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24570 阅读:5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包括:步骤1)水系连通:将治理的小流域黑臭水体所在水系与其他水系连通;步骤2)截污治污:处理主要污染点源;步骤3)底质改良:采用固载化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富营养化的底泥进行降解和修复;步骤4)流域原位处理:通过设置曝气设备以及在流域内加设载体化生物填料,对水体进行富氧处理;步骤5)构建水生态系统:在经上述治理后的流域内构建水生态体系,通过建立的水生态系统直接吸收淤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水体的自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黑臭水体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快速的发展,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生产产生的污水量不断增加,部分的污水未经过有效处理就排入到了流域中,水中的污染物质不断增加,且由于流域内存在水系不连通的问题,导致了水体出现季节性或终年黑臭。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黑臭水体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也对黑臭水体进行了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并通过对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指标的监测来定性的判断水体的黑臭情况,其中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水质检测与分级结果可为黑臭水体整治计划制定和整治效果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且在《指南》中规定60%的百姓认为是黑臭水体就应列入整治名单,至少90%的百姓满意才能认定达到整治目标。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建立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定期发布信息,接受公众举报。黑臭水体形成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有机物入河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些地区截污治污设施相对落后,加之城市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较大,造成大量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污水中中的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致黑致臭物质,从而引起水体发黑发臭;②底质污染与底泥再悬浮底泥再悬浮是导致水体黑臭的另外一个因素,底泥作为城市水体的重要内源污染物,在水力冲刷、人为扰动以及生物活动影响下,引起沉积底泥再悬浮,进而在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综合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大量悬浮颗粒漂浮在水中,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另外大量底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其中放线菌和蓝藻通过代谢作用使得底泥甲烷化、反硝化,导致底泥上浮及水体黑臭;③水体温度低于8℃和高于35℃时,放线菌分解有机物产生致黑致臭物质的活动受到限制,一般不会黑臭,而在25℃时放线菌的繁殖量达到最高,水体的黑臭也达到最大;④水动力学条件不足、水循环不畅也是引起河道水体黑臭的原因之一,由于河道污泥淤积导致的河床太高、水生植物疯长、闸坝阻拦造成河道流水不畅,甚至形成死水,导致水体环境恶化,河道的渠道化、硬质化,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渗透关系,阻断了水体自然循环过程,形成污染物积累,水体自净能力显著减弱,水体恶化敏感性增强,导致水体出现黑臭现象。但目前对黑臭水体,特别是小流域黑臭水体并没有有效的治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法,能从整体上有效治理小流域的黑臭水体,解决现有小流域黑臭水体处理方法上的局限性,从多个方面整体解决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包括:步骤1)水系连通:将治理的小流域黑臭水体所在水系与其他水系连通;步骤2)截污治污:对治理的所述小流域黑臭水体造成污染的污染点源进行处理;步骤3)底质改良:采用固载化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富营养化的底泥进行降解和修复;步骤4)流域原位处理:通过设置曝气设备以及在流域内加设载体化生物填料,对水体进行富氧处理;步骤5)构建水生态系统:在经上述治理后的流域内构建水生态体系,通过建立的所述水生态系统直接吸收淤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水体的自净。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治理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益:1)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种措施治理流域黑臭水体,针对流域黑臭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的处理,方法措施多样,全面保证流域水质改善;2)本专利技术点源治理措施占地面积小,同时,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3)本专利技术治理方法采用规范化设计,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且管理采用智慧化管理模式,是水质稳定,措施长效可靠运行。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治理方法处理效果和经济性能,均达到了领先水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治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解决现有小流域黑臭水体处理方法上的局限性,从多个方面整体的解决小流域黑臭水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水系连通:将治理的小流域黑臭水体所在水系与其他水系连通;上述步骤通过水系连通,解决部分小流域水量普遍较少,水流动性差,受外源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问题,因此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的第一步是实现水系连通,通过清淤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和泵站建设工程建立治理区域内使水系连通的水网系统,达到水系连通的效果。步骤2)截污治污:对治理的所述小流域黑臭水体造成污染的污染点源进行处理;具体为:在雨污河流管增加截流井、智能截污设施将初期雨水截走;对属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收纳范围内的点源污染,铺设管网将污水汇集到所在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对未纳入乡镇截污管网的村庄点源通过村级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截污处理,并在后端加设一体化人工湿地模块;上述步骤通过截污治污,对主要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处理,在雨污河流管增加截流井、智能截污设施将初期雨水尽可能截走;对于属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收纳范围内的点源污染,可采用铺设管网,将污水汇集到所在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对于无法纳入乡镇截污管网的村庄点源主要通过SMART“新麦田”村级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截污处理,并在后端加设一体化人工湿地模块,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步骤3)底质改良:采用固载化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富营养化的底泥进行降解和修复;上述步骤通过底质改良,采用一种固载化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实现河道底质改良,可在基本不破坏水体底泥自然环境条件下,对富营养化的底泥进行降解和修复。能够在激活原有底泥环境中土著微生物的同时,引入多种特效微生物及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来提高生物活性,因而可在原地快速分解黑臭污泥中的多种污染物,减少底泥内源污染,消除黑臭。步骤4)流域原位处理:通过设置曝气设备以及在流域内加设载体化生物填料,对水体进行富氧处理;上述步骤通过流域原位处理:经设置曝气设备,并在流域内加设载体化生物填料,通过对水体进行富氧,削减耗氧性物质,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减轻水体污染负荷。步骤5)构建水生态系统:在经上述治理后的流域内构建水生态体系,通过建立的所述水生态系统直接吸收淤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水体的自净。上述步骤通过水生态构建,在流域内构建水生态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水系连通:将治理的小流域黑臭水体所在水系与其他水系连通;步骤2)截污治污:对治理的所述小流域黑臭水体造成污染的污染点源进行处理;步骤3)底质改良:采用固载化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富营养化的底泥进行降解和修复;步骤4)流域原位处理:通过设置曝气设备以及在流域内加设载体化生物填料,对水体进行富氧处理;步骤5)构建水生态系统:在经上述治理后的流域内构建水生态体系,通过建立的所述水生态系统直接吸收淤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水体的自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水系连通:将治理的小流域黑臭水体所在水系与其他水系连通;步骤2)截污治污:对治理的所述小流域黑臭水体造成污染的污染点源进行处理;步骤3)底质改良:采用固载化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富营养化的底泥进行降解和修复;步骤4)流域原位处理:通过设置曝气设备以及在流域内加设载体化生物填料,对水体进行富氧处理;步骤5)构建水生态系统:在经上述治理后的流域内构建水生态体系,通过建立的所述水生态系统直接吸收淤泥和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进行水体的自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流域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智能化管理:采用计算机云系统对全流域内的设备进行集中控制管理。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邓诗慧王俊安魏维利李玲文一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