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俞晓东专利>正文

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混凝土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2569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混凝土桩,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1)中部位置内设有多根凸出桩身(1)的前端面的中部锚固筋(2)。桩身中部位置内设有多根凸出桩身的前端面的中部锚固筋,外露的锚固筋便于在混凝土桩中部之间搭建管廊底板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底板;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底板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锚固筋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底板之间连接性更牢靠;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地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混凝土桩,矩形混凝土桩可以是实心桩,也可以是离心桩。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分属不同的单位建设和管理,由于建设时间先后不同,并没有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地下管网建设多采用传统直埋的市政管网工程建设方式,各种市政管线多是按各自的系统直接埋设在土层中,检修不便,容易损坏,保障供应能力经常受到干扰。由于各种管线的埋设深度不一,容易造成冲突,城市道路经常受到破坏。路面反复开挖造成道路阻断、交通阻塞、路面补丁摞补丁。随着城市发展,地下管线日趋繁复,甚至盘根错节,形成“地下面条问题”。地铁施工也因为管线搬迁或临时移位而增加建设成本甚至引发居民不满。管网设施增加或者维修,市政建设的工地也比比皆是,诸如煤气改天然气、铺设通信光缆、埋设电缆送电、供水管网抢修、煤气管道抢修等。很多城市路面也像拉链一样不断地挖开、填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施工而引发的管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元之多。地下综合管廊亦称“共同沟”,把电力、通讯、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地下综合管廊,使空间利用更充分、紧凑、经济,也便于检修,更不会因检修旧管、敷排新管而不断开挖路面。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7号),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36个大中城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不同形式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断面形式、容纳管线种类、造价、维修及管理均有所不同。目前北京、深圳、杭州、宁波等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建设部分地下综合管廊。现有地下综合管廊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为现浇式管廊,先在待开挖基坑的两侧打设基坑围护,再开挖基坑土方,最后在基坑内的两侧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管廊,最后回填土壤将管廊覆盖。基坑围护一般采用刚板桩或钻孔灌注桩连接形成,但因其强度及防水性能较差,且缺乏合适的用以与管廊底板、顶壁较好固定的连接点,不可能作为管廊侧壁的一部分,整个管廊主体必须全部在围护好的基坑内另行现场浇筑(钢筋扎制、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灌与保养等),因此,这种现场浇筑式管廊存在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费用高、不便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等缺点。第二种是整体预制式方涵地下管廊,其存在体积和重量大,带来制造装备要求高、起吊困难、运输量大,运输费用高等缺点,且容易发生管廊局部沉降和漏水现象。还有一种是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这种地下连续墙虽然理论上可以作为管廊的侧壁,但实际施工过程中,缺乏合适的用以与管廊底板、顶壁较好固定的连接点和受力点,因此不方便在相邻两连续墙之间进行浇注形成管廊的顶部和底部,另外还需要考虑连续墙与管廊顶部和底部之间的连接是否牢靠等技术问题,所以实践中从没有采用将作为基坑围护的地下连续墙直接作为管廊侧壁的工程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桩,以方便在左右相邻两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之间搭建形成管廊的底板,同时保证连续墙与管廊底板之间的连接牢靠。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混凝土桩,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桩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中部位置设有凸出桩身的前端面的中部锚固筋。矩形混凝土桩包括板桩、长方形桩和方桩,所述桩身中部位置,是指位于桩身两个端部之间的某一位置,并非是指桩身的二分之一处的正中心部分,当然,从实际工程需要来看,中部锚固筋通常是位于桩身长度的二分之一处至四分之一处之间的某一合适位置。在桩身的中部设置凸出桩身前端面的中部锚固筋,从而能在桩身上获得便捷、牢靠的底板连接处,以牢靠、便捷的连接、搭建管廊的底板,不必为寻找与管廊底板连接的连接位而去破坏桩身及地下连续墙的自身结构,有效解决了地下连续墙构成的管廊其侧壁与底板难以连接或连接不牢靠的问题,同时,管廊底板通过中部锚固筋搭建在桩身上,相当于给底板及管廊事先打入了一个桩基基础,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管廊沉降而发生的管廊局部塌陷、变形、错位、开裂、渗水等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还可避免内部为空腔的管廊及管廊底板因为地下水的浮力而上浮。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不仅可作为管廊施工时的基坑围护之用,同时兼做管廊的墙壁使用,无需额外建造管廊两侧的墙壁。因此,采用该桩可直接用于构建管廊的侧壁墙体,从而建造桩墙合一的管廊。上述中部锚固筋直接作为嵌件与所述桩身一体成型在一起。具有成型方便、利于加工的优点。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桩身中部位置内预埋有一根或多根中部预埋管,所述中部锚固筋插设在中部预埋管内。中部预埋管的设置便于在桩身处形成供中部锚固筋插设的孔道,因中部预埋管可作为嵌件预先置于模具内,在浇筑桩身时,预埋管的存在使得桩身相应位置形成贯穿桩身前端面的孔道,无需直接在桩身上额外钻孔,利于批量化生产;中部预埋管利于锚固筋的插设固定,另外,孔道与锚固筋的接触面积增加,也使得中部锚固筋能更牢靠与桩身固定在一起。中部预埋管可以是一种带螺纹孔的钢制管件,中部锚固筋可以通过中部预埋管螺纹孔内的内螺纹固定在桩身上,也可以二者焊接固定。再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中部锚固筋上部的桩身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边角处固定有钢板,钢板沿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中部锚固筋上部的桩身是指位于中部锚固筋与桩身的顶部之间的一部分桩身。在采用混凝土桩建造连续墙和管廊时,相邻的两根桩之间会存在间隙,进而水分会通过间隙渗入管廊内,采用该桩制成的连续墙,可通过将相邻的两根桩身上的两钢板焊接在一起以密封间隙达到充分防水、止水的效果,,焊接在一起的钢板,进一步提高桩与桩之间结合的牢靠性,当然,如果两钢板之间的间隙较大也可填设辅助焊接钢板,分别与间隙左右的两块钢板焊接。进一步优化,上述钢板为横截面呈L形的角钢,角钢的竖直壁固定在桩身的侧面上,角钢的水平壁固定在桩身的前端面上。角钢的横截面呈L形,故其与混凝土桩在侧面和前端面两个面接触,与混凝土桩结合更为牢靠。更进一步改进,上述桩身的顶部设有凸出桩身的前端面的顶部锚固筋。外露的顶部锚固筋便于在混凝土桩顶部之间搭建管廊顶壁内部的钢筋骨架结构,以构建出管廊的顶壁;同时浇筑完成后,连续墙与顶壁之间还通过外露的顶部锚固筋连接在一起,墙与管廊的顶壁之间连接性更牢靠。进一步优化,上述桩身的顶部沿其周向包覆有钢制的顶部桩套箍,顶部锚固筋穿出顶部桩套箍的前端面。位于所述顶部桩套箍处的桩身内设有一根或多根第二预埋管,顶部桩套箍的前端面上设有供第二预埋管的开口显露出来的第二孔洞,顶部锚固筋插设于第二预埋管内。第二预埋管可以是一种带螺纹孔的钢制管件,顶部锚固筋可以通过第二预埋管螺纹孔内的内螺纹固定在桩身上,也可以二者焊接固定。顶部预埋管的设置便于在桩身处形成供顶部锚固筋插设的孔道,因顶部预埋管好顶部桩套箍可作为嵌件预先置于模具内,在浇筑桩身时,顶部预埋管的存在使得桩身相应位置形成贯穿桩身前端面的孔道,无需直接在桩身上额外钻孔,利于批量化生产;中部预埋管利于锚固筋的插设固定,另外,孔道与顶部锚固筋的接触面积增加,也使得顶部锚固筋能更牢靠与桩身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桩身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混凝土桩,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1)中部位置设有凸出桩身(1)的前端面的中部锚固筋(2)。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0 CN 20162106385831.一种用于构建管廊侧壁的矩形混凝土桩,包括横截面呈矩形的桩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身(1)中部位置设有凸出桩身(1)的前端面的中部锚固筋(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锚固筋(2)直接作为嵌件与所述桩身(1)一体成型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桩身(1)中部位置内预埋有一根或多根中部预埋管(5),所述中部锚固筋插设在中部预埋管(5)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部锚固筋(2)上部的桩身(1)的前端面的左右两侧边角处固定有钢板(6),钢板(6)沿桩身(1)的长度方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俞晓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