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琼珠专利>正文

砖窑煤料粉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41786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砖窑煤料粉碎装置,系设置于砖窑与煤料输管间,将煤料由块状搅动粉碎而输入砖窑,它主要包括集煤筒、推进组、碎煤机组及输煤组四大部分,其主要特色在于:利用集煤筒及推进组的推送煤料入碎煤机组中的碎煤筒,将煤料粉碎并利用输煤组对煤料成粉粒后送进窑内,使本装置成为送煤过程中流水作业,以达到提高燃煤使用效率及降低成本之目的。(*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一种砖窑煤料粉碎装置。窑炉系利用燃烧燃料所形成的高温,对物质或物品烧培,使其冷却硬化而成形出预定的产品,例如陶器、瓷器、砖块、瓦片、磁砖等。窑炉的热源,以各种燃料为选择,如油、煤等,甚至亦有以电能等,对于一般砖窑厂而言,目前则多采用煤料较为经济,由于煤料自矿区采取多为大小不一的块状,而就物理性及化学性而言,燃烧欲求完全及效率欲发挥较大,其表面积愈大为愈佳,因此,煤块若能细碎为粒状,甚至粉末状,则其燃烧效率为最佳。常用的砖窑厂对于煤料的处理,对较凝块煤料作粉碎或敲散,是以人工或机械作前置处理或不处理。若前置处理,必须耗费额外的人力、物力或时间,并不符合经济原则;若任由其不处理,则又恐燃烧效率欠佳,除影响产品品质,且成本亦无形中损耗。所以,应有一种改善常用缺点的粉碎煤料的装置产生。本技术的目的是基于多年实务及产业经验,创造一种“砖窑煤料粉碎装置”,使煤料粉碎,提高燃煤热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集煤筒、推进组、碎煤机组及输煤组四大部分;集煤筒为圆斗形状,推进组含小驱动马达和分向管,碎煤机组含驱动马达和碎煤筒,输煤组含置壳、输煤管及风管;集煤筒的导管连接分向管的上歧管,分向管的连通管插入碎煤机组的碎煤筒中,碎煤筒内的筛网与输煤组相连通。本技术的优点是它对煤料的粉碎,能在送煤入窑的流程中,一贯作业以自动化、效率化达到提高燃煤使用效率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立体外观图;图2系本技术碎煤机体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实施示意(一)图;图4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二)图;附图中的参照号数(1)砖窑 (11)入料口(2)煤料输送管(21)落料口(22)螺旋推进杆(3)集煤筒(31)广口体(32)斜锥体(33)导管(34)衔接布管 (4)推进组 (41)小驱动马达(42)分向管(421)后歧管 (422)前歧管(423)上歧管 (424)连通管 (43)托架(44)螺旋杆(5)碎煤机组 (51)碎煤筒(511)鼓状壳 (52)驱动马达 (521)传动轴(53)碎煤机体 (531)传动件 (532)粉碎叶片(533)连动杆 (54)凸齿 (55)筛网(6)输煤组 (61)罩壳 (62)输煤管(63)风管 (64)鼓风机(65)螺旋口请参阅图3、4所示,显示本技术所装置的位置及其相关构件的联结关系,本技术系装置于砖窑(1)本体与煤料输送管(2)间。请配合图1所示,本装置的主要构件包括集煤筒(3),系衔接于横向且内部设螺旋推进杆(22)的煤料输送管(2)的落料口(21),垂直向设立,上部为广口体(31)、下部为斜锥体(32),斜锥体(32)底部延伸一导管(33),导管(33)与分向管(42)的上歧管(423)连结,并衔接布管(34),以防止煤料渗出。推进组(4),主要包括一小驱动马达(41),一分向管(42)。其中,小驱动马达(41)藉一连接于固定物的托架(43)撑托于分向管(42)侧边,轴向则延伸一螺旋杆(44)伸入分向管(42)的后歧管(421)内部而贯通至前歧管(422);另,分向管(42)各向分为上歧管(423)、后歧管(421)与前歧管(422),上歧管(423)衔接集煤筒(3)的下部导管(33),后歧管(421)端面连接于小驱动马达(41),而前歧管(422)下部管壁垂直向延伸一连通管(424),该连通管(424)插入碎煤筒(51)中。请配合图3所示,碎煤机组(5),主要包括一驱动马达(52)及一碎煤筒(51),其中驱动马达(52)设于碎煤筒(51)适当侧边,碎煤筒(51)外部为一鼓状壳(511),该鼓状壳(511)内侧设有若干凸齿(54),顶面为一筛网(55),并该鼓状壳(511)前壁容许连通管(424)插入,后壁则容许驱动马达(52)的传动轴(521)伸入,以传动碎煤筒(51)内部的碎煤机体(53),请参阅图2所示,该碎煤机体(53)主要包括一轴向的传动件(531),与数块径向的粉碎叶片(532),藉传动件(531)与粉碎叶片(532)的连动杆(533),使粉碎叶片(532)连动。输煤组(6),主要包括一罩壳(61)、一输煤管(62)、及一风管(63),其中,罩壳(61)设于鼓状壳(511)顶部,与碎煤筒(51)相通,并与输煤管(62)相通,而输煤管(62)则由入料口(11)连通导入砖窑(1),并于入砖窑(1)前,分设一风管(63),该风管(63)藉一鼓风机(64)的送风形成对输煤管(62)内部煤粉的推送,并藉流速汲引输煤管(62)内悬浮煤粉。此外,输煤管(62)的末端端面,设一螺旋口(65),以使煤料入砖窑(1)时有一旋向的喷洒效果。请参阅图4,配合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其工作步骤为煤料由煤料输送管(2)的落料口(21),被内部的螺旋推进杆(22)推挤落下,落入集煤筒(3)内部,经导管(33)后,落积于分向管(42)内部,由于小驱动马达(41)的螺旋杆(44)轴向推进,该煤料遂由前歧管(422)落入连通管(424)并进入碎煤筒(51)中,由于驱动马达(52)驱使传动轴(521)对搅动撞击,并由于鼓状壳(511)内侧设有若干凸齿(54),更使煤料在碎煤筒(51)中被撞击成碎片,进而成煤粉,由于煤粉质轻而易扬,所以,易弥漫在罩壳(61)内部,而未完全粉碎的煤块则被筛网(55)挡位留在碎煤筒(51)内。由于输煤管(62)内的煤料系由入料口(11)进入砖窑(1),故于砖窑(1)进入料口(11)处插向输煤管(62)有一风管(63)。由于该风管(63)由一鼓风机(64)送风,所以,风力迫使煤料进入砖窑(1),由于该处流速快,故使悬浮于置壳(61)的煤料被汲引至该处,并进而进入砖窑(1)中,且碎煤机体(53)的转动也发挥离心之甩动,助使煤料被汲引。上面所述,为本技术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之列。权利要求1.一种砖窑煤料粉碎装置,它包括集煤筒(3)、推进组(4)、碎煤机组(5)及输煤组(6)四大部分,其特征在于A、一集煤筒(3),系衔接于横向且内部设螺旋推进杆(22)的煤料输送管落料口(21),垂直向设立,上部为广口体(31)、下部为斜锥体(32),斜锥体(32)底部延伸一导管(33),导管与分向管的上歧管(423)连结,并于连接处,包覆一衔接布管(34);B、一推进组(4),主要包括一小驱动马达(41),一分向管(42),其中,小驱动马达藉一连接于固定物的托架(43)撑托于分向管(42)侧边,轴向则延伸一螺旋杆(44)伸入分向管(42)的后歧管(421)内部而贯通至前歧管(422);另分向管(42)各向分为上歧管(423)、后歧管(421)与前歧管(422),上歧管(423)衔接集煤筒的下部导管(33),后歧管(421)端面连接于小驱动马达(41),而前歧管(422)下部管壁垂直向延伸一连通管(424),该连通管(424)插入碎煤筒(51)中;C、一碎煤机组(5),主要包括一驱动马达(52)及一碎煤筒(51),其中驱动马达(52)设于碎煤筒(51)适当侧边,碎煤筒(51)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砖窑煤料粉碎装置,它包括集煤筒(3)、推进组(4)、碎煤机组(5)及输煤组(6)四大部分,其特征在于:A、一集煤筒(3),系衔接于横向且内部设螺旋推进杆(22)的煤料输送管落料口(21),垂直向设立,上部为广口体(31)、下部为斜锥 体(32),斜锥体(32)底部延伸一导管(33),导管与分向管的上歧管(423)连结,并于连接处,包覆一衔接布管(34);B、一推进组(4),主要包括一小驱动马达(41),一分向管(42),其中,小驱动马达藉一连接于固定物的托架(43) 撑托于分向管(42)侧边,轴向则延伸一螺旋杆(44)伸入分向管(42)的后歧管(421)内部而贯通至前歧管(422);另分向管(42)各向分为上歧管(423)、后歧管(421)与前歧管(422),上歧管(423)衔接集煤筒的下部导管(33),后歧管(421)端面连接于小驱动马达(41),而前歧管(422)下部管壁垂直向延伸一连通管(424),该连通管(424)插入碎煤筒(51)中;C、一碎煤机组(5),主要包括一驱动马达(52)及一碎煤筒(51),其中:驱动马达(52)设 于碎煤筒(51)适当侧边,碎煤筒(51)外部为一鼓状壳(511),该鼓状壳(511)内侧设有若干凸齿(54),顶面为一筛网(55),并该鼓状壳(511)前壁容许连通管(424)插入,后壁则容许驱动马达(52)的传动轴(521)伸入,以传动碎煤筒(51)的碎煤机体传动,该碎煤机体主要包括一轴向传动件(531),与数块径向的粉碎叶片(532),藉传动件(531)与粉碎叶片(532)的连动杆(533),使粉碎叶片(532)连动;D、一输煤组(6),主要包括一罩壳(61)、一输煤 管(62)、及一风管(63),其中,罩壳(61)设于鼓状壳(511)顶部,与碎煤筒(51)相通,并与输煤管(62)相通,而输煤管(62)则由入料口(11)连通导入砖窑(1),其末端端面并设一螺旋口(65),并于入砖窑前,分设一风管(63),该风管(63)与鼓风机(6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琼珠
申请(专利权)人:许琼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