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407548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3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会大型化就可谋求通频带的窄带化的滤波器。层叠体(12)层叠多个绝缘体层(16)来构成。外部电极(14a、14b)设于层叠体(12)的表面。谐振器(LC1)与外部电极(14a)相连接且包含线圈(L1)。谐振器(LC2)与外部电极(14b)相连接且包含线圈(L2)。谐振器(LC3)包含与线圈(L1、L2)磁耦合的线圈(L3)。线圈(L1、L2)分别由设于绝缘体层(16)上的线圈导体层(18、20)构成。线圈(L3)由在z轴方向贯通绝缘体层(16)的通孔导体(B1,B2)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滤波器,更特定而言,涉及层叠型LC滤波器。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滤波器,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以下,参照附图,对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进行说明。图6是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的分解立体图。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具备层叠体502及外部电极503 (503a 503d)。层叠体 502为长方体状,层叠有长方形的绝缘体层504(50 504j)而构成。外部电极503分别设于层叠体502的四个侧面。外部电极503a是高频信号的输入端子。外部电极50 是高频信号的输出端子。外部电极503c、503d是接地端子。又,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内设有谐振器505 (505a 505c)。谐振器50 505c分别具有谐振电极506a 506c。谐振电极506a 506c设于绝缘体层504f,作用为线圈。谐振电极506a与外部电极503a、503c相连接。谐振电极506b与外部电极503c相连接。谐振电极506c与外部电极50 、503c相连接。谐振电极506b与谐振电极506a、506c 磁耦合。此外,谐振器50 505c除了谐振电极506以外亦具有电容器,但此处省略说明。此外,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具有调整电极508。从层叠方向俯视时,调整电极 508重迭于谐振电极506a,506c的局部且未重迭于谐振电极506b。具有以上结构的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中,高频信号藉由外部电极503a输入, 藉由外部电极50 输出。由于谐振电极506a与谐振电极506b磁耦合,因此从外部电极 503a输入的高频信号藉由电磁感应传送至谐振电极506b。而且,由于谐振电极506b与谐振电极506c磁耦合,因此高频信号藉由电磁感应传送至谐振电极506c。接着,在谐振电极506c传送的高频信号从外部电极50 输出。此处,谐振电极506a 506c构成谐振器 505a 505c。因此,在该谐振电极506a 506c的传送中,通频带以外的高频信号会被除去。因此,从外部电极50 输出通频带的高频信号。此外,在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中,如图6所示,设有调整电极508。藉此,能使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的通频带的低频侧急速衰减。然而,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具有欲使通频带窄带化时会大型化的问题。更详细而言,在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谋求窄带化时,使谐振电极506a 506c间的磁耦合变弱即可。然而,为了使谐振电极506a 506c间的磁耦合变弱,必需加大谐振电极506a 506c间的距离。其结果,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500会大型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336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大型化就能谋求通频带的窄带化的滤波ο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层叠多个绝缘体层来构成;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该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设于所述层叠体的表面;第1谐振器,该第1谐振器与所述输入电极相连接且包含第1线圈;第2谐振器,该第2谐振器与所述输出电极相连接且包含第2线圈;以及第3谐振器,该第3谐振器包含与所述第1线圈及/或所述第2线圈磁耦合的第3线圈;所述第1线圈及所述第2线圈分别包含设于所述绝缘体层上的第1线圈导体层及第2线圈导体层;该第3线圈包含沿层叠方向贯通所述绝缘体层的通孔导体。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层叠多个绝缘体层来构成;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该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设于所述层叠体的表面;第1谐振器,该第1谐振器与该输入电极相连接且包含第1线圈;第2谐振器,该第2谐振器与该输出电极相连接且包含第2线圈;以及第3谐振器,该第3谐振器包含与所述第1线圈及/ 或所述第2线圈磁耦合的第3线圈;所述第1线圈及所述第2线圈分别由在层叠方向贯通所述绝缘体层的第1通孔导体及第2通孔导体来构成;所述第3线圈包含设于所述绝缘体层上的第3线圈导体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不会大型化就可谋求通频带的窄带化。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图6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电介质滤波器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器进行说明。(电子元器件的结构)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器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滤波器10的分解立体图。图 3是滤波器10的等效电路图。在图1及图2中,ζ轴方向表示层叠方向。又,χ轴方向表示从ζ轴方向俯视时沿着滤波器10长边的方向。y轴方向表示从ζ轴方向俯视时沿着滤波器 10短边的方向。此外,X轴、y轴、Z轴的原点为滤波器10的中心。如图1及图2所示,滤波器10具备层叠体12、外部电极14(1 14d)、方向识别标记15、谐振器LCl LC3及电容器C4 C7。如图2所示,层叠体12通过层叠绝缘体层16(16a 16h)来构成,为长方体状。又,层叠体12内设有谐振器LCl LC3。如图1所示,外部电极14a设于层叠体12在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表面), 用作高频信号的输入电极。外部电极14b设于层叠体12在χ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表面),用作高频信号的输出电极。外部电极14c设于层叠体12在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表面),用作接地电极。外部电极14d设于层叠体12在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表面),用作接地电极。方向识别标记15设于层叠体12在ζ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上表面,在安装时,用于识别滤波器10的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的方向。如图2所示,绝缘体层16为长方形,藉由例如陶瓷电介质构成。绝缘体层16a 16h,在ζ轴方向从正方向侧往负方向侧按排列顺序依次层叠。如图2及图3所示,谐振器LC 1包含线圈Ll及电容器Cl,连接在外部电极14a与外部电极14c、14d之间。具体而言,线圈Ll及电容器Cl并联连接在外部电极14a与外部电极14c、14d之间。如图2所示,线圈Ll由线圈导体层18构成。线圈导体层18包含线圈部18a及引出部18b、18c,设于绝缘体层16c上。从ζ轴方向俯视时,线圈部18a在绝缘体层16c (xy平面)上,为顺时针旋转并从外部电极14a朝向外部电极14c的线状导体。此外,线圈部18a 具有在1轴方向延伸的部分。又,引出部18b与线圈部18a的一端相连接,与绝缘体层16c 在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短边接触。藉此,线圈导体层18与外部电极1 相连接。同样地, 引出部18c与线圈部18a的另一端相连接,与绝缘体层16c在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长边接触。藉此,线圈导体层18与外部电极Hc相连接。电容器Cl由电容器导体层沈及接地导体层32构成。电容器导体层沈由电容器部^a及引出部26b构成,设于绝缘体层16f上。电容器部26a是设于绝缘体层16f上的矩形导体。引出部26b与电容器部26a相连接,与绝缘体层16f在χ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短边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9.18 JP 2009-216845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该层叠体通过层叠多个绝缘体层来构成;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该输入电极及输出电极设于所述层叠体的表面;第1谐振器,该第1谐振器与所述输入电极相连接且包含第1线圈;第2谐振器,该第2谐振器与所述输出电极相连接且包含第2线圈;以及第3谐振器,该第3谐振器包含与所述第1线圈及/或所述第2线圈磁耦合的第3线圈;所述第1线圈及所述第2线圈分别包含设于所述绝缘体层上的第1线圈导体层及第2 线圈导体层;所述第3线圈包含沿层叠方向贯通所述绝缘体层的通孔导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线圈包含沿层叠方向贯通所述绝缘体层的二条所述通孔导体,以及设于所述绝缘体层上且将该二条通孔导体在层叠方向的上端彼此相连接或下端彼此相连接的连接导体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从层叠方向俯视时,所述第1线圈导体层及所述第2线圈导体层具有与所述连接导体层相平行地延伸的部分。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体层设于与设有所述第1 线圈导体层及所述第2线圈导体层的所述绝缘体层不同的所述绝缘体层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与所述第1谐振器及所述第2谐振器电容耦合的第1耦合导体层。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进一步具备设于所述层叠体的表面的接地电极;所述第1谐振器进一步包含由第1电容器导体层及第1接地导体层构成的第1电容器;所述第2谐振器进一步包含由第2电容器导体层及第2接地导体层构成的第2电容器;所述第3谐振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博志森隆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