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体外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0264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永磁体外转子,包括转子壳以及均布在转子壳内圆周上的磁瓦,磁瓦与转子壳的接触面涂有厌氧胶层,其特征在于磁瓦与磁瓦之间缝隙的内圆间距小于外圆间距,磁瓦与磁瓦之间的缝隙内夹有弹簧片,使弹簧片达到径向限位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弹簧片从缝隙溢出,保证了磁瓦的径向和轴向稳定性,加大了磁瓦与转子壳配合的张紧力,具有结构合理、降低电机不合格率,提高电机性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永磁体外转子落。
技术介绍
在当前机电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提高电机的性能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电机动力的根本,电机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电机中常用的永磁体外转子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转子壳、弹簧片和磁瓦,转子壳内圆周上均布设有磁瓦,磁瓦与磁瓦之间经其缝隙内设有的弹簧片相连接,弹簧片呈波浪形,磁瓦与转子壳之间是通过弹簧片的张紧力配合,其不足一是由于弹簧片缺少径向限位,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弹簧片经常从缝隙溢出,工艺难度大,严重影响电机的性能;二是由于磁瓦与磁瓦之间的缝隙呈方形(如图3所示),弹簧片在磁瓦与磁瓦之间的缝隙中容易发生窜动,导致磁瓦的可靠性降低,电机故障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性高、性能好、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永磁体外转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永磁体外转子,包括转子壳以及均布在转子壳内圆周上的磁瓦,磁瓦与转子壳的接触面涂有厌氧胶层,其特征在于磁瓦与磁瓦之间缝隙的内圆间距小于外圆间距,磁瓦与磁瓦之间的缝隙内夹有弹簧片,使弹簧片达到径向限位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弹簧片从缝隙溢出。本技术中的磁瓦与磁瓦之间的缝隙断面可呈梯形,保证了磁瓦的径向和轴向稳定性,加大了磁瓦与转子壳配合的张紧力。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弹簧片限制在梯形槽内,由弹簧片产生的张紧力和胶的粘性,使磁瓦和转子壳配合的更加牢固,可靠性提高,有效的防止了磁瓦的径向和轴向窜动,同时还具有结构合理、降低电机不合格率,提高电机性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转子壳1,磁瓦2,弹簧片3,厌氧胶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永磁体外转子,包括转子壳1以及均布在转子壳1内圆周上的磁瓦2,磁瓦2与转子壳1的接触面涂有厌氧胶层4,其特征在于磁瓦2与磁瓦2之间缝隙的内圆间距小于外圆间距,磁瓦2与磁瓦2之间的缝隙内夹有弹簧片3,弹簧片3的波峰数优选为2个,波谷数优选为2个,使弹簧片3达到径向限位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弹簧片从缝隙溢出。本技术中的磁瓦2与磁瓦2之间的缝隙断面呈梯形,保证了磁瓦2的径向和轴向稳定性,加大了磁瓦2与转子壳1配合的张紧力。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不但保证了磁瓦2的径向和轴向稳定性,还具有结构合理、可靠牢固、安装方便、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可以使弹簧片3限制在梯形口内,由弹簧片3产生的张紧力和胶的粘性,使磁瓦2和转子壳1配合的更加牢固,可靠性提高,有效的防止了磁瓦2的径向和轴向窜动,同时还具有结构合理、降低电机不合格率,提高电机性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体外转子,包括转子壳以及均布在转子壳内圆周上的磁瓦,磁瓦与转子壳的接触面涂有厌氧胶层,其特征在于磁瓦与磁瓦之间缝隙的内圆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民贵献国宋代奎武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克莱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