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含其的除草组合物和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7385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 (Ⅰ) 式(Ⅰ)新的四唑啉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该新化合物用作除草剂、特别是防治稻田杂草除草剂的用途。 其中X代表氯, Y代表氢原子、氯或甲基, R↑[1]代表乙基或正丙基,和 R↑[2]代表环戊基或环己基,条件是R↑[1]和R↑[2]的碳原子总数为7或8。(*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our quinazoline compound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them and their use as herbicides

* * (I) formula (I) new four azole compound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of the new compounds as herbicides, in particular for the control of weeds in paddy fields. The X Y represents a hydrogen atom, chlorine, chlorine or methyl, R = 1 represents ethyl or propyl, and R = 2 represents cyclopentyl or cyclohexyl, condition is R = 1 and R = 2, the total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s 7 or 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的四唑啉酮类化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作稻田除草剂的用途。已经发现四唑啉酮衍生物具有除草活性(参见美国专利第4,956,469、5,003,075和5,019,152号,或相应的欧洲申请EP-A-146,279和EP-A-202,929)。现已发现新的式(Ⅰ)四唑啉酮类化合物, 其中X代表氯Y代表氢原子、氯或甲基,R1代表乙基或正丙基,且R2代表环戊基或环己基,条件是R1和R2的碳原子总数为7或8。通过下述的方法可得到式(Ⅰ)化合物,a)在惰性溶剂存在下,并且如果合适,在酸结合剂存在下,使式(Ⅱ)化合物与式(Ⅲ)化合物反应, 其中X和Y具有如前述的相同定义, 其中R1和R2具有如上述的相同定义,且hal是离去基团如氯、溴等新的四唑啉酮类化合物(Ⅰ)具有强的除草活性,对稻田杂草更如是。虽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式(Ⅰ)化合物落入了前述美国和欧洲专利权的一般范围中,但在这些文献中没有具体公开式(Ⅰ)化合物。而且,令人惊奇地,与那些文献中已知的具体化合物相比,式(Ⅰ)化合物对稻田杂草显示出实质上强得多的除草活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式(Ⅰ)化合物中,优选的化合物是其中取代基如下定义的那些化合物,其中X代表氯,Y代表氢原子,或甲基,R1代表乙基或正丙基,且R2代表环戊基或环己基,条件是R1和R2的碳原子总数为7或8。除了实施例中提到的化合物,下列化合物还可被具体提及1-(2-氯苯基)-4-(N-环戊基-N-乙基氨基甲酰基)-5(4H)-四唑啉酮,1-(2-氯苯基)-4-(N-环戊基-N-正丙基氨基甲酰基)-5(4H)-四唑啉酮,1-(2-氯苯基)-4-(N-环己基-N-乙基氨基甲酰基)-5(4H)-四唑啉酮,1-(2-氯-6-甲基苯基)-4-(N-环戊基-N-丙基氨基甲酰基)-5(4H)-四唑啉酮,和1-(2-氯-6-甲基苯基)-4-(N-环己基-N-乙基氨基甲酰基)-5(4H)-四唑啉酮,在上述方法a)中,如果使用例如1-(2-氯苯基)-5(4H)-四唑啉酮和N-环己基-N-乙基氨基甲酰氯作为起始原料,可用下述的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a)中,式(Ⅱ)起始化合物为根据上述X和Y定义的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为根据上述X和Y优选定义的化合物。通式(Ⅱ)代表的化合物可按叙述于“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Vol.45,No.21,1980,5130-5136页,或“The Journal of AmericanChemical Society”,Vol.81,No.7,1980,3076-3079页中的相似的方法制备。作为通式(Ⅱ)代表的化合物的实例,可提到下述化合物1-(2-氯苯基)-5(4H)-四唑啉酮,1-(2-氯-6-甲基苯基)-5(4H)-四唑啉酮,和1-(2,6-二氯苯基)-5(4H)-四唑啉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a)中,式(Ⅲ)起始化合物为根据上述R1和R2定义的化合物,优选的化合物为根据上述R1和R2优选定义的化合物。式(Ⅲ)化合物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熟知的化合物。以下述及其具体实例N-环戊基-N-乙基氨基甲酰氯,N-环戊基-N-正丙基氨基甲酰氯,和N-环己基-N-乙基氨基甲酰氯。在进行上述方法a)时,可采用任何惰性有机溶剂作为合适的稀释剂。上述稀释剂的例子是任选地可被氯化的脂族、环脂和芳族的烃类,如戊烷、己烷、环己烷、石油醚、石油英、苯、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氯苯、二氯苯等等,醚类如乙醚、甲基乙基醚、二异丙基醚、二丁基醚、二噁烷、二甲氧乙烷(DME)、四氢呋喃(THF)、二甘醇二甲基醚(DGM)等等,腈类如乙腈、丙腈等,酰胺类如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N-甲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六甲基磷酰三胺(HMPA)等,砜类和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DMSO)、环丁砜等,以及碱类如吡啶。上述方法a)可在酸结合剂存在下进行,作为酸结合剂可提到的有例如,无机碱包括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醇化物和氢化物,如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钠、碳酸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甲醇钠、甲醇钾、叔丁醇钾。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钾等等;碱金属的无机氨基化物如氨基化锂、氨基化钠、氨基化钾等等;以及有机碱包括叔胺类、二烷基氨基苯胺类和吡啶类,如三乙胺、1,1,4,4-四甲基乙二胺(TMEDA)、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吡啶、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1,4-二氮杂双环辛烷(DABCO)、1,8-二氮杂双环-十一碳-7-烯(DBU)等等。而且,可以采用有机锂化合物,例如,甲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叔丁基锂、苯基锂、二甲基铜锂、二异丙基氨基化锂、环己基异丙基氨基化锂、二环己基氨基化锂、正丁锂·DABCO、正丁基锂·DBU、正丁基锂·TMEDA等等。在上述方法a)中,反应温度可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通常,反应在大约-30℃至大约200℃的温度下、优选在大约-20℃至大约130℃下进行。而且,尽管反应也可能使用较高的压力或减压,但反应优选在常压下进行。当应用上述方法a)进行制备时,例如在1至1.2摩尔的酸结合剂存在下,每1摩尔式(Ⅱ)化合物,例如使用在稀释剂如乙腈中的1.0至1.2摩尔式(Ⅲ)化合物,以获得所需化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由通式(Ⅰ)表示的化合物可用作防治稻田杂草除草剂。而且,已发现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式(Ⅰ)代表的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选自下组成分的混合除草组合物存在特别高的除草活性。该组成分由除草活性的磺酰胺类、除草活性的吡唑类、除草活性的N-丙酰苯胺类、除草活性的三嗪类,除草活性的氨基甲酸酯类、除草活性的二苯基醚类和除草活性的酰胺类组成。令人惊奇地,已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除草组合物的除草效果比单个除草活性成分各自的除草效果的总和高得多。结果,当进行杂草防治操作时每种活性化合物的浓度实质上可被降低,而同时还可获得宽的除草谱。而且,已发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除草组合物能扩展施用期,例如在水稻栽培中,从杂草出芽至杂草生长这段时期内存在极好的除草效果,并伴随持久的持效活性和极好的残留效果,以及对水稻植物无药害。在本混合除草组合物中使用的除草磺酰胺类的具体实例在以下述及,例如,N-2-联苯基磺酰基-N′-(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脲,5--1-甲基吡唑-4-羧酸乙基酯,2-苯甲酸甲基酯,3-(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1-脲,N-(2-氯咪唑并吡啶-3-基-磺酰基)-N′-(4,6-二甲氧基-2-嘧啶基)脲,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N″-(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N′′′-(4-乙氧羰基-1-甲基吡唑-5-基-磺酰基)胍,和N-(2-环丙基羰基苯基氨磺酰基)-N′-(4,6-二甲氧基吡啶-2-基)脲。上述化合物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见日本专利公报481/1984号,日本专利公开112379/1982、56452/1982、122488/1984、38091/1989和70475/1989号)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除草活性的吡唑类的具体实例在以下述及,例如,4-(2,4-二氯苯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Ⅰ)新的四唑啉酮类化合物, *** (Ⅰ) 其中X代表氯 Y代表氢原子、氯或甲基, R↑[1]代表乙基或正丙基,和 R↑[2]代表环戊或环己基,条件是R↑[1]和R↑[2]的碳原子总数为7或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岛敏男伊藤整志渡边幸喜奈良部晋一柳显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拜耳农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