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7810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滚轮装置,其能够同时实现密封的寿命提高和装置的装配性的提高。履带支重轮装置(10)具备:与履带(8)接触并滚动的辊子(11);支承辊子(11)并使其能够旋转的辊轴(12);装入辊子(11)和辊轴(12)之间的环状空间(26)的密封(14)。其中,密封(14)通过将配置于内周侧的内周侧密封部(30a)和配置于外周侧的外周侧密封部(30b)彼此能够滑接地组合而成,该履带支重轮装置(10)具有安装在辊轴(12)上的护环(15),护环(15)具有压入密封(14)的轮毂部(62)和与密封(14)的外侧端面抵接的凸缘部(15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装备于例如液压铲车等作业车辆的履带式行驶装置中的滚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对在同轴心上互相可相对旋转的两个部件间进行密封的部件,例如有在专利文献1中公示的带轴密封。该带轴密封是配置于内周侧的内周侧密封部和配置于外周侧的外周侧密封部互相可滑接地组合而构成。可是,当在内周侧密封部和外周侧密封部的密封滑接部分侵入了土砂等时,会加快密封的磨损,使密封的寿命极度缩短。因此,实施防止土砂等侵入密封滑接部分的方法, 对提高密封的寿命变得重要。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带轴密封中,通过以跨内周侧密封部和外周侧密封部的方式设置盖部件来阻止土砂等侵入密封滑接部分,防止密封的早期磨损。另一方面,在例如液压铲等作业车辆中,作为其底盘装置广泛使用履带式行驶装置。在装备于该履带式行驶装置的滚轮装置中,在与履带接触滚动的辊子和支承该辊子并使其可旋转的辊轴之间的环状空间,装入浮动密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专利第380830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149111号公报在代替上述滚轮装置的浮动密封而使用带轴密封的情况下,存在以下的问题。S卩,为了使带轴密封不损伤地适当装入辊子和辊轴之间的环状空间,需要对密封的外侧端面作用均等的推压力。要使均等的推压力作用于密封的外侧端面,需要特别的工具等,装配性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轮装置,其能够同时实现密封的寿命提高和装置的装配性的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滚轮装置具备与履带接触并滚动的辊子、支承所述辊子并使其能够旋转的辊轴、以及装入所述辊子和所述辊轴之间的环状空间的密封,所述滚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通过将配置于内周侧的内周侧密封部和配置于外周侧且压入所述辊子的外周侧密封部彼此能够滑接地组合而成,所述滚轮装置具备安装在所述辊轴上的护环,所述护环具有压入所述内周侧密封部的轮毂部和与所述内周侧密封部的外侧端面抵接的凸缘部,在所述外周侧密封部的端面和所述凸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在所述凸缘部的与所述外周侧密封部对向的一侧,形成有圆周方向的槽(第一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所述护环上一体地设有固定于该滚轮装置的安装对象部件即履带架上的安装部(第二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由所述轮毂部的端面承受来自所述辊子的推力负荷(第三专利技术)。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护环的凸缘部与密封的外侧端面抵接。由此,通过护环的凸缘部能够阻止土砂等向内周侧密封部和外周侧密封部的密封滑接部分的侵入。因此,能够抑制因土砂等向密封滑接部分的侵入而引起的密封的磨损,能够提高密封的寿命。另外,在将密封装入辊子和辊轴间的环状空间时,用护环的凸缘部仅按压密封的内周侧密封部的端面。由此,对外周侧密封部不施加负荷,因此,能够保持外周侧密封部和内周侧密封部的适当的相对配置。从而能够适当地密封外周侧密封部和内周侧密封部间。进而,由于在护环上具有向履带架安装的安装部,因此,能够使装置的装配性提尚ο而且,由于用轮毂承受来自辊子的推力负荷,因此,滚轮装置的构造能够简单化, 不使用特别的工具等,能够向辊子和辊轴之间的环状空间顺畅地装入密封,能够使装置的装配性提高。另外,能够防止密封的外侧端面中的旋转侧在装配过程中与护环的凸缘部碰上而造成密封变形、损伤。需要说明的是,行驶时当然也具有同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装备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履带支重轮装置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侧视图 (a)及(a)的X部放大图(b);图2是图1 (b)的Y-Y线主要部分断面图;图3是图2的Z部放大图;图4是履带支重轮装置的装配说明图(1);图5是履带支重轮装置的装配说明图(2);图6是履带支重轮装置的装配说明图(3);图7是履带支重轮装置的装配说明图(4)。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滚轮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为在装备于液压铲车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滚轮装置(履带支重轮装置)中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在装备于推土机等作业车辆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滚轮装置(履带支重轮装置)中也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液压铲车的履带式行驶装置的概略说明>图1所示的履带式行驶装置1具备履带架4(仅左侧图示),在具有支承上部旋转体(图示省略)并使其可旋转的旋转轴承(图示省略)的安装台2的中心架3的两侧,履带架4分别向前后方向延伸。在履带架4中,在其前端部可旋转地设有惰轮(idler)5,而在其后端部设有由行驶用液压发动机6旋转驱动的链轮(驱动轮)7。在惰轮5和链轮7之间卷挂安装有履带8。通过行驶用液压发动机6带动的链轮7的旋转驱动,进行履带8的转圈运动。<上下各滚轮装置的配置说明>在履带架4的上表面侧,从下侧支承履带8以防止其因自重而垂下的所需个数 (在本例中为3个)的拖带轮装置9,隔开规定的间隔沿履带架4的前后方向配置。在履带架4的下表面侧,将车身重量分散地向履带8传递的所需个数(在本例中为8个)的履带支重轮装置10隔开规定的间隔沿履带架4的前后方向配置。下面,使用图2及图3,对履带支重轮装置10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履带支重轮装置的概略构成说明>如图2所示,履带支重轮装置10具备辊子11、辊轴12、套筒13、密封14、护环15 而构成。〈辊子的说明〉辊子11随着履带8的转圈运动而在履带8上滚动。在辊子11的两端部设有向径向外突出的凸缘部16。用这些凸缘部16、16从两侧保持履带8的履带链带部8a,由此,辊子11能够在履带8上稳定地滚动,同时能够防止履带 8的蜿蜒前行。在辊子11的轴心部分,形成有向一端侧(在图2中为左侧)开口的第一轴孔17 和向另一端侧(在图2中为右侧)开口的第二轴孔18。这些第一轴孔17及第二轴孔18都是用于使辊轴12插通的轴孔。在第一轴孔17和第二轴孔18之间的辊子11的内周面,形成有凹陷部19。该凹陷部19和辊轴12之间的空间作为储存润滑油的储油部20。在辊子11的中央部周壁,穿设有连通储油部20和外部的给油用螺孔21。向该给油用螺孔21拧入螺纹塞22,以使被封入储油部20的润滑油不会通过给油用螺孔21向外部漏出。在辊子11的各端部,分别形成有随着向内部前进内径依次变小的第一阶梯部23、 第二阶梯部M及第三阶梯部25。在这些阶梯部23、24、25和辊轴12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间 26。〈辊轴的说明〉辊轴12为支承辊子11并使其可旋转的支承轴,其两端部从辊子11的两端面突出包括了护环15的安装公差的规定长度尺寸。〈套筒的说明〉套筒13分别插入第一轴孔17及第二轴孔18,作为介于辊子11和辊轴12之间而使辊子11顺畅地旋转的轴承发挥功能。各套筒13、13具有被压入辊子11的轴孔17、18的圆筒部27、从该圆筒部27的一端向径向延设且与辊子11的第三阶梯部25的里面25a(参照图3)抵接的锷部观,该套筒被称为所谓的带锷套筒。〈护环概略说明〉护环15通过压入而安装在辊轴12的端部。护环15是在具有插通辊轴12的轴孔 61的护环主体15a,分别一体地形成凸缘部1 及安装部15c(参照图1(b))而构成。<密封的概略构成说明>密封14装入辊子11的各端部的环状空间26。该密封14如下构成,即,形成为具有规定内径尺寸的轴孔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久松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