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拖曳自沉降式钢筋混凝土船体礁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5570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3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漂浮拖曳自沉降式钢筋混凝土船体礁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上缘加固板、船体内部剪力墙及进水阀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由底板、两块侧板和两块前后板组合而成,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上缘四周有上缘加固板,所述的船体内部与底板垂直间隔固定有若干剪力墙,底板中心开有开孔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大型礁体并突破了运输限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体礁归于浅海鱼礁类别,船体礁的设计在体积方面充分发挥优势,为海底附着生物提供了足够的附着面积,礁体的容积宽阔,适合多种鱼类生息定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体礁的建造采用混凝土材料,内部配筋以增加强度,造价经济,性能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人工鱼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建造投放人工鱼礁是构建海洋牧场,修复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的造礁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1)利用废旧渔船建设人工鱼礁废旧船体是较理想的人工鱼礁单体,它结构紧凑,空间大,便于藻类附着和鱼类聚集,运输和投放施工也比较方便, 其缺点就是不能保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在海底腐烂后容易造成海底垃圾,难以清除;(2) 利用石料建设人工鱼礁投放石料鱼礁要求石块的体积尽量大一些,主要是用于底播增殖类品种,如海参、附着性藻类等,对于海底生态的恢复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3)利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建造人工鱼礁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人工鱼礁单体,其结构牢固、强度大,可以制成各种各样形状和大小,易于组合。适宜于海域底质构造和海域自然环境等。其成本也较钢质等鱼礁便宜许多。综合国内外的人工鱼礁工程,目前主要建造投放的礁体种类主要有方型鱼礁、三角型鱼礁、梯型鱼礁、半球型鱼礁、组合型鱼礁等;礁体的应用材料主要有混凝土、钢材、 轮胎、废船等。人工鱼礁礁体设计建造的发展趋势为礁体大型化、材料综合化、结构复杂化和类型多样化。礁体设计趋向大型化的优势在于防止底拖网渔船的破坏和海流冲击的移位,能产生较大的涡流与缓和区,减少沉积物埋没,为大量鱼类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缺点是礁体太大,其运输和投放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船体礁的设计是模仿船只的形状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大型鱼礁,优点是可以提供内部较为复杂的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较普通废船类礁体的耐久性更好,可以保证更长的使用寿命;船体礁的运输投放不需要大型驳船托运,将其浮于海面上拖曳至投放地点后,打开底部进水阀门进水自动沉降,从而解决大型礁体运输和投放的局限性,使建造较大型鱼礁的设想成为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船体礁为节能型鱼礁,可以诱集鱼类,为海洋鱼类创造栖息地,供鱼类繁殖生长,提供避敌场所,更好的发挥人工鱼礁修复,起到保护海洋生态资源的作用,该船体礁的制造方法简单实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漂浮拖曳自沉降式钢筋混凝土船体礁,包括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上缘加固板、船体内部剪力墙及进水阀门,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由底板、两块侧板和两块前后板组合而成,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上缘四周有上缘加固板,所述的船体内部与底板垂直间隔固定有若干剪力墙,底板中心开有开孔阀门。所述的剪力墙为2面。所述的剪力墙的底部开有两个对称布置的平衡进水孔。所述的侧板、前后板和剪力墙上均开有若干个孔洞。所述的外部船体尺寸为12000mmX4000mmX 3000mm。所述的侧板、前后板、剪力墙和上缘加固板的厚度均为150mm,上缘加固板的宽为 500mmo所述的剪力墙的底部的平衡进水孔的直径为100mm。所述的底板中心的开孔阀门的直径为200mm ;与其相配的进水阀门塞设计材料选用长度30cm,直径19cm的圆柱形木棍,为保证封堵进水孔的密闭性,可在木棍外缠绕聚乙烯塑料纸。一种漂浮拖曳自沉降式钢筋混凝土船体礁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采用自落式搅拌机,加料顺序为,先加1/2用水量,然后加石子、水泥、砂搅拌lmin,再加剩余1/2用水量继续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 5min ;(2)根据礁体设计尺寸准备浇筑模具首先搭建浇筑船体礁底部,核准预留进水孔位置及尺寸;检查角模处拼接是否严密,边角柱加固是否可靠,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3)浇筑船体礁先浇筑底部,底部厚度为15cm,一次性浇筑完成;然后搭建船体四周模具,按设计布局配筋,间隔时间不超过池;检查支铁、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核准预留孔洞位置、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每次浇筑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然后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控制间隔时间在池以内,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4)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IMPa,一般可2d后拆模,先侧板后底板;冬期时掺防冻剂,使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时拆模,一般4d后拆模,保证拆模时墙体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所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设计采用等级S8 ;混凝土的沙砾径不超过 30mm ;船体礁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为普通钢筋,采用Q235钢筋HRB335级钢筋; 在C35混凝土 HPB235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 336%,在板厚150mm时的钢筋直径间距为 100155(504. 0mm2/m);保护层厚度为 20mm。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大型礁体并突破了运输限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专利技术的船体礁归于浅海鱼礁类别,船体礁的设计在体积方面充分发挥优势,为海底附着生物提供了足够的附着面积,礁体的容积宽阔,适合多种鱼类生息定居。船体礁的设计也很好的解决了运输投放这个关键问题,在底部设计了一个可开闭的阀门,这样就可以利用浮力直接在海面拖曳,到达投放地点后打开阀门进水,沉入海底。船体礁的建造采用混凝土材料,内部配筋以增加强度,造价经济,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礁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平衡进水孔3.剪力墙4.上缘加固板5.侧板开孔6.侧板7.前后板8.前后板开孔a.剪力墙与底板(侧板)连接处b.侧板与上缘加固板连接处c.侧板与底板连接处d.前后板与底板连接处e.前后板与上缘加固板连接处。图加船体礁的正视面图;图2b船体礁的正视面侧板配筋图;图2c正视面剪力墙配筋图;图2d侧板开孔处配筋图。图3a船体礁的俯视面图;图北船体礁的俯视面上缘加固板配筋图;图3c船体礁的俯视面底板配筋图;图3d船体礁的进水口周围配筋!Be船体礁的俯视面剪力墙配筋图。图如船体礁前后板平面图;图4b船体礁前后板配筋图;图如前后板开孔处配筋图。图fe船体礁剪力墙侧视面图;图恥船体礁剪力墙侧视面配筋图;图5c船体礁剪力墙开孔处配筋图。图6剪力墙与底板(侧板)连接处示意图。图7侧板与上缘加固板连接处示意图。图8侧板与底板连接处示意图。 图9前后板与底板连接处示意图。图10前后板与上缘加固板连接处示意图。图11拉结筋配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由钢筋混凝土外部船体(包括底板1,侧板6和前后板7)、上缘加固板4、船体内部剪力墙3及进水阀门组成;船体礁主尺寸为12000mmX4000mmX3000mm ; 礁体的基本形状为船形;礁体壁的厚度设计为150mm ;船体礁上缘加固板4宽500mm缘、 厚度150mm ;礁体内部设计有两面剪力墙3,其厚度设计为150mm ;剪力墙底部开有两个直径IOOmm的平衡进水孔2,目的在于礁体内部进水之后保持整体水位一致,使礁体不致倾覆;礁体底部中心设计直径200mm的开孔阀门,用于进水沉礁;另外在礁体壁上适当的开有数个侧板开孔5及前后板开孔8,增加透水性和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5,抗渗设计采用等级S8 ;混凝土用沙砾径不超过30mm ;为了提高礁体整体的承载力和抗弯性,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唐衍力石建高黄洪亮张勋马海有陈晓蕾刘永利李灵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