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282143 阅读:4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20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起吊钢丝绳(51)和固定钢丝绳(52),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圆环转向部(10),第一滑轮(41)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起吊钢丝绳(51)穿过第一滑轮(41)连接至起吊装置;第二滑轮(42)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固定钢丝绳(52)穿过第二滑轮(42),固定钢丝绳(52)两端分别与铁塔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向平衡装置,通过固定钢丝绳以及起吊钢丝绳对第一滑轮施加的力使圆环转向部保持在铁塔中心,避免了地滑车与塔脚施工孔位置连接角度不合适问题,消除扭劲。(*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在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方法中,采用内悬浮抱杆进行分解组立铁塔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立塔方法。如图1所示,抱杆3’通过承托系统5’和拉线6’立在已组吊塔身1’上,被吊塔材 2’和抱杆3’顶端各有一个滑轮,组成滑车组7’,起吊钢丝绳10’通过滑车组7’、塔身腰滑车8’、塔底地滑车9’连接至绞磨11’等部件来实现被吊塔材2’的吊装就位,塔材控制线 4’在吊装工程中保证塔材稳定性。地滑车9’通过U环和钢丝绳套固定于其中一条塔腿的施工眼中,一般情况下,高压线路铁塔建设施工环境复杂,许多情况下施工现场绞磨的布置位置和地滑车的受力对铁塔吊装有较大影响,调整地滑车操作麻烦,降低施工效率。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地滑车连接后起吊塔材时,角度不能随吊装调节改变而改变,存在扭劲;2.吊装不同侧面的塔材时,需要更换地滑车的位置,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的转向平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地滑车连接后起吊塔材时,角度不能随吊装调节改变而改变,存在扭劲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起吊钢丝绳和固定钢丝绳,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圆环转向部,第一滑轮与圆环转向部相连接,起吊钢丝绳穿过第一滑轮连接至起吊装置;第二滑轮与圆环转向部相连接,固定钢丝绳穿过第二滑轮, 固定钢丝绳两端分别固定在铁塔上。进一步地,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分别通过连接件与圆环转向部相连接,连接件与圆环转向部之间可相对滑动地相连接。进一步地,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第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圆环转向部连接。进一步地,固定钢丝绳两端分别与铁塔相邻的两条塔腿固定连接,调节装置第二端与铁塔另外两条塔腿中其一相连接。进一步地,调节装置为手扳葫芦。进一步地,连接件为U形件。根据本技术转向平衡装置,通过固定钢丝绳以及起吊钢丝绳对第一滑轮施加的力使圆环转向部保持在铁塔中心,避免了地滑车与塔脚施工孔位置连接角度不合适问题,消除了扭劲。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现有技术铁塔吊装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转向平衡装置铁塔吊装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转向平衡装置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转向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起吊钢丝绳51和固定钢丝绳52,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圆环转向部10,第一滑轮 41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起吊钢丝绳51穿过第一滑轮41连接至起吊装置;第二滑轮42 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固定钢丝绳52穿过第二滑轮42,固定钢丝绳52两端分别固定在铁塔上。 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20,第一滑轮41和第二滑轮42分别通过连接件20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连接件20与圆环转向部10之间可相对滑动地相连接。起吊时,可以调整吊装角度,有效消除扭劲。优选地,连接件20为U形件,受力强度大,安全可靠。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调节装置30,调节装置30第一端通过连接件20与圆环转向部10连接。调节装置30通过调节自带铁链的长度来调整圆环的位置。优选地,调节装置 30为手扳葫芦,安全可靠,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省力。固定钢丝绳52两端分别与铁塔相邻的两条塔腿固定连接,调节装置30第二端与铁塔另外两条塔腿中其一相连接。三端受力在不同的方向上,有效的保持了圆环转向部的平衡。本技术的转向平衡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固定钢丝绳52穿过第二滑轮42,然后将两端固定在相邻两条塔脚上。然后将调节装置30的第二端固定在另外一条塔脚中,调节调节装置自带铁链的长度来调节圆环转向部10的位置。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固定钢丝绳以及起吊钢丝绳对第一滑轮施加的力使圆环转向部保持在铁塔中心,避免了地滑车与塔脚施工孔位置连接角度不合适问题,第一滑轮与圆环转向部之间可以相对滑动,有效的消除了扭劲,在吊装不同侧面的塔材时,由于第一滑轮可以沿圆环转向部滑动一定距离,有效的解决需要频繁移动地滑车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调节装置手扳葫芦可以调节圆环转向部的位置,进一步扩大转向平衡装置一次安装的吊装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起吊钢丝绳(51)和固定钢丝绳(5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圆环转向部(10),所述第一滑轮Gl)与所述圆环转向部 (10)相连接,所述起吊钢丝绳(51)穿过所述第一滑轮Gl)连接至起吊装置;所述第二滑轮0 与所述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所述固定钢丝绳(5 穿过所述第二滑轮(42),所述固定钢丝绳(5 两端分别与铁塔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连接件(20),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0 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20)与所述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所述连接件00)与所述圆环转向部(10)之间可相对滑动地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调节装置(30),所述调节装置(30)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00)与所述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钢丝绳(52)两端分别与所述铁塔的相邻的两条塔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30)第二端与所述铁塔的另外两条塔腿中其一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向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0)为手扳葫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00)为U形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平衡装置,包括第一滑轮(41)、第二滑轮(42)、起吊钢丝绳(51)和固定钢丝绳(52),转向平衡装置还包括圆环转向部(10),第一滑轮(41)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起吊钢丝绳(51)穿过第一滑轮(41)连接至起吊装置;第二滑轮(42)与圆环转向部(10)相连接,固定钢丝绳(52)穿过第二滑轮(42),固定钢丝绳(52)两端分别与铁塔固定连接。根据本技术转向平衡装置,通过固定钢丝绳以及起吊钢丝绳对第一滑轮施加的力使圆环转向部保持在铁塔中心,避免了地滑车与塔脚施工孔位置连接角度不合适问题,消除扭劲。文档编号E04H12/34GK202194429SQ20112032695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吴昊亭, 张奎海, 张朝新 申请人:北京市电力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新张奎海吴昊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