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蠕动式磨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511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磨粉机基础上,对主要工作部件磨头和圆筛进行改进,将原来整体式磨壳改为分离式磨壳,在原磨壳的磨辊安装孔底端水平位置断开,分为上磨壳和下磨壳两部分;将原来的铁皮筛壳改为布料筛壳,将框式筛体改为支撑杆连接筛圈。改进后,简化了制造工艺,每台磨粉机生产成本降低150元;扩大了筛理面积,改善了筛理机能,磨粉温度为30℃,比标准规定降低61%,生产率10.5kg/cm.h,比标准规定提高46%。(*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粮食加工磨粉设备。现有磨粉机由料斗、磨头、磨架、圆筛、电机等组成,磨头和圆筛是主要的工作部分,磨头包括磨壳、快辊、慢辊、喂料机构,传动齿轮付等,圆筛包括筛轴、毛刷、刮麸板、筛体、筛盘、筛壳、筛盖等。工作时,喂料机构将原粮喂入磨壳内,快慢辊进行研磨,经过圆筛使面粉、麸渣分离。这种结构能够满足玉米、小麦、高梁等粮食作物加工、磨粉的需要,加工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国内主要生产厂家如山东泗水农业机械厂,河北赞皇粮机厂等都采用这种磨粉机的结构形式。但在长期的生产、使用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由于磨壳是整体的,壳壁较薄,几何形状较复杂,铸造和机械加工工艺复杂,废品率较高,给生产厂家带来一定困难。用户使用时,清理、维修也很不方便。还有,圆筛的筛体采用框式结构,筛壳是铁皮材料制成的,虽然强度高、耐用,但也带来筛理面积减少,透气性不好,筛内温度高,磨出粉的温度也高,影响到磨粉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也受到一定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原有磨粉机磨壳加工难度大,安装、清理不方便和圆筛磨下物温度高的问题,降低加工废品率,改善筛理机能,提高磨粉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原有磨粉机基础上,改进磨头磨壳和圆筛的筛体、筛壳,组成高效新型磨粉机,由料斗(1)、磨架(6)、磨头、传动齿轮、电机(7)、皮带轮、筛轴(11)、圆筛等组成,磨头的磨壳采取分离式结构,圆筛的筛壳(14)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厚度和透气性的布料组成,圆筛的筛体(24)在圆周面上稀疏地均布若干支撑杆(25),连接并支撑前、后筛圈。所说的磨壳分离式结构,是在磨壳的磨辊安装孔(G)、(D)底端的水平位置分为上磨壳(21)、下磨壳(18)两部分,在结合部位周围凸出的边缘用螺栓固定。所说的筛壳(14)所用的布料是帆布,将筛体(24)包在里面,并带有出粉口(12)和出麸口(13)。筛壳(14)固定在筛圈上,在前筛圈(29)上用螺栓固定带凹槽(V)的筛壳固定圈(27),再用筛壳紧箍(22)将帆布筛壳(14)一端压在筛壳固定圈(27)的凹槽(V)内紧固,将帆布筛壳(14)另一端压在后筛圈(28)外圆周面上的凹槽(V)内紧固,圆筛的筛体(24)是在前筛圈(29)和后筛圈(28)之间用三根或三根以上支撑杆(25)连接并支撑,支撑杆(25)在筛圈的圆周上呈均匀分布。支撑杆(25)是铁筋制成,两端带有螺纹,分别通过前筛圈(29)和后筛圈(28)上的螺孔,并用螺母(32)紧固。支撑杆(25)的里面是用筛绢紧箍(31)紧固在筛圈上的筛绢(30),并由紧固支撑杆(25)的螺母(32)调整前筛圈(29)与后筛圈(28)之间的距离,控制筛绢(30)的松紧程度。筛壳固定圈(27)是圆形铁圈,在圆周上均匀分布三个或三个以上向心的固定耳(R),在外圆周面上带有一圈凹槽(V);所说的筛壳紧箍(22)是圆形铁箍,铁箍的截面略小于筛壳固定圈(27)上的凹槽(V),以便将帆布筛壳(14)的端边压入凹槽(V)固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与现有的磨粉机基本相同。由于采用分离式磨壳,使铸造和机械加工的工艺简化,也给磨辊的安装和磨头内部的清理带来很大方便;圆筛采用帆布筛壳(14),磨粉时由于电机振动使筛壳(14)产生轻微蠕动,而且透气性好,降低了筛内温度。筛体支撑杆(25)较少,相应增大了筛理的面积。经过上述设计、改进,本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原有磨粉机磨壳铸造、机械加工工艺复杂,制造难度大,安装、清理不方便和磨粉时磨下物温度较高等问题,简化了工艺,降低了制造加工废品率,改善了圆筛的筛理机能,提高了整机生产效率和磨粉的质量。下面对附图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机结构图;图2是磨壳分离结构组合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上磨壳(21)正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下磨壳(18)正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圆筛整体结构图9是筛体(24)的结构图;图10是筛盘(16)半剖侧视图;图11是筛壳固定圈(27)的正视图;图12是图11的半剖侧视图。图中,(1)——进料斗,(2)——喂料辊,(3)——喂料辊皮带轮,(4)——皮带轮罩,(5)——快辊皮带轮,(6)——磨架,(7)——电机,(8)——电机皮带轮,(9)——筛轴皮带轮,(10)——筛轴轴承座,(11)——筛轴,(12)——出粉口,(13)——出麸口,(14)——筛壳,(15)——筛盖,(16)——筛盘,(17)——出料斗,(18)——下磨壳,(19)——齿轮盒,(20)——快辊轴承座,(21)——上磨壳,(22)——筛壳紧箍,(23)——毛刷支架,(24)——筛体,(25)——支撑杆,(26)——毛刷,(27)——筛壳固定圈,(28)——后筛圈,(29)——前筛圈,(30)——筛绢,(31)——筛绢紧箍,(32)——螺母。(D)——快辊轴孔,(G)——慢辊轴孔,(W)——喂料辊轴孔,(R)——固定耳。最后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制造磨壳时,在磨壳的磨辊安装孔底端的水平线上断开分为上磨壳和下磨壳,分别铸造、加工,机加工省去了镗孔工序,仅对上、下平面进行铣削,铸造时造型、浇铸都提高了效率和成品率,总成品率由原85%提高到98%以上,成本降低10%以上。安装时先装好下磨壳,装好磨辊后再盖上磨壳,用螺栓将上、下磨壳紧固在一起;需要时可松开螺栓打开上磨壳,对磨辊进行维修,或对磨膛进行清理。制造圆筛时,把筛绢用筛绢紧箍固定在前后筛圈上,再用三根Φ10mm的铁筋两端加工螺纹当支撑杆,用螺母将支撑杆两端紧固在前后筛圈上,在圆周上成120°均匀分布,连接并支撑前后筛圈形成筛体。螺母可以调整前后筛圈之间的距离,以控制筛绢的松紧程度。圆筛的筛壳用帆布制作,代替原来的镀锌铁皮,用筛壳固定箍紧固在前后筛圈上,并保持适当的松紧程度,不致于过紧或过松。使用磨粉机时,帆布筛壳可随磨粉机的工作振动而抖动。由于帆布具有透气性,明显地降低了筛内温度,提高了磨粉的质量,并使筛内不易残存物料。(其他零部件与原6FY-1825磨粉机相同,组装成本技术。)经实际试验应用,本技术生产率为10.5kg/cm·h,比标准规定指标6.5kg/cm·h提高61%;磨粉温度为30℃,比标准规定指标≤56℃降低了46%。同时制造磨粉机的成本每台降低了150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新型磨粉机,由料斗(1)、磨架(6)、磨头、传动齿轮、电机(7)、皮带轮、筛轴(11)、圆筛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磨头的磨壳采取分离式结构,所说圆筛的筛壳(14)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厚度和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圆筛的筛体(24)在圆周面上稀疏地均布若干支撑杆(25),连接并支撑前后筛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新型磨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磨壳分离式结构,是在磨壳的磨辊安装孔(G)、(D)底端的水平位置分为上磨壳(21)、下磨壳(18)两部分,在结合部位周围凸出的边缘用螺栓固定。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新型磨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筛壳(14)所用的布料是帆布,将筛体(24)包在里面,并带有出粉口(12)和出麸口(13)。4.按照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高效新型磨粉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筛壳(14)是固定在筛圈上,在前筛圈(29)上用螺栓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新型磨粉机,由料斗(1)、磨架(6)、磨头、传动齿轮、电机(7)、皮带轮、筛轴(11)、圆筛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磨头的磨壳采取分离式结构,所说圆筛的筛壳(14)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厚度和透气性的布料制成,圆筛的筛体(24)在圆周面上稀疏地均布若干支撑杆(25),连接并支撑前后筛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生徐文华常永祥王臻李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临清市电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