧面延伸。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无需高水平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端子保持在刷握上的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带减速器的电动机,这种电动机大多用于车辆等上。作为这种带减速器的电动机,已知有所谓带电刷的电动机,带电刷的电动机通过电刷和换向器向转子供给电流来驱动电动机。如日本特开2009-33956号公报所记载,在这种带减速器和电刷的电动机上,对与换向器的各个换向器片滑接的电刷进行保持的刷握被设置在电动机主体与减速器之间。在日本特开2009-33956号公报中记载的电动机中,为了使电动机对应于多种用途,采用嵌件成型,即,在将用于向连接在电刷上的引出端(Pigtail)供给电流的端子插入到模具内的状态下成形刷握,从而使端子与刷握形成为一体。但是,用于嵌件成型的模具的设计以及使用该模具进行的嵌件成型需要高水平的设计技术和很多高水平的作业工序,所以电动机的生产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不良品,所以合格率差,导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无需高水平技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端子保持在刷握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中,提供一种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具备磁轭壳体、齿轮壳体、以及将两个壳体的相互面对的两个开口部闭塞的刷握。在所述磁轭壳体内配置有换向器,该换向器具有换向器片。所述刷握对与所述换向器片滑接的电刷进行保持,在所述刷握上配置有用于从设置在所述齿轮壳体上的连接器部向所述电刷供给电流的端子。所述刷握被所述磁轭壳体和所述齿轮壳体夹持,所述刷握具有嵌合在所述磁轭壳体的开口部内的磁轭侧嵌合壁和嵌合在所述齿轮壳体的开口部内的齿轮侧嵌合壁。所述端子具有配置在所述连接器部上的接触端子部、贯穿所述刷握而与所述电刷电气连接的引出线部、以及在所述接触端子部和所述引出线部之间延伸的板状的中间布线部。所述中间布线部具有一对宽幅度面,所述中间布线部在一个宽幅度面与所述齿轮侧和磁轭侧嵌合壁之中的至少所述齿轮侧嵌合壁的内侧面抵接的状态下沿该内侧面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高水平技术,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端子保持在刷握上。通过下述以示例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描述结合附图,会清楚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的磁轭壳体和齿轮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刷握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刷握和磁轭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的齿轮壳体的开口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带减速器的有刷电动机1被作为例如搭载在车辆上的刮水装置(未图示)的驱动源使用,该有刷电动机1具备电动机主体2和减速器3,该减速器3通过使电动机主体2的旋转减速,从而增大该电动机主体2的转矩,将转矩传递给所述刮水装置。电动机主体2的磁轭壳体4由导电性金属材料形成,形成为具有底部的筒状。如图4所示,在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如上形成有凸缘4b,如图2所示,在减速器3 的齿轮壳体6的开口部6a上形成有凸缘乩。该凸缘4b通过螺栓B连结固定在凸缘乩上。 在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如上,以将该开口部如闭塞的方式安装有刷握5。在磁轭壳体4和齿轮壳体6被螺栓B连结固定时,刷握5被夹持固定在凸缘4b与凸缘6b之间。在磁轭壳体4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多个磁石MG,多个磁石MG以相对置的方式配置。 在由相对置的磁石MG所包围的空间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有转子(旋转子)7。在转子7上固定安装有旋转轴8,旋转轴8的基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设置于磁轭壳体4内底部的轴承9a支承。旋转轴8的前端部向齿轮壳体6内突出,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刷握5的中央位置上的轴承9b支承。刷握5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如图3所示,具备内盖部11和外盖部12,内盖部11形成为与形成在磁轭壳体4上的开口部如相同的形状,外盖部12从内盖部11延伸。内盖部11被嵌入到该开口部如中,外盖部12被嵌入到形成在齿轮壳体6上的开口部 6a的一部分中。内盖部11具备第1底板11a,形成为与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如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以及第1嵌合壁lib (磁轭侧嵌合壁),从该第1底板Ila的外周部朝向磁轭壳体4 和齿轮壳体6延伸。也就是说,第1嵌合壁lib为具有与第1底板Ila的外周部相同的形状的截面的筒状。内盖部11以其第1嵌合壁lib与磁轭壳体4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嵌合在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如内。由此,第1底板Ila将开口部如闭塞。在第1底板Ila的中央位置上安装有轴承%,该轴承9b将旋转轴8的前端部可旋转地支承。从第1嵌合壁lib的与形成有外盖部12的部分相反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延伸有止挡片11c。另一方面,外盖部12的第2底板1 从第1嵌合壁lib向径向外侧延伸。该止挡片Ilc和第2底板1 与磁轭壳体4的凸缘4b抵接,从而限制刷握5进一步进入到磁轭壳体4内。在第1嵌合壁lib的前端面且以旋转轴8的中心轴为中心的一对点对称位置上分别形成有定位杆14,在定位杆14的前端形成有具有底面的嵌合孔14a。在将磁轭壳体4和齿轮壳体6连结时,一对定位杆14贯插在齿轮壳体6的开口部6a中,将齿轮壳体6相对于磁轭壳体4进行定位。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第1底板Ila的与磁轭壳体4对置的侧面Ild上设置有将第1电刷Bl和第2电刷B2分别收纳的电刷收纳部15。被收纳在电刷收纳部15中的第1电刷Bl和第2电刷B2分别与设置在转子7上的换向器7a的换向器片SG滑接,向该换向器片SG供给电流。从第1嵌合壁lib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底板1 形成为长边位于径向的四边形。 在第2底板12a的除了第1嵌合壁lib附近部分之外的外周部上,朝向齿轮壳体6延伸形成有]字形的第2嵌合壁12b (齿轮侧嵌合壁)。外盖部12以其第2嵌合壁12b与齿轮壳体6内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嵌合在齿轮壳体6的开口部6a内。在形成有第1嵌合壁lib 和第2嵌合壁12b的刷握5上,以朝向齿轮壳体6延伸的方式配设有图4所示的第1端子 Tl和第2端子T2。第1端子Tl采用这样的方式成形,即,利用冲压机对铜板进行冲压,采用折弯机进行折弯,从而成形出第1端子Tl。在第1端子Tl的前端部形成有向齿轮壳体6侧延伸的第 1接触端子部Tla,在第1端子Tl的基端部形成有第1引出线部Tlb,该第1引出线部Tlb 将形成在内盖部11的第1底板Ila上的第1贯穿孔20贯穿,与第1电刷Bl的引出端PTl 连接。第1板状中间布线部Tlc在第1接触端子部Tla和第1引出线部Tlb之间延伸。第1板状中间布线部Tlc在第1接触端子部Tla和第1引出线部Tlb之间,以其第1嵌合壁lib侧和第2嵌合壁12b侧的宽幅度面Sla与第1嵌合壁lib的内侧面lie和第2嵌合壁12b的内侧面1 抵接的方式折弯形成,沿着第1嵌合壁lib的内侧面lie和第2嵌合壁12b的内侧面1 延伸。在第2底板12a中,从第1板状中间布线部Tlc的第1接触端子部Tla附近向齿轮壳体6侧延伸形成有第1夹持片21 (夹持部件)。在第1底板Ila中,从第1板状中间布线部Tlc的第1引出线部Tlb附近向齿轮壳体6侧延伸形成有第2夹持片22 (夹持部件)。第1夹持片21和第2夹持片22分别设置在与第1嵌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博昭,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