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漏极轻掺杂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7310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漏极轻掺杂(lightly?doped?drain,LDD)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MOS)元件的制造方法,包含:提供第一导电型的基板;于基板中形成绝缘结构以定义元件区;于元件区中形成栅极结构,栅极结构包括介电层、堆叠层、与栅极结构外部侧壁上的间隔层;将第二导电型杂质,以加速离子形式,与基板表面成倾斜角度,植入基板,以形成漏极轻掺杂结构,其中,部分加速离子穿越间隔层植入基板,形成漏极轻掺杂结构中位于间隔层下方的部分;以及将第二导电型杂质,以加速离子形式,植入基板,以形成源极与漏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
技术介绍
图1A-1E显示现有技术具有LDD结构的MOS元件的制造方法,如图IA所示,提供一基板11,例如为P型硅基板,并于基板11中形成绝缘结构12,例如为区域氧化(local oxidation of silicon, LOCOS)结构,以定义元件区100。接下来,请参阅图1B,于元件区 100中,形成栅极结构中的介电层13a与堆叠层13b。然后,如图IC所示,以离子植入技术, 将杂质,例如但不限于为N型杂质,以加速离子的形式,植入基板11中,由于绝缘结构12、栅极结构中介电层13a与堆叠层13b、以及光罩的屏蔽,离子植入的区域将形成LDD结构14。 之后,于介电层13a与堆叠层1 外围侧壁上,形成间隔层13C,如图ID所示,间隔层13C的材质例如可为氧化硅、氮化硅、或两者的组合,并因间隔层13c的屏蔽,在接下来的制程中, 如图IE所示,以离子植入技术,将杂质,例如为N型杂质,以加速离子的形式,植入基板11 中,以形成源极与漏极15,杂质将不会掺杂到间隔层13c下方的基板11中。其中,源极与漏极15的N型杂质掺杂浓度,约在IO15 IOlfVcm2的数量级,而LDD结构14的N型杂质掺杂浓度,约在IO12 IO1Vcm2的数量级。这种具有LDD结构的MOS元件的N型杂质掺杂浓度梯度,可用来减低MOS元件的漏极在元件区100中的电场强度分布,用以克服热载子效应(hot carrier effect) 0上述现有技术,需要用到两个光罩制程,才能完成LDD结构14与源极和漏极15, 制造成本较高,且两道掺杂杂质制程中间,包含形成间隔层13c的其它制程步骤,如沉积、 蚀刻、以及热制程等步骤,这使两道掺杂杂质的热扩散后的范围较难控制。美国专利US 5,966,604提出一种,可将形成LDD结构14与源极与漏极15的步骤整合至形成间隔层13c之前,但这一方面使热预算 (thermal budget)的额度减少,且该专利技术是利用相反导电型的杂质来调整浓度,增加了杂质于元件中在控制上的复杂性。此外,上述两种现有技术的杂质分布梯度只有两种不同的深度,且随着元件尺寸的缩小,LDD结构14与源极与漏极15的深度需要越来越浅,所需的离子植入能量也跟着越来越低,对离子植入技术来说,加速电压越来越低的植入技术,就越加难以达到MOS元件制程所需要的准确度。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即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不仅能够节省光罩,改善掺杂杂质热预算;并且通过缓和杂质分布梯度,进一步改善热载子效应,又能解决离子植入技术中,低能量植入的精确度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能够节省光罩,改善掺杂杂质热预算;并且通过缓和杂质分布梯度,进一步改善热载子效应,又能解决离子植入技术中,低能量植入的精确度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提供一第一导电型的基板;于该基板中形成绝缘结构以定义一元件区; 于该元件区中形成一栅极结构,该栅极结构包括介电层、堆叠层、与栅极结构外部侧壁上的间隔层;将第二导电型杂质,以加速离子形式,与该基板表面成一倾斜角度,植入该基板,以形成漏极轻掺杂结构,其中,部分加速离子穿越间隔层植入该基板,形成该漏极轻掺杂结构中位于该间隔层下方的部分;以及将第二导电型杂质,以加速离子形式,植入该基板,以形成源极与漏极。在其中一种实施型态中,该第一导电型为P型,且第二导电型为N型。而在另一种实施型态中,该第一导电型为N型,且第二导电型为P型。在其中一种实施型态中,该绝缘结构可为一区域氧化结构或一浅沟槽绝缘 (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I)结构。在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型态中,该倾斜角度介于30度与90度之间。上述,还包含将该基板在水平面上旋转至少一旋转角度,将具有第二导电型的杂质,以加速离子形式,与该基板表面成该倾斜角度,植入该基板,以形成对称于该栅极结构的漏极轻掺杂结构,其中,部分加速离子穿越间隔层植入该基板。上述,在其中一种较佳的实施型态中,该旋转角度为90度、180度、或270度。在其中一种实施型态中,该形成漏极轻掺杂结构与形成源极与漏极的步骤,共享同一光罩定义掺杂区域。在其中一种实施型态中,该形成漏极轻掺杂结构与形成源极与漏极的步骤,是以全面性植入方式,利用该栅极结构与绝缘结构定义掺杂区域。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A-1E显示现有技术具有LDD结构的MOS元件的制造方法图2A-2E标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2F标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符号说明11基板12绝缘结构12aSTI绝缘结构13a介电层13b堆叠层13c间隔层14 LDD结构14a,14b,15a 加速离子15 源极与漏极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的图式均属示意,主要意在表示制程步骤以及各层之间的上下次序关系,至于形状、厚度与宽度则并未依照比例绘制。请参阅图2A-2E的剖面流程图,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显示。如图2A所示,首先提供一基板11,例如但不限于为P型或N型硅基板,接着于基板11中形成绝缘结构12,以定义元件区100,如本图所示,元件区100定义于绝缘结构12之间,绝缘结构12可以为区域氧化(LOCOS)或浅沟槽绝缘(STI)制程技术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结构12例如为LOCOS结构。接下来, 如图2B所示,于元件区100中形成栅极结构的一部分,包含介电层13a与堆叠层13b。接下来,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在此时形成LDD结构14或/及源极与漏极15,而是如图2C所示,形成栅极结构的间隔层13c。栅极结构的形成方式与材质有各种作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非本案重点,故不予赘述。再接下来,如图2D所示,以离子植入技术,将杂质,例如为P型或N型杂质,以加速离子的形式,如本图中虚线箭号Ha所示意,与基板11表面成一倾斜角度,植入基板11中, 以形成漏极轻掺杂结构14。需要说明的是当基板11为N型时,使用P型杂质;当基板11 为P型时,则使用N型杂质。由于绝缘结构12、栅极结构中介电层13a与堆叠层13b、或/ 及光罩的遮蔽,离子植入的区域将形成LDD结构14。而加速离子与基板11表面成的倾斜角度,较佳的实施方式为倾斜角度介于30度与90度之间。另外,部分的加速离子会撞击间隔层13c,因为离子加速度、种类、倾斜角度、间隔层13c的厚度与材质等因素影响,不同加速离子撞击间隔层13c后达到的深度并不相同,在间隔层13c下方的基板11中,杂质的分布梯度如图2D中小图所示意,由小图可以看出,越靠近栅极结构的介电层13a,也就是MOS元件通道的内部,杂质分布的深度越浅,这有益于改善热载子效应。并且,由于加速离子需要克服间隔层13c,因此离子植入技术需要以较大的加速电压来加速离子,这样,对需要分布在较浅深度的LDD结构14来说,可改善离子植入技术在较小加速电压时,精确度不佳的问题。从一个方向植入之后,较佳方式是将基板11在水平面上旋转至少一旋转角度,旋转角度例如为90度、180度、270度、或两种以上的上述旋转角度,并将待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宗义杨清尧
申请(专利权)人:立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