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20630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07 0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通过交通量和交通组成分析,获取车辆轴载分布和最大轴载;根据不同轴载作用下的弯沉实测,确定适用于重载交通的轴载换算关系式;试验获取重载交通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应力、变形及疲劳特性;合理选用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交通荷载与土基的设计参数;进行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各结构层厚度;进而,计算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路面极限承载力;判断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路面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要求,如果是,修改或优化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确定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输业中的公路浙青路面设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已经建成通车的高等级公路中,90%以上是以半刚性材料为基层、浙青混凝土为面层的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具有较高的强度与承载力、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为实现“强基薄面”的结构提供了可靠保证。鉴于半刚性基层材料自身固有的特性,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反射裂缝,进而影响浙青路面的质量,降低浙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和减少半刚性浙青路面反射裂缝,人们从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许多处理措施,例如增加基层材料中的粗骨料含量并严格设计级配,增加浙青面层厚度等,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经济、合理地解决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的开裂等病害问题。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由于其基层材料(浙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等)的刚度较小,同时可以吸收部分层底拉应力,大大减少路面开裂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解决浙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近年来在高速公路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浙青路面是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层状体系,共同抵御行车荷载及自然环境的综合作用。我国现行的浙青路面设计方法是以设计交通荷载(累计当量轴次)条件下路面结构承载力(总体刚度)和浙青层或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疲劳开裂破坏为设计指标的, 基于这一理念,将公路上行驶的不同车辆(轴载)按路面损坏等效的原则换算成标准轴载的作用进行计算分析。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上实际运行的货车重载、超载情况严重,轴载大于130KN的大量存在。浙青路面常常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早期破坏现象。我国现行《公路浙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浙青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并给出了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各种车型的不同轴载应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进行设计,并给出了换算公式。《公路浙青路面设计规范》3. 1.2 第3条还指出这些轴载换算公式“适用于单轴轴载小于或等于130kN的各种车型的轴载换算”。对于重载条件下(轴载大于130KN)的轴载换算公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了浙青路面设计中无章可循的局面,不同设计人员采用的计算参数不统一,不能实际反映浙青路面的应力应变状态和实际工作情况。这种对于重载交通轴载换算方法的失误是造成许多浙青路面的设计结果与实际运行状态不一致,导致早期破坏的原因之一。同时,为了应对重(超)载交通问题,浙青路面结构的面层厚度不断加厚。这样, 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在受力特点上明显有别于半刚性基层浙青路面,有其自身的特点,现行规范的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重载交通条件下的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方法,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设计方法,保证了浙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安全性和耐久性, 详见下文描述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浙青路面承受的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情况获取车辆轴载分布,通过所述车辆轴载分布获取最大轴载;(2)判断所述最大轴载是否属于重载交通,如果是,同时执行步骤(3)和步骤; 如果否,流程结束;(3)根据重载交通现场实测得到的不同轴载作用下的实际弯沉值,经过分析计算, 得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关系式;(4)对重载交通条件下浙青路面材料和土基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试验,获取浙青路面材料的应力与变形特性以及疲劳特性;(5)获取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材料、交通荷载与土基的设计参数;(6)重载交通条件下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7)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8)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各结构层厚度;(9)根据所述各结构层厚度和所述重载交通条件下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计算所述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路面极限承载力;(10)判断所述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所述路面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要求,如果是,执行步骤(11);如果否,重新执行步骤(7);(11)修改或优化所述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确定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流程结束。其中,步骤(3)中的所述根据重载交通现场实测得到的不同轴载作用下的实际弯沉值,经过分析计算,得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关系式;1)通过对重载交通现场的实际弯沉值进行检测,获取不同轴载作用下浙青路面的路表弯沉值;2)通过分析轴载对路表弯沉值的影响,获取弯沉比系数b与轴载P的函数关系式;_ Jl.076P < UQKN“ [0.001584(^ - 13θ) +1.076 i5 φ UOKNP为轴载(KN) ;b为弯沉比系数;3)建立基于实测弯沉等效的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关系式;权利要求1.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浙青路面承受的交通量和交通组成情况获取车辆轴载分布,通过所述车辆轴载分布获取最大轴载;(2)判断所述最大轴载是否属于重载交通,如果是,同时执行步骤(3)和步骤;如果否,流程结束;(3)根据重载交通现场实测得到的不同轴载作用下的实际弯沉值,经过分析计算,得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关系式;(4)对重载交通条件下浙青路面材料和土基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试验,获取浙青路面材料的应力与变形特性以及疲劳特性;(5)获取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材料、交通荷载与土基的设计参数;(6)重载交通条件下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7)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8)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各结构层厚度;(9)根据所述各结构层厚度和所述重载交通条件下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受力特性分析,计算所述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路面极限承载力;(10)判断所述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和所述路面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要求, 如果是,执行步骤(11);如果否,重新执行步骤(7);(11)修改或优化所述初拟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确定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流程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所述根据重载交通现场实测得到的不同轴载作用下的实际弯沉值,经过分析计算,得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的轴载换算关系式;1)通过对重载交通现场的实际弯沉值进行检测,获取不同轴载作用下浙青路面的路表弯沉值;2)通过分析轴载对路表弯沉值的影响,获取弯沉比系数b与轴载P的函数关系式; _ Jl.076p < uqk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所述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都小于本层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值,并且路面极限承载力大于最大轴载,则直接采用所述初拟的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如果所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某一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大于本层材料的设计抗拉强度值或路面极限承载力小于最大轴载,则重新执行步骤(7),增大结构层厚度或改用其它结构层材料;如果所述重载交通柔性基层浙青路面结构的所述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小于本层材料的设计抗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田王晓华孙吉书熊文胜靳灿章李海舢严西华董刚杨春风徐青李洪亮候志峰徐桂兴熊军郑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