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04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9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所述型腔以硬口管正立的形式设置,所述浇口设置在硬口管型腔的沿口上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模具生产出来的硬口管存在的污染问题,为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其具有加工简便,使生产出来的硬口管与袋体连接时安全无污染的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硬口管的注塑模具,特别是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现有硬口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整个硬口管呈一“T”形结构,硬口管内设有上大下小的贯通输液孔11',硬口管外侧由上到下依序分为沿口 12'、承接部 13'和连接部14',其中沿口 12'的外径最大,承接部13'的外径中等且上下保持一致, 连接部14'外径逐渐变小用于与袋体的连接。如图2所示,为现有硬口管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型腔2'以硬口管倒立的形式设置,注塑的浇口 3'设置在硬口管连接部14'末端的中心,这种注塑加工方式,使得硬口管连接部14'末端出现毛边和飞边的几率很大,而连接部14'的末端在与袋体连接后是直接位于袋体内部的,这使得这些毛边和飞边很容易进入袋体内部而造成药液的污染,不仅影响了药液的药效,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技术设计了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其具有加工简便,硬口管与袋体连接时安全无污染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以硬口管正立的形式设置,所述浇口设置在硬口管型腔的沿口上侧面。本技术通过改变注塑模具浇口的设置位置,使生产出来的硬口管连接部不产生毛边和飞边,进而可有效避免在与袋体的连接过程中出现毛边、飞边进入袋体内污染药液的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浇口设置在硬口管型腔沿口的上表面,即使硬口管在该部位产生一定的飞边或毛边,该飞边和毛边也会在硬口管与胶塞的连接过程中被热塑封工艺所融化, 不会造成粉尘,也不会进入袋体污染药液。附图说明图1、硬口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硬口管注塑模具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布局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和4所示,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所述型腔2以硬口管正立的形式设置,所述浇口 3设置在硬口管型腔的沿口 12上侧面。本技术通过改变注塑模具浇口 3的设置位置,使生产出来的硬口管连接部14 不产生毛边和飞边,进而可有效避免在与袋体的连接过程中出现毛边、飞边进入袋体内污染药液的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的浇口 3设置在硬口管型腔沿口 12的上表面,即使生产出来的硬口管在该部位产生一定的飞边或毛边,该飞边和毛边也会在硬口管与密封胶塞的连接过程中被热塑封工艺所融化,不会造成粉尘,也不会进入袋体污染药液。综上,本技术为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其具有加工简便,硬口管与袋体连接时安全无污染的特点。权利要求1. 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以硬口管正立的形式设置,所述浇口设置在硬口管型腔的沿口上侧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所述型腔以硬口管正立的形式设置,所述浇口设置在硬口管型腔的沿口上侧面。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模具生产出来的硬口管存在的污染问题,为一种硬口管注塑模具的改良结构,其具有加工简便,使生产出来的硬口管与袋体连接时安全无污染的特点。文档编号B29L23/00GK202225387SQ201120370638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李慧慧 申请人: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