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差动杠杆原理的柔性铰链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64350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6 18:49
基于差动杠杆原理的柔性铰链定位装置,它涉及一种大行程高分辨率微驱动定位装置,以克服现有柔性铰链定位平台存在大行程下高分辨率较难达到的缺点。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一输入平台、第二输入平台和输出平台均设置在杠杆致动腔内,第一杠杆与杠杆壳体内壁通过第一柔性铰链连接,第一输入平台与第一杠杆通过第二柔性铰链连接,第二杠杆与第一输入平台通过第三柔性铰链连接,第二输入平台与第二杠杆通过第四柔性铰链连接,输出平台与第二杠杆通过第五柔性铰链连接,输出平台与杠杆壳体内壁通过第六柔性铰链和两个第七柔性铰链连接,第一致动器驱动第一输入平台,第二致动器驱动第二输入平台。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亚毫米级运动行程的精密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行程高分辨率微驱动定位装置。技术背景随着微/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微小机械零件装配、MEMS (微机电系统)组装、 细胞操作、精密光学等高
中,迫切需要具有大行程高分辨率微驱动定位装置。目前这类定位装置多数采用串联杠杆原理,即通过多级杠杆机构串联,对输入位移逐级放大来达到输出范围要求。基于该原理的定位平台,在协调大行程和高分辨率方面存在着瓶颈问题。因为串联杠杆原理只有一个输入,通过对该输入的放大来达到所需的行程范围。当输入处致动器的行程和分辨率一定时,经过串联杠杆的放大后,其行程和分辨率值被放大同样的倍数,也就是说分辨率的质量随着行程的增大而下降。除此之外,串联杠杆原理其本身的特点,还导致定位平台的体积大、刚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柔性铰链定位平台存在大行程下高分辨率较难达到, 且体积大、刚度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差动杠杆原理的柔性铰链定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杠杆壳体、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一输入平台、第二输入平台、 输出平台、第一致动器、第二致动器、第一紧固螺钉和第二紧固螺钉,所述杠杆壳体上设有前后通透的杠杆致动腔,第一杠杆设置在杠杆致动腔内的左下方,且第一杠杆的下端面和与其对应的杠杆壳体内壁通过第一柔性铰链连接,第一输入平台设置在第一杠杆的上方, 且第一输入平台的下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杠杆的上端面通过第二柔性铰链连接,第二杠杆设置在杠杆致动腔内的右上方,且第二杠杆的下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杠杆的上端面通过第三柔性铰链连接,第二输入平台设置在第二杠杆的左下方,且第二输入平台的上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杠杆的下端面通过第四柔性铰链连接,输出平台设置在第二杠杆的右下方,且输出平台的上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杠杆的下端面通过第五柔性铰链连接,输出平台的左侧端面和与其对应的杠杆壳体内壁通过第六柔性铰链连接,输出平台的右侧端面和与其对应的杠杆壳体内壁通过两个第七柔性铰链连接,第一致动器设置在杠杆致动腔内且安装在第一输入平台的上端面上,第一紧固螺钉的螺纹端端面顶在第一致动器上,第二致动器设置在杠杆致动腔内且安装在第二输入平台的下端面处,第二紧固螺钉的螺纹端端面顶在第二致动器上,第一紧固螺钉和第二紧固螺钉均与杠杆壳体螺纹连接,输出平台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外部负载连接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柔性铰链可以实现无间隙、无摩擦传动,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杠杆与杠杆壳体、第一杠杆与第一输入平台、第二杠杆与第一杠杆、第二杠杆与第二输入平台、第二杠杆与输出平台及输出平台6与杠杆壳体均通过柔性铰链连接,因此,本专利技术装置采用柔性铰链作为运动副,利用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双压电陶瓷驱动,从而实现差动杠杆传动。本专利技术经实验测试,行程达到250 μ m,分辨率达到lOnm。因此,本专利技术具备行程大、分辨率高、刚度高、结构紧凑等优点。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2是圆形柔性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3 是直角柔性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图中M为杠杆壳体 1的后端面)。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杠杆壳体1、 第一杠杆2、第二杠杆3、第一输入平台4、第二输入平台5、输出平台6、第一致动器14、第二致动器15、第一紧固螺钉16和第二紧固螺钉17,杠杆壳体1上设有前后通透的杠杆致动腔1-1,第一杠杆2设置在杠杆致动腔1-1内的左下方,且第一杠杆2的下端面和与其对应的杠杆壳体1内壁通过第一柔性铰链7连接,第一输入平台4设置在第一杠杆2的上方,且第一输入平台4的下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杠杆2的上端面通过第二柔性铰链8连接,第二杠杆3设置在杠杆致动腔1-1内的右上方,且第二杠杆3的下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杠杆2的上端面通过第三柔性铰链9连接,第二输入平台5设置在第二杠杆3的左下方,且第二输入平台5的上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杠杆3的下端面通过第四柔性铰链10连接,输出平台6设置在第二杠杆3的右下方,且输出平台6的上端面和与其对应的第二杠杆3的下端面通过第五柔性铰链11连接,输出平台6的左侧端面和与其对应的杠杆壳体1内壁通过第六柔性铰链12连接,输出平台6的右侧端面和与其对应的杠杆壳体1内壁通过两个第七柔性铰链13连接,第一致动器14设置在杠杆致动腔1-1内且安装在第一输入平台4 的上端面上,第一紧固螺钉16的螺纹端端面顶在第一致动器14上,第二致动器15设置在杠杆致动腔1-1内且安装在第二输入平台5的下端面处,第二紧固螺钉17的螺纹端端面顶在第二致动器15上,第一紧固螺钉16和第二紧固螺钉17均与杠杆壳体1螺纹连接,输出平台6的前后端面上设有两个外部负载连接孔6-1。第一致动器14和第二致动器15均采用PI公司的Pstl50/10X10型致动器,即为压电陶瓷驱动。杠杆壳体1的外形尺寸为 80mm X 60mm X 20mm (长 X 宽 X 高)。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柔性铰链 7、第二柔性铰链8、第三柔性铰链9、第四柔性铰链10和第五柔性铰链11均为圆形柔性铰链,第六柔性铰链12和第七柔性铰链13均为直角柔性铰链。在本专利技术中输入端传动部分采用圆形柔性铰链,输出端传动部分采用直角柔性铰链,这样可以保证传动部分具有足够的刚度,输出处具有足够的柔性变形能力。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圆形柔性铰链的半径R为0. 3mm 1. Omm,圆形柔性铰链最薄处的厚度s为0. 2mm 1. 5mm,所述直角柔性铰链的厚度h为0. 2mm 0. 5mm,直角柔性铰链的每一直角边长f均为2. Omm 5. 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圆形柔性铰链的半径R为0. 5mm,圆形柔性铰链最薄处的厚度s为0. 5mm,所述直角柔性铰链的厚度h为 0. 3,所述直角柔性铰链的每一直角边长f均为3. 0m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杠杆2、第二杠杆 3、第一输入平台4和第二输入平台5的厚度均相等,输出平台6的厚度是第一杠杆2的厚度的1/20 1/4。输出平台6的厚度小于第一杠杆2和第二杠杆3的厚度,这样设计为保证输出平台6的传动刚度小于第一杠杆2和第二杠杆3传动部分的刚度。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第一致动器14和第二致动器15分别与电源连接,两个外部负载连接孔6-1 分别与外部负载连接;当只有第一致动器14驱动时,其工作原理为在电源作用下第一致动器14伸长, 推动第一输入平台4向下运动,通过第二柔性铰链8使第一杠杆2绕第一柔性铰链7顺时针转动,同时通过第三柔性铰链9带动第二杠杆3绕第四柔性铰链10逆时针转动,第二杠杆3的右端向上运动的同时通过第五柔性铰链11带动输出平台6向上作直线运动,此时第六柔性铰链12和第七柔性铰链13发生弹性变形,输出平台6带动外部负载运动,从而实现负载精密定位。当只有第二致动器15驱动时,其工作原理为在电源作用下第二致动器15伸长, 推动第二输入平台5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伟彬吴振广王乐锋谢晖孙立宁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