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得机械结合部刚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267676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5 0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得机械结合部刚度的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采用脉冲激振法获得实际结构的共振频率;2)将结合部的上下接触层视为一种虚拟的材料,建立包含结合部的整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3)首先预设一组法向刚度Kn和切向刚度Kτ的初始值,根据计算得到的固有频率与实验获得的共振频率比较后,修正法向刚度Kn和切向刚度Kτ的预设值,使计算获得的固有频率不断逼近实验获得的共振频率,直到计算获得的固有频率与实验获得的共振频率足够接近,则最后预设的一组法向刚度Kn和切向刚度Kτ的数值,就是本方法获得的结合部刚度最终确定值。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采用迭代法不断调整设计变量,最终获得的设计变量就是结合部刚度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检测
,涉及。
技术介绍
结合部是指两个机件接触表面及其周围的附属结构,结合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接触刚度和阻尼的变化规律,获得接触刚度和阻尼数据,实现整机的性能分析和预测。结合部对机床的静态及动态特性都有显著的影响。据统计,机床的静刚度中 30% -50%来源于结合部的刚度,机床的动柔度有60%以上是源自结合部,机床的阻尼值更是有90%以上来源于结合部。现代机床设计,尤其是以高速、高精度和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高档数控机床设计,迫切地需要在图样设计阶段就能预知机床的动力学特性。结合部特性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结合部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观察、测量和研究都十分困难,目前对结合部动力学性质和机理的研究仍不成熟,在设计阶段对整机性能进行准确的预测还是非常困难。结合部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是围绕机床结构进行的,但是在其它机械结构中同样存在结合部问题。单个零件的静态和动态性能现在已经能够通过有限元等方法准确地分析,但是由多个零件构成的整机结构的性能分析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困难在于两个零件表面的接触刚度和阻尼在设计阶段还无法准确预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军赵金娟马敬志郭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