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80651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5 05:26
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构成中包括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由旋转顶块、顶杆和快速顶杆组成,所述旋转顶块置于模具型腔中,其上表面与工件内侧壁形状匹配,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一定间隙,在其底部左侧位置设有与快速顶杆上端铰接轴配装的长孔,底部右侧设置与顶杆上端轴连接的圆孔,所述顶杆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快速顶杆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结构复杂零件注射成型开模困难问题;使产品壁厚更趋于均匀,注射工艺更易控制,保压压力得到相应缓解,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降低了注塑件的制造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注塑产品造型的自由度,为美化注塑产品外观设计提供了工艺保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顶出装置,尤其适用于外形结构复杂的注塑件模具成型工艺,属于塑料成型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进步,整车外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汽车附件的造型更加复杂化。为适应现代汽车的配置要求,许多附件采用塑料注射成型工艺加工。以汽车后视镜为例,为达到与整车造型和谐匹配的感官效果,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出现了许多类似“死角”的结构,致使注射成型加工时开模困难。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有两种,一是调整注塑件结构,以适应模具成型工艺要求,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但由此带来了产品的美感度下降问题,使整车造型受到影响;二是采用齿轮带动旋转块结构辅助出模,但此结构不仅需要较大的排布空间,还需要油缸或伺服电机作为动力,而且对模具结构设计、材料的选用、工艺调整和加工精度要求也非常高,因其使用的局限性较大,不适于多种产品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和生产效率的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构成中包括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由旋转顶块、顶杆和快速顶杆组成,所述旋转顶块置于模具型腔中,其上表面与工件内侧壁形状匹配,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一定间隙,在其底部左侧位置设有与快速顶杆上端铰接轴配装的长孔,底部右侧设置与顶杆上端轴连接的圆孔,所述顶杆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快速顶杆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铰接。上述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针板、加速杆和加速块,所述针板一端与模具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执行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加速杆位于加速块右端上方,其顶端与模具下模托板固定连接,末端穿过顶针面板,所述加速块通过加速块转轴与针板活动连接,加速块左端与执行机构对应元件铰接。上述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构成中还包括加速块复位杆,所述加速快复位杆下端固定在模具底板上。上述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所述旋转顶块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间隙值不小于3mm,所述旋转顶块与快速顶杆铰接轴配装长孔长度不小于12. 5mm。本技术对注塑成型工件出模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通过在局部厚料部位设置旋转顶块,由加速杆、加速块、快速顶杆和旋转顶块组成曲柄连杆运动机构,在旋转顶块带动下工件完成空间曲线运动,实现复杂外形结构注塑件的顺利出模。其有益效果在于一、解决了结构复杂零件注射成型加工时开模困难的问题;二、可使产品壁厚更趋于均勻,注射工艺较易控制,保压压力可得到相应的缓解,从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三、降低了制造成本,以汽车后视镜产品为例,单件原材料可减少20g,按30元/KG材料费计算,当生产数量为60万件时,共可节省费用36万元;四、可使生产周期缩短;五、提高了产品造形的自由度,为美化产品外观提供了工艺保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图中各标号为1、顶杆,2、快速顶杆,3、加速杆,4、加速块,4-1、加速块转轴,5、力口速块复位杆,6、旋转顶块,6-1、长孔,6-2、圆孔,7、模具底板,8、针板,8-1、顶针面板,9、下模托板,10、下模板,11、工件。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图3,本技术构成中包括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由旋转顶块6、顶杆1和快速顶杆2组成,所述旋转顶块6置于模具型腔中,其上表面与工件11内侧壁形状匹配,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一定间隙,在其底部左侧位置设有与快速顶杆2上端铰接轴配装的长孔6-1,底部右侧设置与顶杆上端轴连接的圆孔6-2,所述顶杆1 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快速顶杆2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铰接。参看图1、图3,本技术构成的驱动机构包括针板8、加速杆3和加速块4,所述针板一端与模具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执行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加速杆3位于加速块4右端上方,其顶端与模具下模托板9固定连接,末端穿过顶针面板8-1,所述加速块 4通过加速块转轴4-1与针板8活动连接,加速块4左端与执行机构对应元件铰接。参看图3,本技术构成中还包括加速块复位杆5,所述加速快复位杆5下端固定在模具底板7上。参看图1、图2,本技术构成的旋转顶块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间隙值 Ll ^ 3mm,所述旋转顶块与快速顶杆铰接轴配装长孔长度L2 ^ 12. 5mm。参看图1、图2、图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模具开模时,注塑机推杆推动针板8,顶杆1、快速顶杆2以与注塑机推杆相同的速度向上运动,此时,因加速杆3被固定在模具下模托板9上处于静止状态,当加速块4同针板8 一起向上运动与加速杆3接触后,加速块4受到撞击绕加速块转轴4-1顺时针旋转,因此与加速块4左端铰接的快速顶杆 2运动速度为针板8向上平移速度与加速块4旋转速度的叠加,这时旋转顶块6在两铰接轴处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使其做空间曲线运动,从而带动工件11脱离模具,完成出模动作, 旋转顶块6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间隙及旋转顶块6与快速顶杆2铰接轴配装长孔6-1保证了旋转顶块6运动过程中不与工件11或模具发生干涉,从而使产品合格率及模具完好率得到提升。二、模具合模时,注塑机推杆带动针板8向下运动复位,加速块4与加速块复位杆5碰撞,使加速块5绕加速块转轴4-1复位旋转(逆时针方向),加速块5带动快速顶杆2 加速运动,快速顶杆2与顶杆1配合使旋转顶块6旋转复位到模具型腔内,合模完成,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构成中包括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执行机构由旋转顶块(6)、顶杆(1)和快速顶杆(2)组成,所述旋转顶块(6)置于模具型腔中,其上表面与工件(11)内侧壁形状匹配,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一定间隙,在其底部左侧位置设有与快速顶杆(2)上端铰接轴配装的长孔(6-1),底部右侧设置与顶杆上端轴连接的圆孔(6-2),所述顶杆(1)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快速顶杆(2)下端与驱动机构对应元件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针板(8)、加速杆(3)和加速块(4),所述针板一端与模具推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执行机构对应元件固定连接,所述加速杆(3)位于加速块(4)右端上方,其顶端与模具下模托板(9) 固定连接,末端穿过顶针面板(8-1),所述加速块(4)通过加速块转轴(4-1)与针板(8)活动连接,加速块(4)左端与执行机构对应元件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其特征是,构成中还包括加速块复位杆(5),所述加速快复位杆(5)下端固定在模具底板(7)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顶块(6)左侧面与下模内壁预留间隙值Ll ^ 3mm,所述旋转顶块(6)与快速顶杆(2)铰接轴配装长孔 (6-1)长度 L2 彡 12. 5mm。专利摘要一种注射成型模具工件顶出装置,构成中包括执行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执行机构由旋转顶块、顶杆和快速顶杆组成,所述旋转顶块置于模具型腔中,其上表面与工件内侧壁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平周庆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