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138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含有煤斗、供煤机构、底座、电机、回流管和分离器等;煤斗与供煤机构相联;在供煤机构出煤处设有磨腔,在磨腔内的电机主轴上套有轮盘;在轮盘的两端面分别设有至少三个叶片,且两端面的叶片旋向相同;磨腔与分离器相联;分离器还通过回流管与供煤机构出煤处叶片腔相背的一侧叶片腔相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叶片磨损小、可达到双吸双磨功能、磨煤效率高、耗能少、无需密封、煤粉细度可达200目以上、主轴传动部分不发热、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大、成本低。(*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助燃用的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链条炉是古老的机构层燃炉之一。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等优点,目前在我国中小型工业锅炉中链条炉被广泛采用,并在机械化锅炉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链条炉对煤种有一定的适应性。我国煤质资源丰富,但煤质差异大,煤质的变化将使锅炉出力和效率下降,尤其是在燃烧热值偏于下限的燃料时,就必须采用措施解决着水、排渣等问题,以提高锅炉出力和效率。为提高链条炉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链条炉加煤粉双重燃烧技术。目前,实现煤粉燃烧的主要工具是由小型风扇式磨煤机,该种磨煤机为提高锅炉出力和提高热效率作出了贡献。但是这种风扇式磨煤机属于高速磨,运转时冲击板、衬板叶轮等易损件磨损较快。特别是冲击板的磨损速度快,运行寿命短,一般只有300-500小时左右;且由于分离器分离出的粗粉必须返回与原煤一起在同一叶片腔内重磨,因而其出粉率低,煤粉细度不均;又由于风扇磨属于单吸单磨,其叶片腔内易形成涡流产生阻力,使电机传动主轴的负荷加大,相应电机功率的负荷也加大,因而耗能;另风扇磨的整机需全密封,但密封仍很难杜绝煤粉外泄,易污染环境,且其传动轴易发热,损耗快、运行噪音大。为解决风扇磨煤机的叶片易损问题,一般采用在风扇磨煤机叶轮前加前置锤并去掉分离器,这样可避免高硬度的砂石等矿物质经分离器分离后又回到叶片腔内,造成循环研磨,使研磨件的磨损增加;这虽可减轻磨煤机的磨损。但是,煤粉细度变粗,增加了锅炉的机械未燃烧损失和前置锤的磨损。国外如法国采用多级破碎风扇磨煤机,这种磨煤机的磨损寿命长,煤粉细度细;但其结构庞大,成本高,且仍无法克服单吸磨易形成涡流的问题,因而能耗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叶片磨损小、可达到双吸双磨功能、磨煤效率高、耗能少、无需密封、煤粉细度可达200目以上、主轴传动部分不发热、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大、成本低的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含有煤斗、供煤机构、底座、电机、回流管和分离器等;煤斗与供煤机构相联;在供煤机构出煤处设有磨腔,在磨腔内的电机主轴上套有轮盘;在轮盘的两端面分别设有至少三个叶片,且两端面的叶片旋向相同;磨腔与分离器相联;分离器还通过回流管与供煤机构出煤处叶片腔相背的一侧叶片腔相联。所述的叶片为弧形,其靠轮盘外缘处的切线与轮盘上该点的切线夹角的最佳范围为45-55°;所述的供煤机构上与煤斗直接相联处设有由动力驱动装置带动的纹龙。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磨机采用在传动主轴上安装轮盘,在轮盘的两端面分别装有旋向相同的叶片;因而该机可达到双吸双磨功能。2、本专利技术由于叶轮旋转时,其两端面可产生双吸功能,则其两侧叶片腔形成的涡流的作用力方向则好相对,而互相抵消;因而可彻底根除涡流和阻力,叶轮的叶片和磨腔衬板不易磨损,其易损件使用期比风扇磨提高一倍以上;另由于无涡流,则电机的传动主轴负荷减轻,相应使用的电机功率减少,可节能达一倍以上。3、本专利技术由于叶轮具有双磨功能,与风扇磨相比,在同等功率下,单位时间磨煤量可提高一倍以上;由于具有双吸功能,其水柱风压可提高50%以上;且其煤粉细度非常均匀可达200目以上。4、本专利技术由于叶轮具有双吸作用,因而无需密封可杜绝煤粉外泄,且有利于环境保护。5、本专利技术的传动主轴正处于磨机的叶片腔处,而叶片旋转后具有双吸功能,可将自然风吸入腔体;因而主轴可由自然风冷却,不发热,可使其运行稳定性好、无噪音、使用期可提高一倍以上。6、本专利技术的煤斗与供煤机构直接相联,且整机无需密封;因而其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比原风扇磨成本下降30%以上。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煤斗 2-电控柜 3-供煤机构 4-底座 5-电机6-传动主轴 7-轮盘 8-叶片 9-磨腔 10-回流管11-风管 12-出粉管 13-分离器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叶轮结构示意3是本专利技术的叶轮A向示意4是本专利技术的供煤机构结构示意图14-绞龙 15-动力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还将结合附图1、2、3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一种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含有煤斗(1)、供煤机构(3)、底座(4)、电机(5)、回流管(10)和分离器(13)等;煤斗(1)与供煤机构(3)相联;参照图3,在供煤机构(3)上与煤斗(1)直接相联处设有由动力驱动装置(15)带动的绞龙(14);在供煤机构(3)出煤处设有磨腔(9),在磨腔(9)内的电机主轴(6)上套有轮盘(7);在轮盘(7)的两端面分别设有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叶片(8),且两端面的叶片(8)旋向相同;参照图2,叶片(8)为弧形,其靠轮盘(7)外缘处的切线与轮盘(7)上该点的切线夹角为50°;磨腔(9)与分离器(13)相联;分离器(13)还通过回流管(10)与供煤机构(3)出煤处叶片腔相背的一侧叶片腔相联。本专利技术可由电控柜(2)控制,整机可安装在底座(4)上。所述的风管(11)可用于吸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煤从煤斗(1)进入供煤机构(3),由供煤机构(3)的动力驱动装置(15)带动绞龙(14)将煤送入磨腔(9)的叶片(8)腔内进行研磨,煤粉随风进入分离器(13);分离器(13)分离出的粗粉通过回流管(10)回到另一叶片(8)腔内,研磨合格煤粉通过出粉管(12)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含有煤斗(1)、供煤机构(3)、底座(4)、电机(5)、回流管(10)和分离器(13)等;其特征是煤斗(1)与供煤机构(3)相联;在供煤机构(3)出煤处设有磨腔(9),在磨腔(9)内的电机主轴(6)上套有轮盘(7);在轮盘(7)的两端面分别设有至少三个叶片(8),且两端面的叶片(8)旋向相同;磨腔(9)与分离器(13)相联;分离器(13)还通过回流管(10)与供煤机构(3)出煤处叶片腔相背的一侧叶片腔相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叶片(8)为弧形,其靠轮盘(7)外缘处的切线与轮盘(7)上该点的切线夹角的最佳范围为45-5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其特征是在供煤机构(3)上与煤斗(1)直接相联处设有由动力驱动装置(15)带动的绞龙(14)。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含有煤斗、供煤机构、底座、电机、回流管和分离器等;煤斗与供煤机构相联;在供煤机构出煤处设有磨腔,在磨腔内的电机主轴上套有轮盘;在轮盘的两端面分别设有至少三个叶片,且两端面的叶片旋向相同;磨腔与分离器相联;分离器还通过回流管与供煤机构出煤处叶片腔相背的一侧叶片腔相联;本专利技术的叶片磨损小、可达到双吸双磨功能、磨煤效率高、耗能少、无需密封、煤粉细度可达200目以上、主轴传动部分不发热、结构紧凑、体积小、功率大、成本低。文档编号B02C13/00GK1169890SQ9610874公开日1998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杨富茂, 刘星发 申请人:兰州振茂实业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吸双磨叶轮式磨煤机,含有煤斗(1)、供煤机构(3)、底座(4)、电机(5)、回流管(10)和分离器(13)等;其特征是煤斗(1)与供煤机构(3)相联;在供煤机构(3)出煤处设有磨腔(9),在磨腔(9)内的电机主轴(6)上套有轮盘(7);在轮盘(7)的两端面分别设有至少三个叶片(8),且两端面的叶片(8)旋向相同;磨腔(9)与分离器(13)相联;分离器(13)还通过回流管(10)与供煤机构(3)出煤处叶片腔相背的一侧叶片腔相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富茂刘星发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振茂实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