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72638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它包括设置于厂房端面的通风竖井、开设于所述通风竖井室外侧的取风口、安装于所述取风口的湿帘,其中,所述通风竖井的底部与厂房的地道连通,该地道内设有通风机,所述通风机的出风口面向地道的出风道设置,所述出风道开设有通向厂房室内的送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湿帘降温与地道机械通风系统结合在一起,对室内环境进行通风降温。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是一种高效、并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厂房建筑通风方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空调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 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高品位化的需求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工业 厂房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很多地区的工业厂房在夏季和过渡季节都采用自然通风 形式,以节约建筑运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自然通风虽然节能环保,但是风压、热压动 力小,受室外条件影响大。机械通风虽然可以较大范围的调控室内环境,但是在炎热天气 下,单纯的机械通风无法排除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以及室内产生的热量,尤其是对于进 深较大的工业厂房,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而导致室内热量聚集,生产活动无法正常进 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能满足工业厂房室内的通风要 求,较好的进行室内通风,同时又可以降低工业厂房室内温度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该 系统尤其适用于进深较大的工业厂房。为实现此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它包括设置于 厂房端面的通风竖井、开设于所述通风竖井室外侧的取风口、安装于所述取风口的湿帘,其 中,所述通风竖井的底部与厂房的地道连通,该地道内设有通风机,所述通风机的出风口面 向地道的出风道设置,所述出风道开设有通向厂房室内的送风口。所述地道内设有风机基础,所述通风机安装于风机基础上,风机基础与通风机之 间设有减震垫。所述通风机与地道之间的间隙处用不透气材料封堵。所述通风竖井相对于地道单侧设置或相对于地道两端对称设置。所述送风口通过埋地风管连接所述出风道,送风口和埋地风管之间通过消声弯头 连接。所述送风口选择不锈钢格栅风口,不锈钢格栅风口上沿与地面平齐。所述送风口选择四面百叶送风口,该四面百叶送风口顶部高出地面250mm。本技术将湿帘降温与地道机械通风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室内环境进行 通风降温。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是一种高效、并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厂房建筑通风 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四面百叶送风口结构剖面图;图4为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地面格栅送风口结构剖面图;图5为实施例1中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百叶取风口、2-湿帘、3-通风竖井、4-地道、5-通风机、6-风机基础、7-软 管、8-出风道、9-风管、10-方形风口、11-埋地风管、12-消声弯头、13-送风口,图中箭头表 示空气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它包括设置于厂房端面的通风竖 井3、开设于通风竖井3室外侧的取风口、安装于取风口的湿帘2,该取风口优选为百叶取风 口 1,其中,通风竖井3的底部与厂房的地道4连通,该地道4内设有混凝土材质的风机基础 6,通风机5安装于风机基础6上,风机基础6与通风机5之间设有减震垫。通风机5与地 道4之间的间隙处用不透气材料封堵,以免送风发生回流,通风机5的出风口面向地道4的 出风道8设置,出风道8开设有通向厂房室内的送风口 13。送风口 13通过埋地风管11连 接出风道8,送风口 13和埋地风管11之间通过消声弯头12连接。该送风口 13选择不锈钢 格栅风口,不锈钢格栅风口上沿与地面平齐;或者选择四面百叶送风口,该四面百叶送风口 顶部高出地面250mm左右。上述技术方案中,通风机5优选为混流通风机,混流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软管7连 接风管9,风管9的出风端设置方形风口 10,用以提高送风效率。埋地风管11埋地前需进 行防腐处理,可采用内壁刷防锈漆一遍、外壁刷防锈漆一遍、石油浙青漆一遍、外缠离心玻 璃布保护的方法。具体实施中根据厂房的大小和尺寸,可以选择单侧布置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 (即通风竖井3相对于地道4单侧设置),或对称布置两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即通风 竖井3相对于地道4两端对称设置)。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1为单侧布置地道湿帘送风降 温系统,这种方式适用于进深方向距离较短的厂房,在地道一侧设置混流通风机,当室内需 要进行通风降温时,开启风机和湿帘系统,将室外空气经湿帘系统降温后,通过地道送入室 内。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2为对称布置两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布置方式为厂房两端面 均设有通风竖井3,两通风竖井3通过地道4连通,地道4的两端均设有通风机5。这种方 式适用于厂房进深方向距离较长时,此时只在地道4 一侧设置混流通风机无法提供足够的 动力,因此需在地道4的两端均设置混流通风机。当室内需要进行通风降温时,厂房两端的 混流通风机和湿帘系统同时开启,将室外空气经湿帘系统降温后,通过地道4送入室内,有 效改善厂房内部的热环境。本技术的室外空气降温过程在湿帘2内完成,水流经湿帘2在湿帘2表面形 成水膜,气流流经布满冷却水的湿帘纸时发生热湿交换,空气状态沿等焓线变化而被加湿 冷却,达到降低空气温度的目的。本技术的动力由设置在地道内的混流通风机提供, 被冷却的室外空气在混流通风机产生的负压作用下,经由湿帘进入通风竖井和地道送入室 内。本技术的室内送风口沿地道布置,以便于与地道相连,送风口形式可根据人员活动区域要求选择,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员活动区域的舒适性要求。常用送风口形式包括地面送 风口和四面百叶送风口,但不局限于这两种形式。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于厂房端面的通风竖井(3)、 开设于所述通风竖井⑶室外侧的取风口、安装于所述取风口的湿帘O),其中,所述通风 竖井⑶的底部与厂房的地道⑷连通,该地道⑷内设有通风机(5),所述通风机(5)的出 风口面向地道⑷的出风道⑶设置,所述出风道⑶开设有通向厂房室内的送风口(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内设有 风机基础(6),所述通风机( 安装于风机基础(6)上,风机基础(6)与通风机( 之间设 有减震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 与地 道(4)之间的间隙处用不透气材料封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竖井(3)相 对于地道(4)单侧设置或相对于地道(4)两端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13)通过 埋地风管(11)连接所述出风道(8),送风口(1 和埋地风管(11)之间通过消声弯头(12) 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13)选择 不锈钢格栅风口,不锈钢格栅风口上沿与地面平齐。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13)选择 四面百叶送风口,该四面百叶送风口顶部高出地面25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它包括设置于厂房端面的通风竖井、开设于所述通风竖井室外侧的取风口、安装于所述取风口的湿帘,其中,所述通风竖井的底部与厂房的地道连通,该地道内设有通风机,所述通风机的出风口面向地道的出风道设置,所述出风道开设有通向厂房室内的送风口。本技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于厂房端面的通风竖井(3)、开设于所述通风竖井(3)室外侧的取风口、安装于所述取风口的湿帘(2),其中,所述通风竖井(3)的底部与厂房的地道(4)连通,该地道(4)内设有通风机(5),所述通风机(5)的出风口面向地道(4)的出风道(8)设置,所述出风道(8)开设有通向厂房室内的送风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轮飞方进庄炜茜黄丽娟陈耀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