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8637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02 00:47
一种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可以包括:充气机;安全气囊外壳,所述安全气囊外壳安装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区域的车顶内;以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容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外壳中,以通过从所述充气机供应的气体而向下展开;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包括:水平安全气囊部件,在气体供应到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中而使其展开时,该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被所述车顶支撑;以及竖直安全气囊部件,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流体连接至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并且在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展开时,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从水平安全气囊部件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向下伸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大体涉及一种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其安装在车辆的内部,并且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这样一种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在车辆碰撞中该安全气囊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展开,从而防止后座椅乘员与前座椅乘员以及前座椅或前面的物件发生二次碰撞。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配备有多种安全设备,以在突发事故中保护驾驶员和乘客。有代表性的安全设备是安全气囊设备,其能够直接地保护驾驶员和前座的乘员。这样的安全气囊设备为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其在车辆的内部进行充气以保护驾驶员和前座的乘客。然而,安全气囊设备全都是保护所有乘客中的前座乘员。这是因为(大家)相信在车辆碰撞中,由于会撞击到方向盘或仪表板前座乘员具有较大的受伤风险,而后座乘员距离碰撞点比前座乘员要远一些,所以其相对安全。然而,没有系安全带的后座乘员可能会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中由于撞击到前座乘员或前座椅而受伤。考虑到后座乘员的安全带使用率比前座乘员要低相当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发展出用于后座乘员的内部安全气囊设备。那么如图5所示,已经提出了用于保护后座乘员的内部安全气囊设备。然而,这样的内部安全气囊设备是这样操作的,安全气囊13容置在安全气囊外壳12中,该安全气囊外壳12安装在前座椅11内,该安全气囊13向着后座乘员的脸部充气,这使得后座乘员2感觉非常不适。此外,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和位置会根据前座椅向前或向后移动或放置的角度而产生变化,这也是有问题的。因而,前座椅向前或向后移动或放置的角度的调整功能需要受到限制。但是,这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因为坐在前座椅的乘员的舒适性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在车辆碰撞中于车辆内部展开的传统的安全气囊分别在前座椅和后座椅的侧面单独地充气,从而使得他们不能完全保护后座乘员避免受到冲击。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其中在车辆碰撞中安全气囊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展开,从而防止后座椅乘员与前座椅乘员以及前座椅或前面的物件发生二次碰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可以包括充气机;安全气囊外壳,所述安全气囊外壳安装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区域的车顶内;以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容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外壳中,以通过从所述充气机供应的气体而向下展开;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包括水平安全气囊部件,在气体供应到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中而使其展开时, 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被所述车顶支撑;以及竖直安全气囊部件,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流体连接至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并且在竖直安全气囊部件展开时,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从水平安全气囊部件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后座椅向下伸展。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可以为基本平坦的安全气囊构件,其笼罩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之间的空间。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和所述车顶可以通过至少一条束带连接,从而增强正在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强度。在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和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之间可以连接至少一条束带。在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和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之间形成的边界区域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可以具有多个分隔的安全气囊部件,其以等间距间隔分开,并且从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的水平气室直接向下延伸一段距离,从而形成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其中所述水平气室与所述充气机可以流体连接。在所述多个安全气囊分割部件的下端部和所述水平安全气囊部件之间可以连接有至少一条特定长度的束带,从而在展开的时候使得所述安全气囊分割部件弯曲成上侧安全气囊部件和下侧安全气囊部件。所述竖直安全气囊部件的下端部分可以以预定的方向弯曲。所述充气机可以为两级的充气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可以包括充气机;安全气囊外壳, 所述安全气囊外壳安装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区域的车顶内;以及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容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外壳中,以通过从所述充气机供应的气体而向下展开;其中所述安全气囊可以包括水平气室,所述水平气室流体连接至所述充气机;第一安全气囊部件,所述第一安全气囊部件具有一对第一肘形安全气囊部件,其布置为在充气充满的时候其与驾驶员座椅相关联,所述第一肘形安全气囊部件与所述水平气室流体连接;以及第二安全气囊部件,所述第二安全气囊部件具有一对第二肘形安全气囊部件,其布置为在充气充满的时候其与前排乘客座椅相关联,所述第二肘形安全气囊部件与所述水平气室流体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肘形安全气囊部件可以具有竖直板片,以用于分别连接相应的安全气囊部件,同时保持各自的安全气囊部件弯曲成肘形。所述第一和第二肘形安全气囊部件可以具有水平板片,以用于将邻近的安全气囊部件彼此连接成一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的构造,在车辆碰撞中,即使在前座椅的靠背可能被向前折叠的时候,安全气囊也能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并在后座乘员的前面展开,从而使得后座乘员可以防止重击到前座乘员以及前座椅或前面的物件,因此能够有效地吸收施加于后座乘员的冲击。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了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展开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图2是示出了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展开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A至图:3B是示出了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展开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3A是平面图,图:3B是侧视图。图4A至图4D是示出了内部安全气囊设备展开的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4A是平面图,图4B是侧视图,图4C是前视图,图4D是局部立体图。图5是示出了配备在车辆内的传统的内部安全气囊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应当了解,附图并不必须是按比例绘制的,其示出了某种程度上经过简化了的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个特征。在此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设计特征,包括例如特定的尺寸、定向、定位和外形,将部分地由特定目的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所确定。在这些图形中,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效的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内部安全气囊设备100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充气机110、安全气囊外壳120、以及安全气囊130,其目的是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展开,从而以安全的方式保护后座乘员。安全气囊外壳120安装在前座椅1和后座椅2之间区域的车顶3内。安全气囊 130通过充气机110供应的气体而进行充气,并且从安全气囊外壳120中膨胀出来,以在前座椅和后座椅之间向下展开,从而安全地保护后座乘员避免冲击。充气机110可以安装在组成车顶3的外顶板和内部的车厢顶篷内衬(headliner) 之间的空间中。优选地,充气机为两级的充气机,其以两级的方式进行充气,其中第一充气阶段在大概30ms内执行,第二充气阶段在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炯镐崔埈烈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