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化工、生化制药、环保和湿法冶金等领域的搅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于气-液-液、气-液-固、气-液等多相体系的气相吸入、多相分散混合、相间接触及多相化学反应过程的表面曝气式多相接触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为避免大量气体在反应器外的循环压缩,气液多相搅拌槽内可采用自吸式或表面曝气式搅拌桨。自吸式搅拌桨的功耗小、传质效果较好,但缺点是吸气能力的限制大、操作不稳定、反应器构造复杂。表面曝气桨,如Rushton桨,可以避免上述缺点。表面曝气桨位于气液界面附近,在搅拌过程中,液面剧烈起伏、湍动,搅拌桨四周的液面降低,气体被吸入并分散在液相中,但同时表面曝气桨的桨叶也易暴露于气相中,严重降低桨叶的吸气和破碎气泡的能力,导致多相循环和传质效率差。毛在砂等提出的“组合式表面曝气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00102745.X),在表面曝气桨与气液界面之间安装一自旋自浮挡板,防止桨叶暴露在气相中并增强剪切作用,改善了气-液两相体系的表面曝气性能,适于液位深度较小的气-液两相系统接触,但对深层液相中的气-液接触和混合效率较低,尤其对于工业大型装置效果更不理想。当搅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面曝气式多相接触搅拌装置,包括一搅拌槽(8),一安装于搅拌槽(8)中心处的搅拌轴(1),及安装在搅拌轴(1)下端的表面曝气搅拌桨(2),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上推轴流桨(3),上推轴流桨(3)安装在表面曝气搅拌桨(2)下方的搅拌轴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超,禹耕之,毛在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