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伸剥离压敏粘合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5388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9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所述粘合带包括与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背衬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各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所述粘合带可为光学透明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描述了一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制备所述粘合带的方法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
技术介绍
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已用于将制品粘合至基材。所述制品通常为吊钩、夹具、挂钩或球棒车(caddie),且所述基材通常为壁的表面。可通过拉伸所述粘合带而将制品从基材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所述粘合带包括与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相邻的背衬层。所述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各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所述粘合带可为光学透明的。在第一方面,描述了一种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和(B)至少一个与背衬层的主表面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该聚(亚烷基)共聚物为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方法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85%的透光率。该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在第二方面,描述了一种制品。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和粘合至所述第一基材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C)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基材的拉袢。拉引所述拉袢将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剥离所述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该聚(亚烷基)共聚物为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方法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85%的透光率。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制品包括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将所述第一基材结合至所述第二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以及(C)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中至少一者的拉袢。拉引所述拉袢使所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所述粘合带。当拉引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该聚(亚烷基)共聚物为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方法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85%的透光率。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各自包含聚异丁烯材料。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使两个基材结合以及分离(decoupling)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粘合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之间,使得粘合带将第一基材结合至第二基材。所述粘合带包括(A)背衬层、(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以及(C)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中至少一个的拉袢。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该聚(亚烷基)共聚物为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方法测得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85%的透光率。该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和第二压敏粘合剂层各自包含聚异丁烯材料。所述方法还包括拉引粘合带的拉袢以从所述第一基材、从所述第二基材,或从所述第一基材和所述第二基材两者剥离所述粘合带。在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粘合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聚(亚烷基)共聚物,该聚(亚烷基)共聚物为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可聚合反应混合物包含(1)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第一烯烃,以及(2)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的第二烯烃。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包含所述聚(亚烷基)共聚物的背衬层浇铸在第一支承层和第二支承层之间,使得所述背衬层具有基于ASTM D1003-07的不大于5%的雾度和至少85%的透光率。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设置。该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意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实施例或每种实施方式。以下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和实例将更具体地说明这些实施例。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所做的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示例性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的示意图。图2为示例性的制品的示意图,所述制品包括使用图1所示例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基材。图3为另一示例性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的示意图。图4为另一示例性的制品的示意图,所述制品包括使用图3所示例的可拉伸剥离的粘合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基材。虽然本专利技术可修改为各种修改形式和替代形式,但其具体的方式已以举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将会作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目的并不是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所述的具体实施例。相反,其目的在于涵盖落入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形式、等同形式和替代形式。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描述了粘合带、包括所述粘合带的制品、制备所述粘合带的方法,以及所述粘合带的用途。更具体地讲,所述粘合带包括背衬层和至少一个与背衬层的主表面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的背衬层通常为光学透明的。在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背衬层加上各个压敏粘合剂层为光学透明的。该至少一个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在粘合带被粘合至基材之后,可通过拉伸去除粘合带。如本文所用,术语“粘合剂”和“压敏粘合剂”以及“PSA”可互换使用。同样地,术语“粘合剂层”和“压敏粘合剂层”以及“PSA层”可互换使用。术语“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9.06.04 US 61/184,2131.一种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
背衬层,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方法ASTM 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
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85%的透光率,所述背衬层包含聚(亚烷基)共聚
物,所述聚(亚烷基)共聚物包含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反应混合
物包含:
(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
(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以及
至少一个与所述背衬层的主表面相邻的压敏粘合剂层,所述
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
其中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聚异丁烯材料为固化
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压敏粘合剂层还包含
增粘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压敏粘
合剂层包含:(a)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和(b)增粘树脂,所述增粘树脂的量
基于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固体含量计在0至小于10重量%范围内,其中
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包含重均分子量范围为75,000克/摩尔至4,200,000
克/摩尔的第一聚异丁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第一聚异丁烯的存在
量基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的总重量计等于至少90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压敏粘
合剂层包含:(a)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其量基于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固体
含量计在40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和(b)增粘树脂,其量基于所
述粘合剂层的总固体含量计在10重量%至60重量%的范围内,其中所
述聚异丁烯材料包含重均分子量范围为85,000克/摩尔至4,200,000克/
摩尔的第一聚异丁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第一聚异丁烯的存在
量基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的总重量计等于至少9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压敏粘
合剂层包含:(a)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和(b)增粘树脂,所述增粘树脂的量
基于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固体含量计在0至小于10重量%的范围内,其
中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包含:(i)第一聚异丁烯,其重均分子量在200,000
克/摩尔至4,200,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并且其量基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
的总重量计在50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和(ii)第二聚异丁烯,其
重均分子量在1,000克/摩尔至80,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并且其量基于所
述聚异丁烯材料的总重量计在10重量%至50重量%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压敏粘
合剂层包含:(a)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和(b)增粘树脂,所述增粘树脂的量
基于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固体含量计在0至小于10重量%的范围内,其
中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包含:(i)第一聚异丁烯,其重均分子量在300,000
克/摩尔至4,200,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并且其量基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
的总重量计在10重量%至40重量%的范围内,(ii)第二聚异丁烯,其重
均分子量在大于50,000克/摩尔至250,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并且其量基
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的总重量计在50重量%至70重量%的范围内,(iii)
第三聚异丁烯,其重均分子量在1,000克/摩尔至50,000克/摩尔的范围
内并且其量基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的总重量计在10重量%至20重量%
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压敏
粘合剂层包含:(a)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其量基于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固
体含量计在70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和(b)增粘树脂,其量基于
所述粘合剂层的总固体含量计在10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其中
所述聚异丁烯材料包含:(i)第一聚异丁烯,其重均分子量在100,000克
/摩尔至4,200,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并且其量基于所述聚异丁烯材料的
总重量计在10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和(ii)第二聚异丁烯,其重
均分子量在30,000克/摩尔至75,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并且其量基于所
述聚异丁烯材料的总重量计在70重量%至90重量%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聚(亚
烷基)共聚物的比重在0.86至0.91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每个压敏
粘合剂层为光学透明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粘合
带包括所述背衬层、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
剂层,以及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二主表面相邻的第二压敏粘合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粘合带,其中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
不同于所述第二压敏粘合剂层。
15.一种制品,所述制品包括:
第一基材;和
粘合至所述第一基材的粘合带,所述粘合带包括:
(A)包含聚(亚烷基)共聚物的背衬层,所述聚(亚烷基)共聚物
包含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物的聚合产物,所述第一可聚合反应混合
物包含:
(1)第一烯烃,其选自乙烯、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和
(2)第二烯烃,其选自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1,2-烯烃,
其中所述背衬层具有使用ASTM D1003-07测得的不大于
5%的雾度和等于至少85%的透光率;
(B)与所述背衬层的第一主表面相邻的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其
中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包含聚异丁烯材料;和
(C)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基材的拉袢,其中所述拉袢的拉引使所
述粘合带拉伸,并从所述第一基材剥离所述粘合带,其中当拉引所
述拉袢时,所述粘合带在第一方向上可拉伸至少50%而不断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压敏粘合剂层是
光学透明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聚异
丁烯为固化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中所述压敏
粘合剂层还包含增粘树脂。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品,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维韦克·巴哈蒂图凡·T·特朗杰弗里·O·伊麦斯兰德迈克尔·D·德特曼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