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0118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敷网技术领域。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包括一主纲绳,主纲绳上沿着长度方向连接有浮子;主纲绳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牵拉部以及位于中央的逐驱功能连接部;逐驱功能连接部上连接有从左至右排布的纵向拖曳力纲,纵向拖曳力纲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在江底拖动摩擦的金属链;还包括可替换的逐驱网,逐驱网与纵向拖曳力纲相连;逐驱网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横向纲绳以及纵向纲绳;逐驱网的底部与金属链的顶部之间存有2‑4米的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更换不同的逐驱网,实现不同的逐驱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敷网,具体涉及逐鱼装置。


技术介绍

1、敷网是预先敷设在水中,等待、诱集或逐驱经济鱼类或试验鱼类进入网内,然后提出水面捞取鱼类的工具。为了提高敷网的捕捞率,往往需要通过逐鱼装置将分布于水域中的经济鱼类或试验鱼类向敷网处集中捕抓。本领域人员,有时将江河及其支流的底部,称为江底。针对江底障碍物水域,无法通过拖网、围网等工具来逐驱鱼类,否则会发生网具破损等严重渔捞事故。如何在江底障碍物水域逐驱经济鱼类或试验鱼类,这是本领域目前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之一。当使用围网或拖网等工具在江底障碍物水域逐驱鱼类时,都会发生网衣钩挂江底障碍物情况,导致网破鱼逃、挂网等严重渔捞事故频发,这给敷网作业带来严重问题。当前,人们对江底障碍物水域中鱼类逐驱,一直束手无策,这是本领域生产中的世界性难题。目前本领域缺乏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急需通过专利技术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已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纲绳,所述主纲绳上沿着长度方向连接有浮子;所述主纲绳以pet/po纤维材料加工制作,其公称直径范围20毫米-40毫米、捻距范围为211-245毫米,获得12股圆股结构pet/po纤维缆绳材料,以此作为逐鱼装置主纲绳;

3、所述主纲绳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牵拉部以及位于中央的逐驱功能连接部;>

4、所述逐驱功能连接部上连接有从左至右排布的纵向拖曳力纲,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在江底拖动摩擦的金属链;所述纵向拖曳力纲以uhmwpe-f纤维材料加工制作,其公称直径为20毫米、绳纱捻度捻距范围为90-140捻/米,获得12股圆股结构uhmwpe-f纤维缆绳材料,以此作为纵向拖曳力纲;所述金属链与纵向拖曳力纲长度总和不小于水深的2倍,以保证金属链与江底拖动摩擦;所述主纲绳上浮子总浮力与所述金属链的总重量之间的浮沉比范围为0.2-0.8;

5、还包括可替换的逐驱网,所述逐驱网与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相连;

6、所述逐驱网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横向纲绳以及纵向纲绳;

7、所述逐驱网的底部与金属链的顶部之间存有2-4米的间距。

8、本专利技术通过绞机或人工或船舶等向敷网铺设区域慢速绞收,以逐驱栖息于水层的经济鱼类或试验鱼。当绞收主纲绳时,一方面纵向拖曳力纲逐驱不同栖息水层的鱼类,同时,金属链可以越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的同时,与江底岩石、混凝土等摩擦、触碰发声,通过声音惊吓逐驱底层鱼。

9、本专利技术通过更换不同的逐驱网,实现不同的逐驱需求。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的长度为15米-20米,所述金属链的长度为2-3米。所述金属链材料加工过程中添加ni、mo、cu或si等耐磨材料,这可将金属链的使用寿命提高15%以上。

11、进一步优选地,金属链的公称直径为18毫米-34毫米;

12、公称直径为18毫米时的金属链重量为6.6千克力/米;公称直径34毫米时的金属链重量为22.7千克力/米。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逐驱网设置在邻近所述金属链处。

14、便于实现底层活动的经济鱼类或试验鱼的逐驱。

15、或者,所述逐驱网设置在所述主纲绳与所述金属链之间。

16、便于实现不同水深区域的全覆盖逐驱。

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横向纲绳的个数为3个、12个或者8-10个。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逐驱网上相邻的横向纲绳的间距为1.25米、5米或者2.5米。

19、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根纵向拖曳力纲的间距大于2.5米时;

20、所述逐驱网相邻的纵向纲绳的间距小于相邻的纵向拖曳力纲的间距时,位于相邻的拖曳力纲之间的纵向纲绳的底部连接有辅助金属链。

21、或者,相邻两根纵向拖曳力纲的间距为1.25米。

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纲绳上连接有光纤;

23、所述纵向拖曳力纲上连接有铜质铃铛。

24、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纲绳,所述主纲绳上沿着长度方向连接有浮子;

25、所述主纲绳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牵拉部以及位于中央的逐驱功能连接部;

26、所述逐驱功能连接部上连接有从左至右排布的纵向拖曳力纲,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的底部连接有用于在江底拖动摩擦的金属链;还包括可替换的逐驱网,所述逐驱网与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相连;

27、所述逐驱网包括纵横交错设置的横向纲绳以及纵向纲绳;

28、所述逐驱网的底部与金属链的顶部之间存有2-4米的间距。

2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实际生产活动或科研实验等具体应用时,人们绞收逐鱼装置的主纲绳,一方面纵向拖曳力纲逐驱不同栖息水层的经济鱼类或试验鱼,同时,金属链可以越过不同高度的障碍物的同时,与江底岩石、混凝土等摩擦、触碰发声,同时,纵向拖曳力纲上连接的铜质铃铛也会发声,通过上述声音惊吓逐驱底层鱼类。而逐鱼装置中的逐驱网可逐驱涉及水层中的鱼类;逐驱网上的浮球可控制逐驱网所在的水层位置,以便逐驱网顺利越过障碍物。本专利技术可有效越过障碍物,逐驱鱼类效果非常好,较传统方法逐驱鱼类效果提高60%以上,本专利技术对鱼类的逐驱效果非常明显。本专利技术通过创制圆股结构pet/po纤维缆绳材料、圆股结构uhmwpe-f纤维缆绳材料、特种逐驱网、铜质铃铛、连接有光纤主纲绳、特种逐鱼装置结构等,在国际上首次创新完成了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既有效解决了江底障碍物水域下的逐鱼问题,又解决了传统逐鱼方法下网衣或网具钩挂江底障碍物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不同于其他领域逐鱼装置,因此,其他领域的逐鱼装置均不适用于本领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非常显著,综合效益明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纲绳,所述主纲绳上沿着长度方向连接有浮子;所述主纲绳以PET/PO纤维材料加工制作,其公称直径范围20毫米-40毫米、捻距范围为211-245毫米,获得12股圆股结构PET/PO纤维缆绳材料,以此作为逐鱼装置主纲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的长度为15米-20米,所述金属链的长度为2-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链的公称直径为18毫米-3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逐驱网设置在邻近所述金属链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逐驱网设置在所述主纲绳与所述金属链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纲绳的个数为3个、12个或者8-10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逐驱网上相邻的横向纲绳的间距为1.25米、5米或者2.5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纵向拖曳力纲的间距大于2.5米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纲绳上连接有光纤;

10.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纲绳,所述主纲绳上沿着长度方向连接有浮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纲绳,所述主纲绳上沿着长度方向连接有浮子;所述主纲绳以pet/po纤维材料加工制作,其公称直径范围20毫米-40毫米、捻距范围为211-245毫米,获得12股圆股结构pet/po纤维缆绳材料,以此作为逐鱼装置主纲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拖曳力纲的长度为15米-20米,所述金属链的长度为2-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链的公称直径为18毫米-3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让江底障碍物的逐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逐驱网设置在邻近所述金属链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