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咸正大专利>正文

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663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是由叶轮和产生涡流的盘形段构成,其特征在于主齿轮和上部叶轮固定在主轴上,而辅助齿轮和下部叶轮固定在辅助轴上;在中间盘形段内,上部叶轮和下部叶轮成对地相互朝相反方向旋转,形成涡流,从而构成兼有混合和泵作用的多级式粒子粉碎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把油和水混合后制成乳化的燃料,由它的完全燃烧来防止由煤烟产生的公害。(*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器,并兼用作多级式混合器的泵。详细地说,是一种能容易地把粘度和比重均不同的液体和液体及液体和气体物质的粒子和容量加以调节后又进行混合输送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以前,把比重和粘度不同的油和水混合后使其乳化是用化学的方法,即用乳化剂并加上搅拌,或者用超声振动加以混合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已知的,而且有下述的缺点1、由于把传递超声波的振动装置连接在乳化混合装置内,使混合器的体积增大,因而就需要更大的体积。2、由于混合物质的容量、粘度、比重、温度不同,施加的超声波对混合的影响就不同,乳化的效果也不同,因而发生混合误差,不但会引起能量损失,而且还会在燃烧过程中出现问题。3、由于高频振荡发生器的振荡会产生电磁干扰,因而会造成对周围器件的电磁干扰。4、由于运行时电力消耗大,因而是不经济的。在添加乳化剂并用物理方法的混合装置中用得最多的是采用搅拌方式的乳化装置,这种混合装置是在内部装设着回转的轮翼或钢刷,由其回转使乳化燃料得以输送的装置,其也有下述的缺点1、由于在混合室内流入大量的液体后进行搅拌,因而混合就有限,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占用空间大、粒子不均匀,并容易分离,没有稳定性。2、由于混合装置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因而安装面积大而且不易操作。3、由于为了降低混合物的粘度而必须在混合室内设置加热器,因而增加了电力消耗,经济效果较差。4、由于使用了高价的乳化剂,因而是不经济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在先申请即韩国专利第18410号(韩国专利公告84-1528号)是在开设细孔的固定板之间设置叶轮,由齿轮泵将燃料和水通过入口使其送入,并使其单方向回转后强制混合。该装置虽然具有比以前其他的混合方式优越的混合能力,但仍有下述的缺点,因此必须对现有技术加以补充和完善。1、虽然比以前的技术进步了,但由于混合得有限,因而在混合状态下稳定性较差。2、必须根据燃料使用量的变化使注入的水量也变动,而上述的装置注入固定的水量,因而有油、水混合比例不能一致的问题。3、由于把混合了的液体燃料全部输送到锅炉内,因而就有不能调整油量的不合理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同时提供一种能使粘度、比重均不相同的液体和液体及液体和气体容易地混合,即使随时间经过也不分离的混合器,而且使其兼有由装在混合器里的齿轮泵来输送混合物的能力;并提供一种能由冷、热水循环腔进行加热或冷却,能调节温度,用途较广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是由叶轮和产生涡流的盘形段构成,其特征在于主齿轮和上部叶轮固定在主轴上,而辅助齿轮和下部叶轮固定在辅助轴上;在中间盘形段内,上部叶轮和下部叶轮成对地相互朝相反方向旋转,形成涡流,从而构成兼有混合和泵作用的多级式粒子粉碎型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中是由一个驱动马达使固定在主轴上的主齿轮和上部叶轮驱动,同时由主齿轮和辅助齿轮的啮合使辅助齿轮驱动,从而驱动下部叶轮。前述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中是由叶轮和中间盘形段的装置数目来调整混合物体的粒子及混合效率。前述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中在于把叶轮排列成使其轮翼的弯曲角度以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替地装配。前述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中在中间盘形段上开设的导流孔的吸入口和流出口的大小是流出口比吸入口小。前述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中在于能在燃料流入端和燃料流出端之间调节反馈量。前述的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中在于其是根据锅炉的载荷变动,由测定流量的传感器判读和分析供给的燃料和水(其他混合物)的量之后进行流入量调节。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液体是指水以及各种液体燃料,如轻油、重油、植物油、矿物油和在液体状态下的各种化工药品等;所谓气体是指氧、氢、气态下的卤族元素、丙烷气、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众所周知,构成所有物质的元素粒子都带有正负电和磁性,并按一定自然法则进行运动地存在。本专利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上述的各个粒子由于相互间排斥、吸引、替换等作用的同时引起活性,或者受周围的阻力或力的作用后具有化学能和一定的热函。例如液体燃料的组分中,高分子碳氢化合物的有机物分子和不定型碳化合物几乎占绝大部分。偶尔有极少量以金属盐为核形成不定向的微粒群,这些群分散在有机物分子内,形成胶体溶液,而液体燃料的稳定性则取决这种胶体溶液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使粘度高的液体燃料和水(或者气体)混合后,使粒子成为0.5~20μm的细微粒子,制成以水的粒子为核,液体燃料形成均匀的包裹膜的油中水滴型(WaterBallinOil)的乳化油;并具有根据供给锅炉的燃料量可自动地控制水量的定量比例控制装置。由于能根据锅炉的载荷变动自动地调整乳化燃料的混合比例,把这种乳化燃料用作锅炉燃料时能有如下的效果。即,一般燃料的粒子大小通常是50~300μm,而由本专利技术制成的乳化燃料的粒子形成0.5~20μm的细微粒子,在燃烧过程中,油中所含的水的粒子随着其表面油的燃烧而膨胀成饱和蒸汽,并导致飞散爆发,使包裹水的燃料变成更微细的均匀粒子,从而在继续燃烧中能使燃烧效率增大。因此,不但能节约燃料,而且能通过完全燃烧大幅度地减少公害物质(粉尘、煤烟、CO、SOx、NOx等),能显著地增大热效率。即,所谓燃烧是燃料和氧气的化学反应,在燃烧时,作为燃烧主要成分的碳、氢等必须从外界提供必要而且充分的空气量。由本专利技术制成的乳化燃料中,由于混合进的水在燃烧过程中因受热而变成蒸汽,边飞散爆发,边分离成氧和氢,把必要的氧气提供给燃烧,因而能大幅度地减少从外部供给的氧气量,并能提高燃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用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2是在装配状态下的纵向断面图。图3是表示混合器侧面的纵向断面图。图4是中间盘形段和叶轮的详细说明图。图5是中间盘形段和导流孔的详细说明图。图6是表示定量比例控制装置的系统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图。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其动作原理。由于在从燃料槽缸连接到乳化装置的燃料流入管上设置传感器,用电信号把传感器测定的流量传送到控制盒内的印刷电路板(P.C.B.),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线路加以计算之后,把指示信号传送到水量调节用的伺服电机,根据锅炉的载荷变动对水的流入量进行调节这一技术是公知的,因而省略对它的说明。如图1局部分解立体图和图2装配状态下的纵向断面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器是在前面的盘形段10和后面的盘形段11这一对盘形段之间,由主轴4和辅助轴5将多个中间盘形段19、19’、19”贯通,并用多个连接螺栓14将其结合在一起。混合器的主轴4通过联轴节圆盘与图上未表示的驱动马达相连,接受回转动力。如图1所示,混合器泵的内部在前面的盘形段10中装设着齿轮泵(6、7),在中间盘形段19上交替地配设着叶轮16、15。在前面盘形段内的齿轮泵由主齿轮6和辅助齿轮7构成,主齿轮6和上侧叶轮16与主轴4相联结,从而连接在驱动马达上,顺着接受回转动力的方向而回转;辅助齿轮7和下侧叶轮15与辅助轴5相联结,并与主齿轮6啮合,接受上述驱动马达的回转动力,朝相反方向回转。如图3和图5的A、C所示,在中间盘形段19、19’、19”的中心有主轴4和辅助轴5贯通的孔30、31;在外侧有上述的连接螺栓14贯通的孔29。另外,在中间盘形段的周围四个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复式强制混合器,其是由叶轮和产生涡流的盘形段构成,其特征在于主齿轮(6)和上部叶轮(16)固定在主轴(4)上,而辅助齿轮(7)和下部叶轮(15)固定在辅助轴(5)上;在中间盘形段(19)内,上部叶轮(16)和下部叶轮(15)成对地相互朝相反方向旋转,形成涡流,从而构成兼有混合和泵作用的多级式粒子粉碎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永培
申请(专利权)人:咸正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