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杆脚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6167 阅读:6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登杆脚扣。该登杆脚扣包括脚蹬板,设置在脚蹬板上的月型板和线杆卡紧半环,脚蹬板包括:第一脚蹬板,至少设有第一通孔排;以及第二脚蹬板,至少设有与第一通孔排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排;第一脚蹬板与第二脚蹬板组合使用形成脚蹬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在脚扣的第一脚蹬板和第二脚蹬板上设置相应的通孔,可以对脚蹬板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鞋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脚扣调节方便,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的维护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登杆脚扣。技术背景 目前使用的登杆脚扣的脚蹬板都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如图I-图2所示,图I为现有技术的一对登杆脚扣,图2为沿图I的A-A方向的视图,可以看出脚蹬板10’与垂直位于脚蹬板10’两侧的臂板17’为一体成型结构,臂板17’上设有脚扣带孔18’。由于脚蹬板10’与臂板17’为一体成型结构,所以脚蹬板10’左右两侧的臂板17’之间的距离无法进行调节。当脚蹬板10’左右两侧的臂板17’之间的距离按照春夏秋季穿绝缘胶鞋时设计,会造成在冬季穿大头鞋或棉胶鞋时脚掌较宽以至脚蹬板10’穿不进去的问题。为了使两臂板17’之间的距离稍微大点,工人们经常用板子臂板17’向外侧扳一些来解决此问题。虽然此方法也能勉强穿上脚扣干活,但是很不舒服,况且夏季使用时就要向内侧再扳回来,长此以往金属疲劳,不仅会造成脚扣的损坏浪费,还隐藏着潜在的危险。为了防止上述危险情况出现,迫切需要一种可以调节的脚扣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登杆脚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登杆脚扣的脚蹬板存在的无法进行宽度调节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登杆脚扣,包括脚蹬板,设置在脚蹬板上的月型板和线杆卡紧半环,脚蹬板包括第一脚蹬板,至少设有第一通孔排;以及第二脚蹬板,至少设有与第一通孔排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排;第一脚蹬板与第二脚蹬板组合使用形成脚蹬板。进一步地,第一脚蹬板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排,第二脚蹬板上还设有与第三通孔排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排。进一步地,第一通孔排和第三通孔排上的通孔交错设置;第二通孔排和第四通孔排上的通孔上下对称并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脚蹬板与第二脚蹬板相对的外侧各设有一个臂板。进一步地,臂板上设有脚扣带孔。进一步地,第一通孔排、第三通孔排与第一脚蹬板的臂板垂直设置。进一步地,第一通孔排与第三通孔排之间的距离不少于第一脚蹬板长度的三分之O进一步地,第一通孔排、第二通孔排、第三通孔排以及第四通孔排各为六个通孔。进一步地,第一脚蹬板与第二脚蹬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进一步地,脚蹬板上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沉孔。本技术采用在脚扣的第一脚蹬板和第二脚蹬板上设置相应的通孔,可以对脚蹬板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鞋子。本技术的脚扣调节方便,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对脚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I中A-A方向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一对脚扣的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组成图3中每一个脚扣中的脚蹬板的第一脚蹬板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b示出了组成图3中每一个脚扣中的脚蹬板的第二脚蹬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例,如图3所示,图3为一对脚扣的结构图。每一个登杆脚扣包括脚蹬板10、设置在脚蹬板10上的月型板20和线杆卡紧半环30,其中脚蹬板10包括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第一脚蹬板11上至少设有第一通孔排13 ;第二脚蹬板12上设有与第一通孔排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排14 ;第一脚蹬板11与第二脚蹬板12组合使用形成脚蹬板10。本技术采用在每一个脚扣的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上设置相应的通孔,通过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整个脚蹬板10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鞋子。本技术的登杆脚扣调节方便,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如图4a-图4b所示,图4a为第一脚蹬板的结构图,图4b为第二脚蹬板的结构图,图4a和图4b中的脚蹬板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脚蹬板。图3中所示的每一个脚蹬板都由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组成,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第一脚蹬板11置于底层,第二脚蹬板12置于上层,将两者重叠后,按照鞋子的宽度对上层和下层的脚蹬板重叠后的宽度进行调整,调整好宽度后用螺栓和螺母通过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对齐的通孔进行固定。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第一脚蹬板11上还设有第三通孔排15,第二脚蹬板12上还设有与第三通孔排15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排16。通过设置第三通孔排15和第四通孔排16,使得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固定的更加牢固。优选地,第一通孔排13和第三通孔排15上的通孔交错设置;第二通孔排14和第四通孔排16上的通孔上下对称并间隔设置。该设置方式保证了脚蹬板的宽度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微调。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均可以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臂板17,也可以只在脚蹬板的一侧设置一个臂板17。如图4-图5所示,第一脚蹬板11与第二脚蹬板12相对的外侧各设有一个臂板17。当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固定后,脚蹬板10在两侧各有一个臂板17,臂板17上设有脚扣带孔18,将脚扣带穿过脚扣带孔18就可以将脚固定在脚蹬板10上。优选地,第一通孔排13、第三通孔排15与第一脚蹬板11的臂板17垂直设置。垂直设置的臂板17更有利于紧紧地将脚固定在脚蹬板10上。上述的在第一脚蹬板11或者第二脚蹬板12上可以只设置一个通孔排,也可以设置多个通孔排。在设置一个通孔排的情况时,每一个通孔排上需要至少两对螺钉穿过两对通孔进行固定,才能够保证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不发生相对移动。优选地,第一通孔排13与第三通孔排15之间的距离不少于脚蹬板10长度的三分之一。通孔排按照上述结构设置的脚蹬板的固定效果更好。具体地,第一通孔排13、第二通孔排14、第三通孔排15以及第四通孔排16各为六个通孔。因为脚蹬板10的宽度有限,每一通孔排设有六个通孔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可以保证每个通孔具有一定大小的直径且各个通孔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优选地,脚蹬板10上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沉孔。当用螺栓和螺母将第一脚蹬板11和第二脚蹬板12固定后,螺栓的顶端置入沉孔内,这样螺栓的顶端面与脚蹬板的表面向平,不会出现咯脚。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在脚扣的第一脚蹬板和第二脚蹬板上设置相应的通孔,可以对脚蹬板的宽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鞋子。本技术的脚扣调节方便,制作工艺简单且成本较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登杆脚扣,包括脚蹬板(10),设置在所述脚蹬板(10)上的月型板(20)和线杆卡紧半环(30 ),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板(10 )包括 第一脚蹬板(11),至少设有第一通孔排(13);以及 第二脚蹬板(12),至少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排(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排(14); 所述第一脚蹬板(11)与所述第二脚蹬板(12)组合使用形成脚蹬板(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登杆脚扣,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登杆脚扣,包括脚蹬板(10),设置在所述脚蹬板(10)上的月型板(20)和线杆卡紧半环(30),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板(10)包括:第一脚蹬板(11),至少设有第一通孔排(13);以及第二脚蹬板(12),至少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排(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排(14);所述第一脚蹬板(11)与所述第二脚蹬板(12)组合使用形成脚蹬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广冲陈建海薛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