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302163 阅读:5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7 05:40
一种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两部分,室外侧是指新鲜空气、部分新风+回风的混合空气从土壤中取冷过程中涉及的系统结构,室内侧是指经地道处理后的空气在室内释冷过程中涉及的系统结构,室内侧和室外侧相连形成流通的地道风降温系统。采用置换通风的末端形式结合地道风降温,提高了室内的舒适度。土壤-空气换热埋管可布置在建筑地基范围内,从而降低了系统初投资、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并扩大了应用范围;冷凝水排除和地道清扫装置提高了室内空气品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该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优化了地道风降温系统的季节运行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能效系数,使得系统运行更加可靠、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通风降温节能
,具体涉及的是地道风降温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低投资、高能效提高住宅建筑舒适性的降温系统及其运行方式。
技术介绍
地道风降温技术是一种通过地埋管道将空气与土壤进行热交换进而达到降温目的的建筑节能技术。一方面,利用土壤的蓄冷特性,将土壤作为天然冷源为住宅供冷 ’另一方面,与传统空调相比,系统能效系数(COP)大大提高。基于低投入、高能效的特点,地道风降温系统应用于住宅空调领域中具有较高的节能潜力和经济效益,有其研究推广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现有地道风降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1)凝结水排除问题。空气在地道中的降温处理过程是干工况和湿工况相结合的过程,势必在地道内形成凝结水。少量的凝结水是有助于空气和土壤的换热,但是长期积蓄过多,地道内易生菌、发霉,影响空气品质;(2)地道清扫问题。开式的地道易招引虫、鼠,地道长期使用易积灰积尘,影响空气品质;(3)地道埋管选址问题;对于既有建筑,在建筑周围空余地埋设地埋管道,增加了埋管成本;(4)地道风降温系统运行控制方式。为降低系统能耗、实现更好的节能,开发合理的地道风降温系统及其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侧和室外侧两部分;室外侧是指新鲜空气、部分新风+回风的混合空气从土壤中取冷过程中涉及的系统结构,室内侧是指经地道处理后的空气在室内释冷过程中涉及的系统结构,室内侧和室外侧相连形成流通的地道风降温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包括送风口 (9)、回风口(10)、送风管(20)、回风管(11);室外侧包括混风井(1)、进风风机(2)、进风段埋管C3)、土壤-空气换热埋管(4)、积水槽(5)、出风段埋管(6)、送风井(7),室外侧的埋管依次连接;室内侧的回风管(11)在混风井内与室外侧的竖直进风埋管C3)相连;室内侧的送风管00)与吹扫管(16)在出风井内与室外侧的竖直出风埋管(7)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混风井口设置有新风管(13),其与室内侧的回风管(11)在混风井内与室外侧的竖直进风埋管C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送风口(9),采用置换通风的方式,出风速度不高于0. 5m/s,送风口(9)安装高度距地面不高于1. an。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回风口(10)的安装位置位于室内最高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住宅地道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混风井(1)采用混凝土砖砌结构,新风和回风在混风井内混合;其中新风管(13)上装有多叶调节阀(14)用于调节新风风量、末端上装有防虫罩(15)用于防止虫、鼠进入地道;或/和,回风管(11)上装有蝶阀(1 用于调节回风风量;或/和,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洪卫雷勇张静红倪璇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