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它涉及一种拆卸叶轮及平衡板的机械拉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缺乏拆卸平衡板、平衡盘及叶轮的有效拆卸工具的问题。两套叶轮拆卸装置关于叶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拉板位于一级叶轮与一级泵段之间,连接螺栓的一端与拉板螺纹连接,拉板与一级叶轮的一端面通过设置在连接螺栓上的第一锁紧螺母紧密接触,第一丝杠的另一端穿装在连接盘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锁紧,顶头顶丝的一端与顶套的加工有台肩的一端配合,顶头顶丝穿装在连接盘的中心位置且与连接盘螺纹连接,每个平衡板与连接盘通过第二丝杠及第三锁紧螺母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用于叶轮及平衡板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拉马,具体涉及一种拆卸叶轮及平衡板的机械拉马。
技术介绍
多级泵在检修过程中,由于平衡板、平衡盘和叶轮与轴粘连现象严重,且无有效拆卸工具,拆卸轴、叶轮、平衡盘较为困难。用撬棍撬叶轮力度不够,液压拉马勾头抓叶轮时用不上(拉马:适用于铁道车辆检修、机械安装、矿山维护、建筑工程的支撑和一般重物起升下降之用外,尚可拆卸各种机械设备中的皮带轮、齿轮、轴承等圆状工件),因叶轮与泵段间隙只有7mm,液压拉马勾头厚度超过20mm,普通拉马顶头顶丝是锥形的,顶头顶丝旋转时与轴端摩擦力较大,旋转攻进时部分力因摩擦力大而耗损。由于零部件间粘连严重,普通的拆卸工具因拆卸角度位置不合适,难以有效拆卸轴上的平衡板、平衡盘和叶轮等零件,在无办法的情况下,只有用气割方法拆除轴、叶轮、平衡盘,这样不仅破坏了零件本身而且还失去了给零件修理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缺乏拆卸平衡板、平衡盘及叶轮的有效拆卸工具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包括连接盘、顶头顶丝、顶套、两套叶轮拆卸装置及两个第二丝杠,每套叶轮拆卸装置包括拉板、连接螺栓、第一锁紧螺母、连接螺母、第一丝杠及第二锁紧螺母,两套叶轮拆卸装置关于叶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拉板位于一级叶轮与一级泵段之间,连接螺栓位于一级叶轮的外圆处,连接螺栓的一端与拉板螺纹连接,拉板与一级叶轮的一端面通过设置在连接螺栓上的第一锁紧螺母紧密接触,连接螺栓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杠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母固接,第一丝杠的另一端穿装在连接盘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锁紧,顶套为圆柱段,顶套的一端加工有台肩,顶套的另一端为圆桶形且套装在多级泵上泵轴的一端,顶头顶丝为加工有外螺纹的圆筒形结构,顶头顶丝的一端与顶套的加工有台肩的一端配合,顶头顶丝穿装在连接盘的中心位置且与连接盘螺纹连接,顶头顶丝的另一端加工有径向通孔,铰棒穿装在径向通孔内,两个第二丝杠关于平衡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平衡板与连接盘通过第二丝杠及第三锁紧螺母固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拉板位于叶轮及泵段之间,巧妙地利用叶轮与泵段间有限的间隙,通过第一锁紧螺母将拉板牢固固定在叶轮上,因第一锁紧螺母的锁紧作用,拆卸过程中叶轮不易产生松动和偏移,且因拉板为对称设置,被拆卸叶轮受力点均匀,拉力线与叶轮轴线基本平行,避免了大的分力产生,与现有的拆卸一级叶轮的工具相比,拆卸时拉板与叶轮连接牢固,不易滑脱,拆卸时拉力平稳且拉力大,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省时省力,并且不会破坏被拆卸零件本身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两个第二丝杠不仅可以用于拆卸平衡板,还可以拆卸平衡盘,二者原理相同,同一个拉马可以分别完成对叶轮、平衡板及平衡盘的拆卸,工具利用率更高。顶套的一端加工成圆筒形,并套装在泵轴一端,可以防止顶套在顶压轴端时发生偏移,与现有的顶头为椎体或平体的拆卸工具相比,能够有效地阻止顶套轴线与泵轴轴线产生倾角,避免发生顶套与泵轴脱离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P处放大图;图3为连接盘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顶头顶丝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绞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一锁紧螺母的半剖视示意图;图8为拉板的主视示意图;图9为图8的B-B向剖视图;图10为连接螺母的主剖视示意图;图11为连接螺母的侧视示意图;图12为连接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第一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顶套的剖视示意图;图15为轴承垫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轴承垫套的剖视示意图;图17为防滑垫片的剖视示意图;图18为第二丝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14、图17及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包括连接盘1、顶头顶丝2、顶套3、两套叶轮拆卸装置及两个第二丝杠4,每套叶轮拆卸装置包括拉板5、连接螺栓6、第一锁紧螺母7、连接螺母8、第一丝杠9及第二锁紧螺母10,两套叶轮拆卸装置关于叶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拉板5位于一级叶轮100与一级泵段101之间,连接螺栓6位于一级叶轮100的外圆处,连接螺栓6的一端与拉板5螺纹连接,拉板5与一级叶轮100的一端面通过设置在连接螺栓6上的第一锁紧螺母7紧密接触,连接螺栓6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杠9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母8固接,第一丝杠9的另一端穿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10锁紧,顶套3为圆柱段,顶套3的一端加工有台肩,顶套3的另一端为圆桶形且套装在多级泵上泵轴的一端,顶头顶丝2为加工有外螺纹的圆筒形结构,顶头顶丝2的一端与顶套3的加工有台肩的一端配合,顶头顶丝2穿装在连接盘1的中心位置且与连接盘1螺纹连接,顶头顶丝2的另一端加工有径向通孔11,铰棒12穿装在径向通孔11内,两个第二丝杠4关于平衡板10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平衡板102与连接盘1通过第二丝杠4及第三锁紧螺母13固接。每个第二丝杠4的一端与平衡板102螺纹连接,第二丝杠4的另一端穿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第三锁紧螺母13锁紧。两个第二丝杠4不仅可以用于拆卸平衡板102,还可以拆卸平衡盘103,二者原理相同,同一个拉马可以分别完成对叶轮100、平衡板102及平衡盘103的拆卸,工具利用率更高。连接螺母8为长螺母,连接螺母8的一端与连接螺栓6固接,另一端与第一丝杠9固接。如此设计,使连接螺栓与第一丝杠的连接更稳固。顶头顶丝2的内孔可以为圆孔,也可以为六角孔,若其加工为六角孔,则顶套的加工有台肩的一端也应与其相配合设置。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8及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拉板5的厚度小于7mm。如此设计,保证拉板能够顺利放置至叶轮与泵段之间。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连接盘1上还加工有沿其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长孔14。如此设计,对于其它轴上需要拆卸的零件(如各种不同规格的轴承、轴套及齿轮等),可更换与相应轴端直径配合的顶套,丝杠可以在连接盘上的长孔中任意放置,即可适应拆卸其他轴上零件,使此拆卸拉马通用性更大,安全性更高,为节约零件价值和拆卸效率大大提高。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及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顶头顶丝2内部加工有阶梯孔。如此设计,顶头顶丝的大直径孔端与顶套接触,小直径端保证攻进时顶头顶丝的强度。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2、图14~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还包括依次设置在顶套3的圆筒形一端底部的轴承垫座15、轴承16及轴承垫套17,轴承垫套17位于轴承16与泵轴轴端之间。如此设计,顶头顶丝攻进时,减少与轴端的摩擦力,以使拆卸零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盘(1)、顶头顶丝(2)、顶套(3)、两个叶轮拆卸装置及两个第二丝杠(4),每个叶轮拆卸装置包括拉板(5)、连接螺栓(6)、第一锁紧螺母(7)、连接螺母(8)、第一丝杠(9)及第二锁紧螺母(10),两个叶轮拆卸装置关于叶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拉板(5)位于一级叶轮(100)与一级泵段(101)之间,连接螺栓(6)位于一级叶轮(100)的外圆处,连接螺栓(6)的一端与拉板(5)螺纹连接,拉板(5)与一级叶轮(100)的一端面通过设置在连接螺栓(6)上的第一锁紧螺母(7)紧密接触,连接螺栓(6)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杠(9)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母(8)固接,第一丝杠(9)的另一端穿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10)锁紧,顶套(3)为圆柱段,顶套(3)的一端加工有台肩,顶套(3)的另一端为圆桶形且套装在多级泵上轴的一端,顶头顶丝(2)为加工有外螺纹的圆筒形结构,顶头顶丝(2)的一端与顶套(3)的加工有台肩的一端配合,顶头顶丝(2)穿装在连接盘(1)的中心位置且与连接盘(1)螺纹连接,顶头顶丝(2)的另一端加工有径向通孔(11),铰棒(12)穿装在径向通孔(11)内,两个第二丝杠(4)关于平衡板(10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平衡板(102)与连接盘(1)通过第二丝杠(4)及第三锁紧螺母(13)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叶轮及平衡板拆卸的机械拉马,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盘(1)、顶头顶丝(2)、顶套(3)、两个叶轮拆卸装置及两个第二丝杠(4),
每个叶轮拆卸装置包括拉板(5)、连接螺栓(6)、第一锁紧螺母(7)、连接螺母(8)、第一丝杠(9)及第二锁紧螺母(10),两个叶轮拆卸装置关于叶轮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拉板(5)位于一级叶轮(100)与一级泵段(101)之间,连接螺栓(6)位于一级叶轮(100)的外圆处,连接螺栓(6)的一端与拉板(5)螺纹连接,拉板(5)与一级叶轮(100)的一端面通过设置在连接螺栓(6)上的第一锁紧螺母(7)紧密接触,连接螺栓(6)的另一端与第一丝杠(9)的一端通过连接螺母(8)固接,第一丝杠(9)的另一端穿装在连接盘(1)上并通过第二锁紧螺母(10)锁紧,
顶套(3)为圆柱段,顶套(3)的一端加工有台肩,顶套(3)的另一端为圆桶形且套装在多级泵上轴的一端,顶头顶丝(2)为加工有外螺纹的圆筒形结构,顶头顶丝(2)的一端与顶套(3)的加工有台肩的一端配合,顶头顶丝(2)穿装在连接盘(1)的中心位置且与连接盘(1)螺纹连接,顶头顶丝(2)的另一端加工有径向通孔(11),铰棒(12)穿装在径向通孔(11)内,
两个第二丝杠(4)关于平衡板(10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平衡板(102)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力,姜海潮,王永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能源黑龙江煤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