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式立式碾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64625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4 1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缩小上下方向的机体尺寸并均匀地吸引除糠室整体来进行除糠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在上下方向竖立设置的除糠金属网筒(28);可旋转地设在除糠金属网筒内的主轴(19);在主轴上轴安装多个研磨式精白辊(26),将与除糠金属网筒之间形成为精白室的一体式的研磨式精白辊体;形成于除糠金属网筒的外周侧的除糠室(31);以及与除糠室的下部连通并将糠排出到机外的糠排出管(45),在除糠室与糠排出管的连通部安装风扇兼用型皮带轮(47),该风扇兼用型皮带轮具有驱动轴安装有研磨式精白辊的主轴使其旋转的功能、和生成从上述除糠室侧向上述糠排出管侧移送利用上述研磨精白辊的精白作用产生的糠的除糠风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垂直支撑于主体底座的主轴上安装圆筒型的研磨式碾米辊体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具有记载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结构。参照附图说明这些碾谷机。图6是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碾谷机的纵剖视图。利用上部轴承部 105及下部轴承部104将敞开下端的中空主轴103竖立设置(垂直支撑)在主体底座102 的大致中央。而且,在上部轴承部105的正上方重叠载置多个圆环状的研磨式精白辊107, 构成圆筒型的一体式的精白辊体。在该研磨式精白辊107的周围隔着间隙竖立设置除糠金属网筒119,并且在该除糠金属网筒119的周围隔着间隙安装有除糠罩125。除糠金属网筒 119与除糠罩125的间隙(空间)成为除糠室126。而且,在除糠室126的下方形成环状的集糠室150,在其底面设有糠排出口 153。堆积在集糠室150底面的糠通过在集糠室150 的底面滑动的多个扒出叶片152向糠排出口 153被移送,随后,从糠排出口 153经由排风管 154,由集糠用风扇155吸弓丨,以向外部排出。但是,在上述结构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中,因利用上部轴承部105及下部轴承部 104将中空主轴103竖立设置在主体底座102的大致中央的结构、和在除糠室1 的下方形成环状的集糠室150的结构,存在上下方向的机体尺寸变大的问题。而且,在利用扒出叶片 152将堆积在集糠室150的底面的糠向糠排出口 153移送的结构中,存在零件数量变多、结构复杂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构成为,不使用扒出叶片就能够进行除糠的结构。即,若参照图7进行说明,则在该立式碾谷机,在除糠筒114的外周侧配置有引导板139和至少一张隔板143。引导板139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着,是将糠粉引导到吸引通道部132的结构,隔板143沿上下方向划分除糠室124,下端从引导板139的上面离开规定间隔。通过引导板139的结构和隔板143的配置,即使缩小来自吸引通道部132 的吸引风量,也能够将从碾米室排出到除糠室124的糠粉引导到吸引通道部132,并从吸引通道部132排出糠粉。由此,能够避免糠粉存留在除糠室124内。上述图7的立式碾谷机采取了通过设置隔板143使除糠室IM整体的吸引力均勻的方法,但由于隔板143的设置部位而有可能产生吸引力的不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320149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448U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技术课题是提供能够缩小上下方向的机体尺寸的同时,均勻地吸引除糠室整体来进行除糠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本专利技术是以下面的技术思想解决了上述课题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方案一本专利技术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具备垂直且能旋转地支撑于主体底座的主轴;多层地重叠多个圆环状研磨式精白辊并在上下方向成为圆筒状的研磨式精白辊体;以及圆筒状的除糠金属网筒与圆筒状的除糠罩及糠排出管。将研磨式精白辊体以与主轴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轴,将除糠金属网配置在研磨式精白辊体的外侧并固定在主体底座上,且将与研磨式精白辊体之间作为精白室。将除糠罩配置在除糠金属网的外侧并固定在主体底座上,且将与除糠金属网之间作为除糠室。并且,在除糠室的下部与之连通地配置糠排出管。而且,在上述除糠室与上述糠排出管的连通部配置风扇兼用型皮带轮,该风扇兼用型皮带轮具有驱动主轴使其旋转的功能、和生成从上述除糠室侧向上述糠排出管侧移送利用上述研磨精白辊体的精白作用产生的糠的除糠风的功能。方案二优选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具备在安装有上述研磨式精白辊体的主轴上嵌合安装的轴套部;安装有旋转驱动用传动带的轮圈部;以及连接于上述轴套部和轮圈部之间, 并从水平方向倾斜而形成为轴流扇的叶片形状的多个臂部。方案三优选在上述主轴下方配设支撑该主轴的主体底座部和支撑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底座,另一方面,在上述电动机上安装电动机皮带轮,在该电动机皮带轮和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之间卷绕安装传动带,并且在上述主体底座部附设使上述电动机底座相对于该主体底座部在水平方向相对地移动,以调节上述电动机皮带轮和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的轴间距离的移动装置。方案四在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的轮圈部下部形成使该轮圈部的内周侧向下方突出的内缘部,并且在上述轮圈部的上部形成使该轮圈部的外周侧向上方突出的外缘部,并且,在上述糠排出管侧以从外侧容纳上述内缘部的方式形成外承受突缘部,另一方面,在上述除糠室侧形成由上述外缘部容纳于内侧的内承受突缘部。方案五优选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设定为直径在600mm 800mm、转速在500 700rpm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根据方案一的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风扇兼用型皮带轮,从驱动源向主轴传递旋转的同时,生成除糠风,因此,能够省略以前为了专用于糠排出而设置的在除糠室下方设置的环状集糠室及在环状集糠室的底面滑动的扒出叶片,由于不需要其设置空间,因此能够缩小研磨式立式碾谷机的上下方向的机体尺寸。根据方案二的专利技术,设置有从水平方向倾斜的成为轴流扇的叶片形状的臂部,由于该风扇生成除糠风,并向下方均勻地吸引除糠室整体,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进行从除糠室向糠排出管侧的糠的排出。根据方案三的专利技术,由于在上述主轴的下方配设支撑该主轴的主体底座和支撑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底座的同时,在上述电动机上轴安装电动机皮带轮,并在该电动机皮带轮与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之间卷绕安装传动带,并且在上述主体底座部附设使上述电动机底座相对于该主体底座部在水平方向相对地移动,以调节上述电动机皮带轮和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的轴间距离的移动装置,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传动带的张力的调離iF. ο根据方案四的专利技术,在糠通过向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的轮圈部的下部突出的内缘部和轮圈部的上部的外缘部以及上述糠排出管侧的外承受突缘部和上述除糠室侧的内承受突缘,从除糠室侧流入风扇兼用型皮带轮内时,即使皮带轮在旋转中也能够防止糠洒落在皮带轮的外侧,而且,在糠从风扇兼用型皮带轮流入糠排出管内时,即使皮带轮在旋转中也能够防止糠洒落在糠排出管的外侧。根据方案五的专利技术,由于上述风扇兼用型皮带轮设定在直径为600 800mm,转速为500 700rpm的范围,因此不会将灰尘撒布到碾谷机周边,通过生成微弱的除糠风,对促进糠的排出作出贡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上部分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沿A-A线的横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1的下部分的重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5是风扇兼用型皮带轮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现有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的纵剖视图。图7是现有的研磨式立式碾谷机的纵剖视图。图中1-研磨式立式碾谷机,2-谷物粒供给部,3-研磨碾谷部,4-谷物粒排出部,5-集糠部,6-主体底座部,7-开闭板机构,8-谷物粒供给筒,9-引导体,10-上部轴承部,11-流量调节装置,12-罩体,13-输送螺旋,14-供给口,15-开闭阀,16-开闭驱动部,17-轴承罩, 18-轴承,19-主轴,20-键,21-轴环,22-壳体,23-固定板,24-转动板,25-调节杆,26-研磨式精白辊,27-垫片,28-除糠金属网筒,29-除糠罩,30-精白室,31-除糠室,32-喷风口, 33-支柱,34-支柱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濑户康义梶原一信野中和人小池康范山本幸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佐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