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增光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58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9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主要包括车筐连接板和把立连接板,两者为一体折弯结构,把立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车筐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把立连接板上设有过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连接板上设有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上述结构可以在组装整车时不用考虑仪表盘导线及闸线是否提前安装,都不影响整车的装配效率,避免了在装配时必须要的拆卸工作,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只需在安装车筐之前将仪表盘导线及闸线从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内横向拉到过线孔内即可,操作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组装和维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强度好、承载能力大,延长仪表盘导线及闸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自行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动车、自行车上,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套装在把立上,筐叉上设有供仪表盘导线及闸线通过的过线孔,传统筐叉上的过线孔一般为封闭式结构,在安时供仪表盘导线及闸线,必须将把立整体拆卸下才能将供仪表盘导线及闸线穿过筐叉,这样在组装和维修时不仅操作复杂,而且还延长了维修和装配时间;此外由于筐叉采用金属材料本身硬度高,加工制作过程中采用冲压加工,因此过线孔边缘容易出现毛刺,在电动车或者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仪表盘导线及闸线随车摆动,这样很容易将仪表盘导线及闸线外侧的保护层磨破,严重影响仪表盘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提高组装和维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的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主要包括车筐连接板和把立连接板,所述车筐连接板与把立连接板为一体折弯结构,所述把立连接板上开设有穿装在把立上的安装孔,所述车筐连接板上设有与车筐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车筐连接板与把立连接板之间把立连接板上设有过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连接板上设有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过线孔内边缘卡装有柔性防磨套,所述柔性防磨套对应开口处设有剪切口。所述过线孔的两侧把立连接板边缘向下折有加强筋。所述过线孔的形状采用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所述车筐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为长孔结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即将传统的封闭式过线孔改为开放式结构,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成品车的组装程序,也就是说在组装整车时不用考虑仪表盘导线及闸线是否提前安装,都不影响整车的装配效率,避免了在装配时必须要的拆卸工作,采用本技术结构只需在安装车筐之前将仪表盘导线及闸线从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内横向拉到过线孔内即可,操作方便;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提高组装和维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另外本技术还具有强度好、承载能力大,延长仪表盘导线及闸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的立体图。图中1、车筐连接板;1-1、连接孔;1-2、开口 ;2、把立连接板;2-1、安装孔;2_2、 过线孔;2-3、定位凸台;3、柔性防磨套;3-1、剪切口 ;4、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主要包括车筐连接板1和把立连接板2,所述车筐连接板1与把立连接板2为一体折弯结构,所述把立连接板2上开设有穿装在把立上的安装孔2-1,安装孔内设有与把立定位的定位凸台2-3,所述车筐连接板1上设有与车筐连接的连接孔1-1,为了满足不同种类车筐的安装,所述的连接孔1-1为长孔结构,这样便于调节安装,所述车筐连接板1与把立连接板2之间把立连接板2上设有过线孔 2-2,根据实际需要所述过线孔2-2的形状可以做成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等,或者根据厂家的要求进行特别制定,本实施例中以矩形或圆形为例,所述车筐连接板1上设有与过线孔2-2贯通的开口 1-2。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和图4,为了防止,在骑行过程中,仪表盘导线及闸线随车摆动过程中与过线孔2-2内壁发生磨损,损伤仪表盘导线及闸线外侧的保护层,本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过线孔内边缘卡装有柔性防磨套3,为了解决仪表盘导线及闸线仍能从开口内横向将仪表盘导线及闸线拉到过线孔内,所述柔性防磨套3对应开口处设有剪切口 3-1,该剪切口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剪切,同时也可以只剪断,这样靠柔性防磨套的弹性变形,将仪表盘导线及闸线通过柔性防磨套进入过线孔内,仪表盘导线及闸线进入后,在弹性的作用下柔性防磨套恢复到原状,从而起到了更好的防磨作用。实施例3 请参阅图5和图6,为了保证强度,增大承载能力,所述过线孔2-2的两侧把立连接板边缘向下折有加强筋4,该加强筋可以大大提高本技术的承载能力,同理增大车筐所盛装物品数量。以上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主要包括车筐连接板和把立连接板,所述车筐连接板与把立连接板为一体折弯结构,所述把立连接板上开设有穿装在把立上的安装孔,所述车筐连接板上设有与车筐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车筐连接板与把立连接板之间把立连接板上设有过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连接板上设有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内边缘卡装有柔性防磨套,所述防磨套对应开口处设有剪切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的两侧把立连接板边缘向下折有加强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的形状采用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为长孔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车筐的筐叉,主要包括车筐连接板和把立连接板,两者为一体折弯结构,把立连接板上设有安装孔,车筐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把立连接板上设有过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筐连接板上设有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上述结构可以在组装整车时不用考虑仪表盘导线及闸线是否提前安装,都不影响整车的装配效率,避免了在装配时必须要的拆卸工作,采用本技术结构只需在安装车筐之前将仪表盘导线及闸线从与过线孔贯通的开口内横向拉到过线孔内即可,操作方便;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组装和维修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另外本技术还具有强度好、承载能力大,延长仪表盘导线及闸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文档编号B62J9/00GK202225952SQ201120293190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2日专利技术者倪增光 申请人:倪增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增光
申请(专利权)人:倪增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