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及具有该水路连接结构的消防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61428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5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该水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1)和第二管(2),该第一管和第二管能够围绕旋转轴线相对旋转,该旋转轴线与第一管和第二管的轴线方向垂直,其中,该水路连接结构还包括旋转接头(3),该旋转接头的一端与第一管连通,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连通,旋转接头的回转中心与旋转轴线同轴。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水路连接结构的消防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显著地降低水路的沿程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上车喷水装置出水的射程和流量,并且该水路连接结构的耐火性能好,不易老化。此外,由硬管构成的水路的密封性能和耐压性能也更加优异,能够显著地提高消防车水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水路连接结构的消防车。
技术介绍
消防车的水路包括上车水路和下车水路,该上车水路和下车水路通过上下车旋转接头连接,从而将下车的水通过水路输送至安装在上车上的水炮等喷水装置,以便进行高空灭火作业。消防车的上车水路通常沿着消防车的上车布置,因而上车水路需要随着上车的动作而移动。上车的动作包括一些回转运动和变幅运动,因而相应的上车水路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弯曲、回转等,这通常通过将这些需要弯曲、回转的部位设置为软管来实现。由于软管的内衬材料通常为橡胶,使得水路在软管段的流体阻力较大,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损失,显著降低了上车喷水装置出水的射程和流量。并且由于软管为橡胶材质,其耐火性能和使用寿命也受到一定限制,使用一定年限后随着橡胶的老化存在爆管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该水路连接结构能够降低水路的沿程阻力,减少压力损失,从而提高上车喷水装置出水的射程和流量,并且该水路连接结构的耐火性能好,不易老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该水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该第一管和第二管能够围绕旋转轴线相对旋转,该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的轴线方向垂直,其中,该水路连接结构还包括旋转接头,该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防车,其中,该消防车包括上述水路连接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接头将第一管和第二管相连接,因此无需设置软管便使得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能够方便地进行回转和弯曲,换言之,采用该水路连接结构的消防车水路可以全部由硬管构成,从而能够显著地降低水路的沿程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上车喷水装置出水的射程和流量,并且该水路连接结构的耐火性能好,不易老化。此外, 由硬管构成的水路的密封性能和耐压性能也更加优异,能够显著地提高消防车水路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消防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4是图2中的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第一管;2第二管;3旋转接头:;4连接件;9连接硬管:;51转台;52梯架;53连接架;54工作斗;8上下车旋转接头;6伸缩管;7工作斗管路;10支架;11水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该水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1和第二管2,该第一管1和第二管2能够围绕旋转轴线相对旋转,该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的轴线方向垂直,其中,该水路连接结构还包括旋转接头3,该旋转接头 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1连通,所述旋转接头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2连通,所述旋转接头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2连通,所述旋转接头3的回转中心与所述旋转轴线同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能够自由回转的旋转接头3将第一管1和第二管2相连接,因此无需设置软管便使得第一管1和第二管2之间能够方便地进行回转和弯曲,换言之,采用该水路连接结构的消防车水路可以全部由硬管构成,从而能够显著地降低水路的沿程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上车喷水装置出水的射程和流量,并且该水路连接结构的耐火性能好,不易老化。此外,由硬管构成的水路的密封性能和耐压性能也更加优异,能够显著地提高消防车水路的安全性。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可以是消防车的水路中的任意适当的管路段,例如如下文所述的在消防车的转台和梯架之间延伸的管路段。旋转接头3的一端可以直接地与第一管1连通,也可以间接地通过连接硬管9与第一管1连通(即旋转接头3与第一管1之间连接有一根或多根连接硬管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旋转接头3的一端与第一管1之间连接有一根连接硬管9。更具体地说,连接硬管9的一端通过连接件4与旋转接头3连接,连接硬管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与第一管1连接。类似地,旋转接头3的另一端也可以直接地与第二管2连通,也可以间接地与第二管2连通(即旋转接头3与第二管2之间连接有一根或多根连接硬管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旋转接头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2直接连接,更具体地,旋转接头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与第二管2连接。上述连接件4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形式,例如螺纹连接件、法兰连接件等,优选地,如图1所示,该连接件4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件,以便于连接并达到优异的密封效果。4上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可以为硬管,也可以为软管,优选地,所述第一管1和/ 或第二管2为硬管,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水路的沿程阻力,减少压力损失,提高上车喷水装置出水的射程和流量。硬管材料可以为金属(例如不锈钢,优选为铝),为了降低重量,使得水路连接结构更加轻便,硬管材料也可以为塑料,优选为硬质塑料。上述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消防车的水路。因此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消防车,该消防车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消防车的水路连接结构。该消防车可以为各种适当的消防车,例如云梯消防车、高喷消防车、登高消防车等。下面以云梯消防车为例来具体说明上述水路连接结构在消防车水路中的应用。如图2至图4所示,云梯消防车包括转台51、梯架52、连接架53、工作斗54、上车水路和下车水路(图中未示出),所述梯架5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台51上,所述梯架52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架53上,所述工作斗M铰接在所述连接架53上,所述上车水路和下车水路通过上下车旋转接头8连接,所述上车水路包括沿所述梯架52设置的伸缩管6和设置在所述工作斗M上的工作斗管路7,所述伸缩管6的一端与所述上下车旋转接头8连通,所述伸缩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工作斗管路7连通。沿梯架52设置的伸缩管6可以随着梯架52的伸缩而伸缩。通过梯架52相对于转台51回转可以实现梯架52的变幅运动,通过工作斗M相对于连接件53转动则可以实现工作斗M的调平。从而伸缩管6与上下车旋转接头8之间的水路段需要相应地进行弯曲和回转,工作斗管路7与伸缩管6之间的水路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弯曲和回转,这两个水路段都可以采用如上文所述的水路连接结构,下面将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伸缩管6的所述一端通过所述水路连接结构与所述上下车旋转接头8连通,所述伸缩管6作为所述第一管1,所述上下车旋转接头8作为所述第二管2,所述水路连接结构的旋转接头3固定在所述转台51和梯架52中的一者上(在图2和图3中,旋转接头3通过支架10固定在转台51上),所述旋转接头3的回转中心线与所述转台51和梯架52的铰点中心线同轴。更具体地,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伸缩管6与旋转接头3之间连接有两根连接硬管9,旋转接头3与上下车旋转接头8之间连接有两根连接硬管9。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管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召华胡瑶张承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