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306705 阅读:40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5-02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杏鲍菇栽培基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杏鲍菇栽培基料包含下述质量份的原料组份:玉米芯80~90份;麸皮8~12份;玉米粉3.5~5份;石膏0.8~1.2份;碳酸钙0.8~1.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杏鲍菇栽培基料具有成本低,原料易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基料
,具体地说是一种。
技术介绍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又称刺芹侧耳,属于中低温恒温结实型菇类,传统的栽培方法只能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选择在秋末或冬初进行栽培,无法满足市场对杏鲍菇产品的周年消费需求。目前,杏鲍菇栽培基料的配方为棉子壳68 %,甘蔗渣10 %,麦麸20 %,蔗糖1 %,碳酸钙1%,料水比1 1.2,以上为重量百分比。该配方在我国被公认为是栽培杏鲍菇较好的配方之一,但是,该配方中的甘蔗渣在我国北方没有,棉籽壳虽然有,但价格太高,几乎与小麦、玉米的价格一样,使杏鲍菇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其中经常被一些不法商家参砂、 参土、发霉变质的棉籽壳等,给生产者造成较大损失。针对上述杏鲍菇周年生产和栽培材料短缺严重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积极加以研究和创新,以开发一种原料成本低、来源丰富的杏鲍菇栽培基料,解决杏鲍菇栽培基料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杏鲍菇栽培基料,具有成本低,原料易得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杏鲍菇栽培基料,所述杏鲍菇栽培基料包含下述质量份的原料组份玉米芯 80 90份麸皮8- 12份玉米粉3.5 5份石膏0.8 1. 2份碳酸钙0.8 1. 2份进一步,所述质量份的原料组份为玉米芯84份麸皮10份玉米粉4份石膏1份碳酸钙 1份。进一步,所述基料的含水量为60 6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上述杏鲍菇栽培基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杏鲍菇栽培基料具有成本低,菌株生长快的特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杏鲍菇栽培基料制备方法,按上述任一种培养基称取原料,碳酸钙单独放入水中, 把其他组分充分混合拌勻,然后将碳酸钙形成的石灰水加入混合均勻。进一步,混合均勻后的含水量为60 65%,pH为6. 5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培养料的配制开发出了以玉米芯为主料的杏鲍菇栽培基料,玉米芯同比木屑、 棉籽壳等原材料营养成分高,各种微量元素及碳氮比更适合杏鲍菇生长,不需配制更多的辅料,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秆资源,降低了生产原料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减少了因农民焚烧农作物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在生产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做到了日产5吨鲜菇,周年不间断供应市场。2、吸水性强、转化率高玉米芯属颗粒状,有丰富的海绵体,吸水性强,一般杏鲍菇栽培料水分为58% — 65%,而玉米芯为主的栽培基料可达70%以上,能充分供给子实体生长所需水分,分化快、转化率高,一般杏鲍菇栽培袋重量按照国标原材料水分计算,每袋干料重0. 5公斤,能生长0. 2-0. 3公斤杏鲍菇,生物转化率为40% -60% ;而玉米芯为主料每袋干料只需0. 4公斤,能生长0. 35-0. 45公斤杏鲍菇,生物转化率为87% -115%;而且菇柄长达20多厘米,菇体白嫩,口感清脆,产品质量高。3、透气性好,缩短生长周期玉米芯颗粒状均勻,装袋松紧度适合,具有很强的透气性能,菌丝体生长速度快,有利于转化,缩短了生长周期,同等条件环境下,常规杏鲍菇栽培袋发菌周期为30-40天,而本专利技术的栽培基料的发菌期仅需20-25天。4、高效节能以玉米芯为主料栽培杏鲍菇,生产成本低,发菌期短,转化率高,增加了年周转次数,常规的配方年可生产10轮,而该配方可生产13轮,节约了发菌成本,提高了设备及出菇车间的周转率。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杏鲍菇栽培基料,包含下述质量份的原料组份玉米芯84份、麸皮10份、玉米粉4 份、石膏1份、碳酸钙1份。上述原料用水润湿,杏鲍菇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不超过70%。杏鲍菇栽培基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上述组分称取原料,其中碳酸钙单独放入水中,把其他组分充分混合拌勻,然后将碳酸钙形成的石灰水加入混合均勻。上述原料混合均勻后的含水量不超过70%,优选为60 65%。pH值装袋前调至6. 5 7。将上述实施例的杏鲍菇栽培基料与现有的采用棉籽壳为主要原料的栽培基料作为对比例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设计按照配方配比,每个配方lOOKg,重复三次,春季、秋季试验重复一样,每个配方重复试验3次。试验内容1、菌丝生长情况及产量测定接种后每日上下午分别观测记录不同配方菌丝萌发及长势、生长速度等。产量测定剔除掉所有污染袋等不能记产的废袋后,采用生物学效率方法作比较。2、形态和产量评价按供试配方准确称量培养料,搅拌均勻后装入14cmX^cm,厚0. 04cm聚丙烯折角塑料袋。每袋装干料300g,高压灭菌,压力为0. 15兆帕,持续2. 5h。在无菌条件下将栽培袋一头接入2级种。接种后的栽培袋立即移入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C左右,避光培养。栽培袋内菌丝长满后,再培养7天,使菌丝进一步成熟,再将栽培袋移入出菇房,解开塑料绳,将袋口轻轻上提,并使其微微张开,保持菇房温度在15 18°C,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待袋内菌丝开始形成原基并伸出袋口后,增加空间湿度,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85% 90%。菇体成熟后即可采收,采收时测量菌柄长度,菌盖直径,菇体个数和每袋杏鲍菇重量。3、品质评价试验3. 1供试样品采用上述两种原料栽培的杏鲍菇产品,风干样。3. 2氨基酸测定用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杏鲍菇氨基酸含量,测试依据为 NY/S0P102。3. 3常规营养成分测定蛋白质含量用GB/T15673-1995凯氏定氮法测定;脂肪含量用GB/T15674-1995索氏提取法测定;总糖含量用GB/T15672-1995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 粗纤维含量用GB/T5009-1985酸碱醇醚洗涤法测定。3. 4微量元素测定铁、钙、锌的含量用Varina-220型原子吸收分析仪测定。结果与分析1、不同配方对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栽培基料上杏鲍菇菌丝均能生长,而且本实施例的菌丝生长势和生长速度优于对比例,本实施例比对比例略快1 2天。2、不同配方对杏鲍菇产量(生物学效率% )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栽培基料上杏鲍菇产量差异不大。不同配方在不同栽培季节的栽培效果不同,秋栽产量普遍高于春栽产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杏鲍菇属于低温型菌株,秋季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有利于杏鲍菇的出菇期延长,所以产量就高。相反,杏鲍菇在春栽出菇期间,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出菇期缩短, 产量普遍减少。3、子实体形态比较本实施例与对比例的杏鲍菇形态大小略有不同,用玉米芯栽培的每袋个数多,个略小;用棉籽壳栽培的个数少,个大。菌肉硬实度、口感、耐储藏等也区别不大。4、品质分析4. 1氨基酸含量与组成本实施例与对比例栽培的杏鲍菇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3. 06mg和12. 72mg。在氨基酸组成中,均能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5. 52mg和5. 5mg。4. 2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本实施例与对比例栽培的杏鲍菇蛋白质分别为18. 3%和20.5%,脂肪含量分别为3. 78%和3. 12%,多糖含量分别为为6. 4%和5. 9 %,粗纤维含量分别为14. 45%和 13. 30%,灰分含量分别为5. 7%和6. 0%。4.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功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澳坤量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3年02月28日 10:06
    产量怎样,产出比是多少,太笼统
    0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