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造粒塔的粉尘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33070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造粒塔的粉尘回收装置,包括有上下端开口的壳体(3)和集液槽(2),所述壳体(3)的下端套置于造粒塔(1)的顶部出气口(11)上,在壳体内腔(31)中以上下间隔地安装有多层喷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腔(31)中且位于喷淋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可吸收水雾的除沫器(7),而在所述壳体(3)内且位于除沫器(7)的上方安装有补水喷淋装置,该补水喷淋装置通过管道(21b)与主生产装置工艺废液或新鲜补充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装置顶部设置高效除沫器,可大大减少出气中的雾沫夹带,一方面减少液体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所夹带雾沫中含有大量粉尘,设置除沫器后,除沫率可达到90%以上,可大大降低所带出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洗漆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造粒塔是尿素和复合肥等生产装置的重要设备,它是把尿素或复合肥等需要造粒 的液体肥料制成粒状产品的设备。造粒塔一般为圆柱形,高度和塔径随生产负荷大小 而定。融熔尿素或复合肥由熔融泵送至塔顶的旋转喷头,在下落过程与逆流上升的空 气换热冷却、凝固成固体颗粒。在造粒塔顶排放气中就会夹带有不可忽视的粉尘。近 年来,大多数尿素或复合肥等相关企业不断进行增产节能改造,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 高,因新建造粒塔投资大,很多厂家依然用原有的造粒塔,这样会造成尿素或复合肥 等产品粒子温度偏高,成品带氨味、易结块,影响销售。所以很多企业在塔外设制强 制通风装置,虽然解决了温度问题,但又造成造粒塔顶排放的粉尘含量更大,并飘落 在周边的建筑或地面上,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 境污染。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0720020576.X的中国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结构,其结 构包括有壳体,在壳体上端设出气口,壳体下端设置进气口,壳体内由上而下依次安 装第一喷淋装置、第一折流装置,第二喷淋装置和第二折流装置,第一喷淋装置由多 根喷淋管连接构成,每根喷淋管上安装多个喷头,所有喷淋管均与供水管连接,第二 喷淋装置由多根水管连接构成,每根水管上安装多个喷淋头,所有根水管均与上水管 连接,上水管的下端与储液箱连接,上水管上安装主循环泵,储液箱与下水管连接, 下水管的另一端与集液槽连接,集液槽位于壳体的下方。它采用多层折流板和多层喷 淋装置对尿素造塔产生的粉尘进行回收处理,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阻力大、泡沫塑 料易堵、雾沫夹带严重,所需循环液量大,浓度低,除尘效果较差的缺陷,从而达到 除尘回收的目的,能有效地降低污染。但其缺点是结构过于复杂,制造部件多、组装 麻烦,费时费工,由于部件多而制作成本高。所以其设计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且制作成本低的用于造粒塔的粉尘回收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造粒塔的粉尘回收装 置,包括有上下端开口的壳体和集液槽,所述壳体的下端套置于造粒塔的顶部出气口 上,在壳体内腔中以上下间隔地安装有多层喷淋装置,该喷淋装置通过管道与循环水 泵的出水口相连通,而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集液槽相连通,所述集液槽位于 喷淋装置的下方,并通过管道与主生产装置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腔中 且位于喷淋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可吸收水雾的除沫器,而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除沫器的 上方安装有补水喷淋装置,该补水喷淋装置通过管道和主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工艺废液 或新补充水相连通。作为改进,所述喷淋装置其每层包括有喷淋主管和喷淋支管,喷淋支管与喷淋主 管相连通,在喷淋支管上间隔地分布有雾化喷头,而喷淋主管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相 连接。再改进,所述喷淋支管以水平相互间隔、平行地排列在一起,所述喷淋主管位于 喷淋支管的中部分别与各喷淋支管连通在一起。再改进,所述集液槽通过管道与循环槽相连通,而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 道与循环槽相连通,所述集液槽通过管道经循环槽再通过管道与主生产装置相连通。再改进,所述多层喷淋装置的数目可优选为3至6层。再改进,所述除沫器以覆盖式设置于喷淋装置的上方,其为可以使气体和液体分离 的隔层。再改进,在所述壳体内腔中且位于补水喷淋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安装防护网。 再改进,所述补水喷淋装置包括有补水喷淋主管和补水喷淋支管,补水喷淋支管与 补水喷淋主管相连通,在补水喷淋支管上间隔地分布有补水喷淋头,而补水喷淋主管 通过管道与主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工艺废液或新补充水相连通。 。再改进,所述补水喷淋支管以水平相互间隔、平行地排列在一起,所述补水喷淋 主管位于补水喷淋支管的中部分别与各支管连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造粒塔粉尘回收装置直接置于造粒 塔顶部,采用湿法回收,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2、造粒塔粉尘洗涤回收系统采用 雾化喷头雾化吸收,不增加冷却空气流动阻力。可不外设通风设备,减少动力设备消 耗。同时在喷头层上方设置收水装置,防止雾化液滴飘出造成二次污染,粉尘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3、洗涤液采用新补充水(如蒸汽冷凝液)或主生产装置中所产生工艺冷凝废液,充分利用主生产装置产生的水,吸收提浓后回主生产装置进行回收,尽量减少新鲜水用量。4、结构更简单,外壳内仅设3-6层喷淋层;5、装置顶部设置高效除 沫器,可大大减少出气中的雾沫夹带, 一方面减少液体损失,另一方面由于所夹带雾 沫中含有大量粉尘,设置除沫器后,除沫率可达到90%以上,可大大降低所带出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尿素造粒塔的粉尘回收装置,包括有上下端开 口的壳体3和集液槽2,所述壳体3的下端套置于造粒塔1的顶部出气口11上,在壳体内 腔31中上下间隔地安装有3至6层喷淋装置,该喷淋装置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22的出水 口相连通,而循环水泵2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集液槽2相连通,集液槽2位于喷淋装置 的下方,并通过管道与主生产装置相连通。在壳体内腔31中且位于喷淋装置的上方设 置有可吸收水雾的除沫器7,该除沫器7以覆盖式设置于喷淋装置的上方,其为可以使 气体和液体分离的隔层。该隔层一般为塑料板片组装而成,板片角度可以根据情况需 要进行调整,夹带有液体雾沫的气体在通过隔层时,夹带的液体雾沫撞击塑料板片, 使其流向改变,流速减缓,从而使液体雾沫逐渐聚积成液滴落下,从而达到可以使气 体和液体分离的目的。而在壳体3内且位于除沫器7的上方安装有补水喷淋装置,该补 水喷淋装置通过管道21b再经循环泵与主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工艺废液或新补充水相连 通。每层喷淋装置包括有喷淋主管5和喷淋支管6,喷淋支管6与喷淋主管5相连通,在 喷淋支管6上间隔地分布有雾化喷头61 ,而喷淋主管5通过管道5a与循环水泵22相连 接。喷淋支管6以水平相互间隔、平行地排列在一起。喷淋主管5位于喷淋支管6的中部 分别与各喷淋支管6连通在一起。集液槽2通过管道2c与循环槽21相连通,而循环水泵 2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22a与循环槽21相连通。集液槽21通过管道2c经循环槽21再通过管 道21b与主生产装置相连通。在壳体内腔31中且位于补水喷淋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安装 防护网4,见图1所示。而补水喷淋装置包括有补水喷淋主管8和补水喷淋支管9,补水 喷淋支管9与补水喷淋主管8相连通,在补水喷淋支管9上间隔地分布有补水喷淋头91, 而补水喷淋主管8通过管道8a和循环泵与主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工艺废液或新补充水相连 通。补水喷淋支管9以水平相互间隔、平行地排列在一起,见图2所示,所述补水喷淋 主管8位于补水喷淋支管9的中部分别与各支管连通在一起。当然喷淋装置除34层外, 还可以是1至2层或更多层,具体可按设计要求而定。壳体3由不锈钢薄钢板制作,为保 证壳体3强度,其外部用槽钢或工字钢加固,与整体用不锈钢厚板相比,可大幅度降低 设备投资。还有粉粉尘洗涤回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造粒塔的粉尘回收装置,包括有上下端开口的壳体(3)和集液槽(2),所述壳体(3)的下端套置于造粒塔(1)的顶部出气口(11)上,在壳体内腔(31)中以上下间隔地安装有多层喷淋装置,该喷淋装置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22)的出水口相连通,而循环水泵(2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集液槽(2)相连通,所述集液槽(2)位于喷淋装置的下方,并通过管道与主生产装置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腔(31)中且位于喷淋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可吸收水雾的除沫器(7),而在所述壳体(3)内且位于除沫器(7)的上方安装有补水喷淋装置,该补水喷淋装置通过管道(21b)和主生产装置所产生的工艺废液或新补充水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献彭本成王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