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76705 阅读:4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4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包括镜框和多个与镜框为一体扰流条,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条的前部和尾部为光滑曲面,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在30°-60°之间;所述镜框的上部至少等距离分布有5个扰流条、靠近车身的一侧至少等距离分布有2个扰流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汽车高速时的气动噪声;实用范围广,对于空气动力学性能较差的后视镜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后,均可改善气动噪声;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后视镜造型阶段,也可应用于开发后期的噪声整改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简单且不会增加后视镜制作的工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
技术介绍
汽车的噪声水平是其重要性能参数之一,是影响车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影响着人们的购车选择。汽车的空气动力噪声是指汽车行驶时空气与汽车车身和附件(如后视镜和天线等)相互摩擦而产生噪声。气动噪声是由于车外不稳定的流场而产生,因此必须在清楚车辆各个区域流场特性的基础上研究气动噪声特性和产生机理。到车速达到IOOkm/ h或者更高时,气动噪声将成为主要的噪声源,显著影响乘员舒适性。气动噪声随着速度的 6次方增长(即速度每增加1倍,气动噪声将增加18dB),因此高速时的气动噪声越来越突出。对于长途驾驶,气动噪声会增加驾驶疲劳感,对交通安全及其不利。因此如何降低气动噪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国际汽车行业竞相加大用于噪声方面的投资,以提高产品品质吸引顾客。 经过研究人员多年的努力,在降低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以及轮胎噪声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因此高速时的气动噪声就成为车内噪声的越来越主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在气动噪声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企业在产品开发中也忽视了对气动噪声的关注,因此大量的整车都存在气动噪声大的问题,影响了产品的品质。目前汽车制造商经常用提高汽车的密封性能的方法来降低泄露噪声,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车内气动噪声水平,但是显然这方面的工作通常限于新车型设计开发的后期,甚至在样车制造后才能进行,这不仅会导致降噪成本提高,而且因为在设计开发的后期可以做出的修改很小,所以往往无法实现理想的降噪效果。因此在新车型设计开发过程的早期阶段就进行气动噪声方面的研究工作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气动噪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车体表面非定常的压力脉动引起和高速行驶汽车产生的气流与汽车表面凸状物(如后视镜、天线、刮水器和行李架等)作用产生涡流噪声,需要分别进行研究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它能够改善流经后视镜镜体的气流,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破碎较大的涡流,降低后视镜处的气动噪声。通过CFD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发现,各种车型在后视镜处都存在较大的气流分离区,部分造型较差的后视镜分离区直接延伸到车窗位置。较大的分离区伴随着涡流的脱离, 此时就会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因此,在后视镜上增加扰流器,通过扰流器改变此处的气流流向、较小分离区、破碎较大的分离涡流,从而改善后视镜处的流场。当分离区减小、后视镜处流场得到改善时,即可达到降低气动噪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包括镜框和多个与镜框为一体扰流条,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条的前部和尾部为光滑曲面,不能有任何棱角或尖角, 否则会产更大的气动噪声;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在30° — 60°之间,以确保降风噪效果。进一步,所述镜框的上部至少等距离分布有5个扰流条、靠近车身的一侧至少等距离分布有2个扰流条。对于较大的后视镜,扰流条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多。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降噪效果好,成本低,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汽车高速时的气动噪声;(2)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能够明确降风噪后视镜扰流条的最优结构,可以在不同车型上进行最细小的优化以达到较高的降风噪效果;(3)本专利技术实用范围广,对于空气动力学性能较差的后视镜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均可改善气动噪声;(4)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后视镜造型阶段,也可应用于开发后期的噪声整改过程;(5)本专利技术安装简单且不会增加后视镜制作的工位。附图说明图1是扰流条的结构示意图2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述的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包括镜框3和多个与镜框为一体扰流条1 ;在镜框3的上部等距离分布有5个扰流条1、靠近车身的一侧等距离分布有2个扰流条1。所述扰流条1的前部和尾部为光滑曲面,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在45°,以确保降风噪效果。实施例二 所述的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包括镜框3和多个与镜框为一体扰流条1 ;在镜框3的上部等距离分布有6个扰流条1、靠近车身的一侧等距离分布有3个扰流条1。所述扰流条1的前部和尾部为光滑曲面,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在30°,以确保降风噪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扰流条1为主要降噪部件,前部必须保持为光滑曲面,且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应保持在30°飞0°之间;尾部也要进行适当的圆滑过渡;总之,无论是前部还是尾部都要确保不能有任何棱角或尖角。对于较大的后视镜扰流条的分布可以适当增^^ ο扰流条1与镜框3为一个整体,通过镜框3的搭接来固定。由于后视镜的分块方式不定,镜框3的搭接方式就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镜框3与镜体2是一体;(2)镜框3下半部分与镜体2—体,上半部分与镜体2卡接;(3)镜框3为一个单独的部件,外边缘与镜体2卡接,内边缘在镜体2内部,用螺钉连接在后视镜的内部骨架上;无论搭接采用那种形式,都是通过后视镜支座5与车体相连,由镜面4将后视镜封闭。权利要求1.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包括镜框(3)和多个与镜框为一体扰流条(1),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条(1)的前部和尾部为光滑曲面,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在30° — 6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其特征是所述镜框(3)的上部至少等距离分布有5个扰流条(1)、靠近车身的一侧至少等距离分布有2个扰流条(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降低汽车后视镜涡流噪声的扰流构件,包括镜框和多个与镜框为一体扰流条,其特征是所述扰流条的前部和尾部为光滑曲面,前部迎风面与垂直方向的夹角θ在30°-60°之间;所述镜框的上部至少等距离分布有5个扰流条、靠近车身的一侧至少等距离分布有2个扰流条。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汽车高速时的气动噪声;实用范围广,对于空气动力学性能较差的后视镜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均可改善气动噪声;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后视镜造型阶段,也可应用于开发后期的噪声整改过程;本专利技术安装简单且不会增加后视镜制作的工位。文档编号B60R1/06GK102529820SQ20121000114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专利技术者严旭, 李义林, 赵志明, 龚旭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明李义林龚旭严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